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实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世界觀速訊丨肺部CT一號難求,民營體檢醫院的春天要來了?

(原標題:肺部CT一號難求,民營體檢醫院的春天要來了?)

來源 | 喬令導語:2023年如果經濟能全面復蘇,企業盈利能力回暖,美年也會直接受益。

前段時間本來打算去醫院拍個肺部CT,但大家都知道醫療資源最近也比較緊張,肺部CT很難排到號。


(資料圖)

體檢這個行業應該可以說是比較剛性的需求,一方面是國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觀念深入人心,大家對健康的理念逐漸從治療轉向預防為主;另一方面是陽過之后的體檢需求在持續釋放。

其實人口老齡化的大背景下,醫療服務的需求一定是只增不減的,特別是Reopen后不論是經濟復蘇帶來的入職體檢,還是C端的個人健康需求,新的增長應該是比較確定的。

從2011年到2018年,我國體檢的覆蓋率從25.5%提升至31.2%,至2021年穩定在31%左右,滲透率明顯低于歐美國家,美國在2016年就已經達到74.2%,德國更是超過了95%。

從《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2021)》顯示的數據來看,2020年全國健康體檢人次為4.31億人次,按照人均350元計算,行業的規模超過1500億元,而且行業客單價只會增不會減。

所以再回過頭看張坤之前抄底美年健康(SZ:002044),復蘇的邏輯判斷是成立的,但是低于預期的是之前放開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這可能也是張坤選擇在底部割肉的原因。

近期美年健康推出的陽康安心檢,官網顯示已經售賣出15萬份(官方商城),可見陽過之后的增量邏輯是成立的。

復蘇性新增量

體檢以公立醫療機構為主,民營專業體檢機構為輔的競爭格局比較清晰,公立醫療機構的占比在2018年就已經達到81.4%,而民營專業機構的占比僅為18.6%。

按照1500億的規模來測算,民營體檢的規模不超過300億元,這其中美年健康是份額最大的一家。

美年健康于2004年成立,2011年并購沈陽大健康,2012年合并瑞格爾布局深圳、廣州及東莞等市場;2014年收購深圳鴻康杰;2017年全資控股慈銘健康;2019年收購安徽諾一51%股權,發展路徑類似愛爾眼科,都是通過并購來擴大市場規模。

到2021年公司旗檢中心數量為613家,其中控股體檢274家,參股體檢中心339家。

2021年全年接待人次為3080萬人,同比增長16.01%,其中控股體檢中心接待人次為1860萬人。因此2021年的扣非凈利潤也在連續虧損兩年后首次轉正,為7272.06萬元。

真正壓力大的還是2022年,3月份之后多地持續爆發疫情,華東、華北及東北等多個大城市封控限流,企業正常開工受到較大影響,團體及個人到檢數量明顯下滑。

同時全國有150余家體檢中心平均停業時間超過了40天,特別是上海地區的22家平均停業時間超過80天。

所以上半年公司的營收下滑了13.67%至29.22億,扣非凈利潤下滑84.84%至6.95億元。

而三季度隨著各地的風控逐步放寬,公司業績回暖明顯,三季度收入28.29億元,同比增長14.52%,最關鍵的是扣非凈利潤賺了2.71億元,同比增長66.54%。

四季度隨著全面的放開,體檢需求激增,全年扣非凈利潤大概率會轉正。

根據IFind顯示,機構預測2022年全年凈利潤為1億元,對2023及2024年的預期也較為樂觀,凈利潤預測值分別為4.23億、5.68億元,增速分別為323%和34.28%。

數據來源:IFind

美年健康超過90%的收入來自體檢行業,大眾健康類的美年大健康貢獻了76.7%的營收,慈銘和奧亞貢獻了21.9%的收入,高端個人健康的美兆收入占比是1.4%。

團體客戶的占比依然是美年的核心支柱,占比是76%,全面開工后這一塊也會是復蘇的重點方向,個人客戶還是要看后期的品牌建設。

規模和品牌力

體檢這門生意跟眼科擴張差不多,都是重資產行業,前期不論是并購還是自建買設備租場地都需要大量的現金流支持。

在美年的財報上也能看到,公司54.21%的資產負債率并不算低,短期借款16.4億元,財務成本3億左右。

費用端最大的支出是銷售費用,畢竟品牌建設才是大頭,美年一直保持20%以上的銷售費用占比。

行業競爭方面主要是規模和品牌力,整個非公體檢不到300億的規模,美年一家的營收就占據了30%,絕對的頭部優勢,份額排名第三的瑞慈2021年收入為25.07億元。

可以預期的是美年在行業的地位基本穩健,后期重點關注兩方面,一是經濟復蘇情況;二是品牌建設。

首先是復蘇,由于美年有超過70%的收入來自團體客戶,而團檢大多數情況是企事業單位給員工的福利,受制于企業預算,過去兩年各大企業降本增效裁員降薪,影響較大。

2023年如果經濟能全面復蘇,企業盈利能力回暖,美年也會直接受益。

為什么要一直強調品牌建設,體檢機構無非就是買設備、開店,然后服務消費者,所以服務品質和品牌信任度才是核心價值。

結尾

美年目前在規模和品牌力上都建立了絕對的優勢,不出意外的話在2023年將看到實質性的復蘇增長。

但賬面的負債以及商譽值問題也值得擔憂,比如過去幾年因為收購標的盈利不及預期導致商譽減值,最終導致凈利潤虧損,這種情況對于靠并購擴張的行業來說也是無可避免的。

而虧損的本質實際上是企業開工率下滑,但這樣的低谷期已經過去了,2023年將迎來新的反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