玉林实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世界速讀:從“擁抱”到跑輸 券商自營還好嗎?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券商的主要業務就是接受客戶的交易委托,代客戶下單,在A股建立的初期確實如此,因為市場當時的投資品種十分有限,經紀業務不僅是券商的主要收入,有時甚至是唯一收入。但如今交易品種五花八門,傭金大戰愈演愈烈,單靠經紀業務不僅難以在競爭中取勝,維持運營也會步履維艱,不少券商因此選擇“擁抱”自營,這也讓自營在不少券商的資產負債表中占比頗大。

根據東財Choice數據顯示,在有2020年可比數據的50家券商(包含非上市券商)當中,有17家的自營權益類證券及其衍生品占凈資本的比例在20%或以上,前十名甚至超過30%。不止如此,這些券商固收類證券占凈資本的比例幾乎全部超過三位數,意味著它們大多加了杠桿。雖然通過回購等手段加杠桿在市場上并不稀奇,但它幾乎成為券商的常規操作,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券商對利潤的渴望。

當然,券商不是巴菲特,親自下場投資也會有賺有賠,但券商自營部門面對虧損時,所承擔的壓力卻比普通投資者要大得多。因為對于這些部門來說,投資回報不只掛鉤收入,還包括職業前途,例如中泰證券自營部門近期被瘋傳的人事調整,某種程度上就是如此。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泰有負責人被傳免職

根據多家媒體報道,市場有傳聞稱“因2022年自營部門虧損嚴重,某券商中X證券已將公司自營部門全部解散”,相關傳聞多條線索直指中泰證券。網傳的任免通知顯示,中泰證券近期免去金融市場委員會委員、證券投資部總經理潘冬,金融市場委員會證券投資部聯席總經理陳驥寧,金融市場委員會證券投資部聯席總經理王昊天以及金融市場委員會證券投資部副總經理王勝青共4位負責人職務。

對于上述傳聞,券商中國在報道時引用了中泰證券的說法指出,該券商近期對自營部門進行了大規模的人事調整,免去了自營部門中負責4位權益投資負責人的職務,原因是權益投資嚴重拖累全公司業績,公司基于市場化考核機制,做出了對業務團隊進行優化的決策,從而激發組織活力,至于網傳的“自營部門全部解散、人員盡數遣散”等說法并不屬實。中泰證券在回復券商中國記者的詢問時,說法與此大致相同。

(來源:互聯網)

券商自營答卷難看

俗話說“無風不起浪”,在2022年市場震蕩的情況下,券商的自營業務表現大多都不好看,中泰證券上述傳聞雖不完全屬實,但完全在意料之中。

根據東財Choice數據,按照“自營業務收入=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對聯營/合營企業投資收益”口徑計算,43家可比上市券商當中,2022年有7家的自營業務出現虧損,并且都是由盈轉虧。如果將未上市券商也納入計算,那么在114家可比券商當中,自營虧損券商數量將達到26家,其中國新證券、中山證券、銀泰證券都是連虧三年。就算將大小券商之間在投研等領域的實力差距,A股以及近幾年的疫情影響考慮在內,如此表現也難免令人咋舌。

需要注意的是,為防重復,部分非證券類上市公司雖然持有券商牌照(例如錦龍股份除控股中山證券之外,還是東莞證券第一大股東),但并未納入以上計算。

就算將上述虧損的券商剔除掉,剩余券商的表現也不算好。同樣是以上市券商為例,在36家2022年自營業務盈利的公司當中,僅有方正、中銀、華林這三家券商的自營業務利潤實現正增長,其他券商全為下滑,25家券商的下滑幅度甚至超過30%。

作為對比,與券商自營方向相似的中證混合型基金指數2022全年下跌18.36%,意味著不少券商自營盤利潤增速可能連公募都沒跑贏,至于滬深300(2022年下跌21.63%)就更不用說了。

市場觀點:不可“因噎廢食”

但在證券時報記者王蕊等人士看來,包括中泰等在內的券商如果因為虧損就放棄自營業務,難免有武斷之嫌。

該記者認為,盡管近兩年市場行情低迷,導致券商自營表現不佳,但自營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券商的第一大收入來源,大力開展自營投資對中小券商更是一個性價比極高的買賣。因為在好年景下,靠譜的自營團隊不僅能彌補其他業務虧損,甚至能賺回整個公司的全部盈利。

不止如此,券商自營也是A股市場中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它們在推動A股機構化發展、提升市場流動性方面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偨Y起來,作為一項傳統牌照業務,也是近年來券商各條線的重要利潤增長點,券商自營業務不應輕易縮減。

不過該記者同時也指出,隨著行業不斷發展成熟,券商應盡量避免方向性投資,而是做好合規風控,通過多空工具降低回撤及自有資金投資風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