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速看料】信達策略:牛市第一年中的戰術調整
(相關資料圖)
上周的調整,直接催化劑可能是季報、疫情擔心、海外政策不確定性等,但我們認為本質原因是股市增量資金缺乏和經濟Q2較難超預期。去年10月-今年3月的指數中樞抬升,主要來自存量資金的補倉(主要是外資和私募)。市場繼續上漲需要有一定的增量資金,2-3月股市雖然很活躍,但并沒有超出正常季節性的資金流入。從3月下旬開始,新發基金規模已經開始下降。盈利層面,Q1經濟超預期的原因有:疫情結束、年初信貸開門紅的季節性、房地產利空出清,這三個原因中的前兩個在Q2會減弱,由此導致Q2的經濟如果想繼續超預期,難度較大。從高頻的數據能夠看到,4月初以來,和國內經濟相關性更高的黑色商品和水泥價格已經開始走弱。增量資金缺乏和盈利預期小幅走弱,是3月和上周市場調整的本質原因。不過這種調整更多是戰術層面的,戰略層面2023年是牛市第一年的大格局不會改變,因為盈利和增量資金即使不及預期,也很難再比2022年10月更差了。3月和上周的市場調整,可以類比2013年2-6月、2016年4-5月、2019年4-7月的調整,都是牛市第一年中期的戰術性估值回撤,時間上還未走完,空間上不大。
(1)調整的本質原因1:沒有增量資金。上周的調整,直接催化劑可能是季報、疫情擔心、海外政策不確定性等,但本質原因我們認為主要是股市增量資金缺乏和盈利預期Q2可能小幅走弱。經歷過去年10月-今年3月的指數中樞抬升,存量資金的補倉(主要是外資和私募)已經完成。市場繼續上漲需要有一定的增量資金,從我們跟蹤的微觀資金來看,2-3月股市確實有小幅資金流入,但并沒有超出正常的季節性,所以談不上真正的增量資金。上交所A股賬戶開戶數,2月大幅抬升,3月小幅回升,整體回升高度和歷年2-3月差別不大,不過由于今年春節時間較早,所以開戶數季節性回升也提前到了2月。同樣,2-3月新發偏股型基金規模也出現了季節性回升,但從3月下旬開始,新發基金規模已經開始下降,4月下降的趨勢依然沒有結束。
(2)調整的本質原因2:經濟和盈利預期Q2可能會回落。盈利預期層面,1月以來,各類宏觀數據不斷超預期。背后主要是三個原因:(1)1月疫情結束后,居民出行和企業生產逐漸恢復,從海外疫情的經驗來看,不管長期經濟趨勢是上行還是下行,疫后一個季度大多經濟是回升的。(2)每年1-3月的經濟數據大多會超預期。年初一般有兩會和信貸數據開門紅,所以政策預期大多偏樂觀。(3)經過2021年Q2-2022年Q4的經濟下降,房地產等行業的利空已經階段性出清,經濟已經接近新一輪回升周期。
這三個原因中的前兩個在Q2會減弱,由此導致Q2的經濟如果想繼續超預期,難度很大。從高頻的數據能夠看到,4月初以來,和國內經濟相關性更高的黑色商品和水泥價格已經開始走弱,雖然這種走弱有一定季節性的影響,但也會降低Q2經濟數據超預期的概率。
(3)估值回撤,但不改牛市第一年的大格局。由于股市增量資金缺乏和盈利預期Q2可能小幅走弱,所以指數很難繼續中樞抬升,這是3月和上周市場調整的本質原因。不過從這種調整更多是戰術層面的,戰略層面2023年是牛市第一年的大格局不會改變,因為盈利和增量資金即使不及預期,也很難再比2022年10月更差了。而從歷史對比來看,2013、2016和2019年,歷史上歷次熊市結束后的第一年(或者可以說是牛市的第一年),股市均會在中段出現一個季度左右的明顯回撤,但即使后續經濟驗證不及預期,下半年依然會出現第二波上漲。上周的調整,可以類比2013年2-6月、2016年4-5月、2019年4-7月的調整,是3月市場調整的延續,時間上還未走完,空間上不大。
(4)策略觀點:季度內指數中樞很難提升。從盈利層面來看,4月進入季報期,由于經濟尚且處在恢復的初期,TMT的產業趨勢短期內也很難兌現到盈利層面,所以季報整體超預期的概率較低。宏觀層面,疫情后第一個季度經濟數據最容易恢復,Q2開始經濟數據上行速度會變慢,特別是考慮到海外經濟有下降壓力,全球庫存周期依然處在下行期,4月也是歷史上經濟數據最容易出現季節性回落的階段,而且和國內經濟相關性較高的黑色商品和水泥價格4月已經開始回落。資金層面,2-3月,股市略有增量資金,但主要源于年初的季節性,趨勢性增量資金尚未出現。所以指數4-5月依然存在走弱消化估值的可能,等待二季度后期真正的盈利改善。
行業配置建議:熊轉牛第一波估值修復已進入尾聲,配置風格偏向防御,重點關注行業的業績兌現。去年底以來股市熊市見底以來,大部分板塊均存在邏輯層面基本面反轉的可能,但高頻數據的驗證尚且欠缺,所以大部分板塊的上漲主要是邏輯和預期驅動的估值修復。但歷史上單純的估值驅動的行情一般不會超過2個季度,市場后續將會進入盈利驗證期,建議關注對業績兌現關注度不高的中特估、房地產金融等低估值價值股。
(1)成長Q2可能會偏弱,全年關注新賽道。幾乎每一輪牛市都會有新的成長賽道走出來,2023年是關注新賽道的重要年份,重點關注過去2-3年表現相對較弱的成長,比如計算機、傳媒、港股互聯網等。這些板塊過去幾年受宏觀需求和監管政策影響,成長性被壓制,傳統業務的年度景氣度正在反轉,AI的產業變化增加了未來的想象空間。但短期來看,部分成長Q1漲幅較大,Q2的季節性一般不利于成長,可以等Q2后期再重點配置。(2)金融地產低估值,或可以超配到2023年年中。銀行地產的超額收益大多出現在經濟下降后期到經濟回升早期,在經濟確定改善之前,反而更容易產生超額收益,我們認為,2022-2023年上半年可能均處在這一階段。(3)周期長期邏輯好,但Q2可能會受到海外經濟波動的影響。近期周期股在演繹中特估、黃金、美國降息預期等偏主題的機會。這一過程Q2可能會告一段落,Q3開始周期股可能會重新開始演繹長期(產能&價格中樞)邏輯,Q2后期到Q3,周期股可能會迎來未來2年內最重要的買點。
(文章來源:信達證券)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