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实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全球觀速訊丨海洋數字經濟展望:大海洋 大時代 大數據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在古代,人們的交通及貨物運輸以陸運以及河道航運為主,而海邊很少有人口聚居的大城市出現。對于大海,大多數人們由于居住地遠離大海,始終保持著一份神秘感。

后來,隨著人們發明并掌握的工具逐漸增多,人們已經可以在海洋中獲取更多諸如海鹽和魚蝦這樣的資源了,海邊也漸漸有了一些漁村這樣的小聚落,然而實際上,大海蘊藏的資源與價值,卻遠遠不止海鹽與漁業資源。

海洋大時代:十萬億級別產業


【資料圖】

在初中學習地理時,很多人都學到過,中國的陸地面積為約960萬平方公里,因此就有部分人,把這一面積當成這是我國的總面積了,然而事實上,除了陸地面積外,我們國家還擁有著約470萬平方千米的水域面積,而在我國1.8萬多公里的海岸線上,還點綴著數十個港口城市。

就在4月13日,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公布了2022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初步核算,2022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94628億元,比上年增長1.9%,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8%,占比與去年持平。其中,海洋第一產業增加值434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456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5718億元,分別占海洋生產總值的4.6%、36.5%和58.9%。

9.46萬億元,這一數據也就意味著,在經濟平穩發展的前提下,數年內海洋領域就有望實現十萬億級別的產值。

從這份統計公報的細分領域還可以看出,除了總量數萬億級別的海洋漁業、海洋化工、海洋交通建設等直接與海洋相關的產業,這些直接產業還拉動了其上下游產業的萬億級別的經濟總量,帶動力十分顯著。

數據來源: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

事實上,海洋的經濟效益不僅僅在每年的產值數字上,海洋中蘊含的巨大資源,是不能單純用年產值來衡量的,例如千億噸級別的海底石油資源,以及富含多種礦物元素的金屬結核產品等,都是亟待開發的資源,而目前,由于技術條件的限制,人們對于這些資源的勘探和研究還處在較低的水平。

然而,隨著陸地資源的逐漸消耗,以及世界人口的不斷增長,海洋這塊資源寶庫,勢必會得到更多的關注。人類的海洋時代,或許正在到來。

海洋數據要素:洞悉海洋之窗

既然海洋產業如此重要,蔚藍的大海中,也處處都是寶藏,那么為何我們對大海的開發力度,似乎并沒有來到比較高的高度呢?

答案便是:我們對于海洋的了解,實在是太少太少。過去的人類囿于技術匱乏,很難做到對于海洋的大規模的探索。而如今,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應用,或許能夠打開我們我們對于海洋的認知。

洞悉海洋的第一步,便是獲取足夠多的海洋數據要素,簡單理解,真正了解一片海域,我們需要精確地知道該部分海域中的地理信息、天候狀況、生物資源、礦產資源、航道信息等等各方面的數據要素,才算是充分了解了一片海域。

就在去年底,山東財經大學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海洋經濟藍皮書: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1~2022)》。藍皮書指出,數據是發展海洋數字經濟的核心要素,數據要素市場體系的建立將為海洋數據的標準整合、有效分析、高效流通以及充分利用提供規范流程和監管體系,從而切實推動海洋數據產業化發展進程。本次高校與國家級機構聯合發布的藍皮書,也將海洋數據要素的重要性完整地呈現了出來。

在海洋數據要素這一領域,易華錄憑借其數據湖、數據銀行的建設經驗,以及公司參控的山東易華錄在海洋大數據領域的布局,已然占得了先機。

易華錄參控的山東易華錄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坐落在中國海洋科研名城青島,近年來,山東易華錄在海洋數據要素領域,已在數字邊海防、數字漁業、數字海洋文化等業務形成了相關數據要素產品。“感知通訊一張網、數據融合一個湖、業務可視一張圖、管理服務一鍵通、產業服務一朵云”已成為山東易華錄在海洋數據要素領域的完整方案。2022年6月,由山東易華錄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海洋科學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項目正式獲批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國家隊”意志在此充分得以體現。

而上市公司易華錄,是央企華錄集團的控股公司,在數據要素領域,公司是央企中為數不多的圍繞數據要素布局的上市公司,近日董秘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數據湖已落地32個,累計部署藍光存儲規模近4000PB。2025年我國預計將產生48ZB數據,1ZB數據將創造2400億元的市場規模(藍光存儲占比80%的情況下)。公司數據湖(一種數據存儲集群)可以滿足各地地方海量數據大規模、長期低能耗的存儲需求,成為地方數據安全匯聚的最佳選擇之一。

易華錄的數據資產,并不僅僅存儲在數據湖,還能賣錢。易華錄在數據要素交易領域,已產生由公司數據湖發展而來的易數工廠模式(曾用名數據銀行),該項目在江西撫州實現了全國首例政務數據授權運營,成功實現運營收益。公司也在江蘇無錫、天津津南等地就數據銀行進行業務推廣,均實現項目落地。而在C端,公司目前已有針對個人數據銀行的研究和規劃,未來,公司或將受益于海洋數據要素的存儲、交易,實現更多收益。

近日,易華錄還公告稱,公司實控人中國華錄集團有限公司正在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籌劃重組事項,若重組成功,中國華錄集團存在整體并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的可能性。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在數字經濟領域是一家非常有實力的央企,若易華錄成功并入中國電科,中國電科將成為控股十七家上市公司,總市值達7000億的行業巨頭。

巧合的是,中國電科在數字經濟領域,更偏重于數字安全、數據采集等領域,而在易華錄擅長的數據存儲、數據要素交易等領域則欠缺布局。整合完成后,易華錄在數據要素領域,特別是海洋數據要素領域的優勢,有望得到更充分的發揮。

海洋人工智能:“小”公司也有大布局

在通過數據要素,充分了解了這個星球的藍色奧秘后,就要正式進入實操環節,即充分應用這些大數據,進行海面航行、海底資源探測、海洋工程建設等具體應用了。

在海面航行領域,中遠??苹诤A康暮胶祿?,開發了“船視寶”平臺,平臺能夠通過對船舶航行全生命周期的智能行為識別,構建一系列面向船舶、港口、航線的分析、預測和預警模型,平臺已匯聚了船舶、港口、航線、船期、氣象等302億條數據,形成船舶航行全生命期行為動態6700多萬條,提供API查詢次數7.3億。

除船視寶平臺PC端外,中遠海科還通過船舶航行主動安全系統,基于人工智能和邊緣計算技術,融合視頻雷達和AIS數據,針對航行態勢和危險源實現實時監測與報警功能,有效控制了航行和靠離泊風險。

不過,盡管中遠海科在船舶航海人工智能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公司的主營業務也集中在人工智能相關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但需要注意的是,公司的智慧航運業務僅占主營業務營收的16%,相對來說智慧交通領域的營收比例更大一些,因此單論智慧海洋領域的經營占比來說,可能顯得不那么“純粹”。

那么,有沒有主營業務集中在海洋人工智能領域的上市公司呢?答案是肯定的,它就是總市值僅有24億,還并非國企的中科海訊,盡管該公司市值較低,成交額也不大,但在海洋特別是深海人工智能領域,公司的布局范圍卻并不小。

我們都知道,與船只的航行往往有固定的航線不同,無論是非航道區域的水面探測,還是深海的探測,危險系數相較于淺海、固定航線等區域都是指數級別增長的,這時派遣人力進行操作,就顯得很不合適了。

而中科海訊,在海洋無人設備領域,已有兩款成熟產品,其中一款是公司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研發的探測用水面無人艇,它是一種無人操控的水面特種作業船只。無人水面艇具有自主規劃、自主航行能力,并且具有反應迅速、隱蔽性好、成本低(尤其是零人員傷亡,這點是核心邏輯)等諸多優勢。還能夠將觸角伸入到禁區和淺水區或是常規有人平臺不能到達的區域。 近年來已得到了愈發廣泛的應用。

中科海訊的另一款海洋無人設備,則是水下無人自主航行器,它是一種可以長期潛入水下,能夠依靠自帶能源、通過遙控、自推進或自主控制進行無人駕駛,通過配置任務載荷執行多種水下探測和測量任務,并能回收再利用的潛器。水下無人自主航行器也被稱為“潛水機器人”或“水下機器人”。同樣的,由于其具有減少人員傷亡、抵達人類無法抵達區域的功能,因此在未來深海探測領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為何這樣一家并不大的公司,在海洋領域會有這樣高精尖的產品生產呢?答案就在于公司在聲納領域數據采集與水聲大數據系統的結合,成功幫助了公司無人產品的決策、演算。

在實際操作中,公司首先利用自身聲納系統,將海洋中的物理信號處理為數字信號,然后再將數字信號導入水聲大數據系統公司研制的水聲大數據系統。進入系統后,利用基于深度學習方法的水聲目標數據挖掘技術,對水下的環境信息、裝備性能及目標信息等進行在線或離線分析,為水下目標識別、裝備使用、訓練、輔助決策等提供運算支撐。

全智能水下監測聲納系統,圖片來源:中科海訊官網

水聲裝備行業,尤其是聲納領域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的行業,需要較長時間的技術和市場的儲備和積累,行業實行嚴格的許可制度,為新進入企業設立了較高的技術和資質門檻,未來隨著海洋戰略儲備開發逐漸提上日程,以及周邊海域一些可能的不穩定因素的影響下,我國在海洋探測、海洋安全等領域的投入有逐漸增加的趨勢,中科海訊也有望受益于海洋設備的需求的增加,迎來從“小”公司成長的機會。

海底數據中心:存儲“海量”數據

除了海洋的數據要素與人工智能,在這個數據量大爆發的年代,還有一樣溝通海洋與陸地聯系的“黑科技”在未來有望協助解決數據存儲的問題,它就是海底數據中心(UDC)。一套將數據,存在海底的大型設備。

圖片來源:海蘭信官網

是的,如果貨物掉入海底,那么他們會散落各處,或者自然被海洋降解,然而如果數據存入海底,卻有著巨大的優勢,相較于陸地的數據中心,海底數據中心可以直接利用海水的冷卻作用對數據中心服務器進行散熱,具有低能耗、低建設成本、省地、無需消耗淡水、低時延、高可靠性以及可模塊化生產、可快速部署等優勢。

海底數據中心,已不是停留在概念里的產品,2022年,海南海底數據中心就在天津臨港特種設備制造場地開工建造,今年3月31日,全球首個商用海底數據中心在陵水下水。標志著海底數據中心已正式產生了商業化價值。

在海底數據中心投入商用的背后,經營這個海底數據中心的公司,正是一家上市公司——海蘭信。實際上這家公司,也是國內經營海洋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海洋觀探測業務的龍頭公司,海洋經濟相關的業務,幾乎占據了這家公司的全部營收??梢哉f,無論是智能航海,海洋儀器還是近岸觀測網領域,海蘭信都是一個繞不開的公司。

這里,我們還是聚焦海底數據中心業務。海蘭信的海底數據中心業務,競爭力可謂十分強大,那么這個結論,是如何得出的呢?

第一點,是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決定的。從同行競爭者來看,目前能做這項業務的公司屈指可數,海蘭信是繼微軟之后第二個掌握海底數據中心全套技術的公司。而在國內,海蘭信還沒有遇到性能能夠趕超公司的競爭對手,由于數據安全對于國家的重要性,國內的數據存儲選擇海蘭信的可能性,顯然比微軟要大得多,甚至不排除海蘭信有獨占國內海底數據中心業務的可能性。

第二點,則是由我國的人口分布情況決定的,中國的很多數據量集中的大城市,都分布在離海岸線不到200km的位置,首先是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均分布在與海比較近的位置,此外,大連、青島、南通、寧波、福州、廈門、東莞等很多大中城市,也都是海底數據中心覆蓋比較便捷的地區。這就能夠讓海底數據中心便捷地覆蓋我國相當多的人口稠密區。

第三點,則是成本優勢,陸地上的數據中心,為防止運行過程中過熱,需要大量的降溫設備,并且占用了有限的陸地資源。據海蘭信官網,海底數據中心與陸地中心相比,成本要降低14%,單一機柜節省60萬立方米水資源。

第四點,海底數據中心的安全性,同樣十分重要,去年12月18日,阿里云就發生過制冷故障。海底數據中心服務器故障率僅為陸地的八分之一,能夠大大減少未來數據中心崩潰引發混亂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海蘭信與諸多互聯網大廠,都在溝通UDC海底數據中心業務,而單單海南的海底數據中心業務,海蘭信相關技術人員就表示,陵水項目計劃分三期完成。第一期(2022—2023年)為示范開發工程項目,首期計劃布放3個海底數據中心模塊,共6個艙體,總投資2億元;第二期(2023—2024年)為規?;_發項目,預計將完成合計30個艙體的建設,預計總投資規模將達到12億元;第三期(2025年-)為商業化推廣開發項目,將完成合計100個艙體的建設,預計投資規模將達到約56億元。未來,隨著人工智能對于數據存儲的需求快速增加,海蘭信也有望從中持續受益。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古人對于征服大海的想法,從未停止。而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給了如今的我們更進一步深入海洋、了解海洋、開發海洋的機會。然而目前,上市公司對于海洋經濟,特別是數字海洋經濟的關注度,顯然還是不足的,未來,也希望有更多的上市公司能夠投入研發力量,開發出各種各樣的數字海洋、海洋人工智能的應用產品,從而享受這個未來十萬億級別市場帶來的紅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