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議:兩市地量成交不到5800億 操盤手們都“陽”了在休息嗎?
今天的市場,確實太低迷了,早上大盤還一度出現反彈,但下午再次呈現陰跌走勢,最終滬指、深成指還有創業板指數全線收低。
(資料圖)
市場的低迷,主要體現在成交量的嚴重萎縮。
今日,滬市僅成交2269億元,比昨天萎縮了約350億元;深市僅成交3478億元,比昨日萎縮約300元。兩市合計成交5747億元,這幾乎是今年以來兩市最低的成交額了。前不久,兩市一度出現萬億成交的熱鬧景象,如今萎縮了將近一半。
近期市場成交額持續縮量,主要還是由于臨近年末,整體情緒比較謹慎。此外,有猜測認為,近期由于很多私募人士、基金經理可能都“陽了”,所以也抑制了交易的欲望——記者覺得有一定道理,畢竟記者自己也“陽過”,很能理解生病對于交易的影響。
不過換個角度想,今天的成交額,已經是年內地量水平了。而回顧今年以來的市場,凡是創下階段性地量成交的,往往都發生在一輪調整的尾聲階段。
上一次出現類似情況,是國慶長假前的9月30日,當天滬市成交2403億元。接下來,國慶節假期之后的第二天,滬市也只成交了2467億元,隨后大盤調整結束,迎來10月份的反彈。
而這一次,時間臨近年末,一方面主力機構本身處于比較謹慎的狀態,另一方面,指數連續走低,處于階段低位,也說明市場做空動能逐漸枯竭。
再看今天的市場,由于行情低迷,多數板塊收跌,但大消費賽道可謂全面爆發,旅游酒店、商業百貨、食品飲料、釀酒等板塊走強。
其中,表現最好的還是旅游酒店,西安旅游、同慶樓、西安飲食漲停,全聚德更是連續第4個漲停板。
其次,商業百貨板塊也表現不錯,友阿股份、徐家匯、通程控股、人人樂等漲幅居前。
接下來,食品飲料和釀酒這兩大消費賽道也重返強勢。
消費股走強的核心邏輯,可能還是對于疫情之后消費復蘇的預期。此外,中信證券認為,后市如果伴隨消費刺激政策的出臺,則可能進一步刺激消費股的走強。
中信證券認為,考慮明年國內宏觀經濟面臨外需走弱的預期,預計內需的修復將成為確保經濟回穩向上的重要力量。近期消費數據仍疲弱,政策層面關注擴大內需和促消費。2020年以來短期疫情后多地通過發放消費券的形式來刺激消費的恢復,未來可能進一步推廣范圍、擴大力度。
四季度消費數據持續低迷,消費券關注度回升。11月社零同比降幅加深,疫后消費困局并未隨著防疫政策優化措施落地而立即破除。隨著防疫政策優化措施落地,線下消費場景重現,地方政府積極出臺“消費券”相關政策以刺激消費需求回升。各地政府積極推出針對特定消費領域的滿減、折扣等活動,“消費券”概念重回市場視野中。
最后再聊一個話題,根據今天中庚基金發布的公告,中庚港股通價值18個月封閉運作股票型基金將于2023年1月9日發行。據了解,該基金由中庚基金知名基金經理丘棟榮管理,值得關注的是,中庚基金公司、基金經理(擬任)及員工將共同出資不低于6000萬元認購這只即將發行的布局港股的產品。
丘棟榮無疑是中庚基金的頂梁柱基金經理,而且今年業績非常不錯,也可以說是今年百億級別里業績表現最好的。
他目前管理四只產品,總規模接近300億。而這四只產品,今年以來只有中庚小盤價值略虧了2%,其他產品全部正收益,而業績最好的是中庚價值品質,今年取得了近10%的收益。
這一次,中庚公司,還有丘棟榮,以及公司員工,共同出資不低于6000萬元,用于認購中庚港股通價值18個月封閉運作基金,可以說是對港股市場的“ALL IN”式的投注。
此前,中庚的產品之所以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其實也有賴于丘棟榮對港股市場機會的把握。
中庚基金表示,公司看好港股市場、進入港股市場的時間其實是在2年前發行中庚價值品質前,當時中庚基金投資團隊認為港股中的藍籌股、價值股、煤炭石油等除了新興產業之外的公司估值非常便宜、有較好的投資機會。
站在當前時點,中庚基金認為,隨著中國經濟復蘇、海外資金流出邊際改善、南向資金定價權加大,港股市場蘊藏戰略性和系統性的投資機會。自下而上看,代表中國傳統經濟基石的龍頭企業、央企;以及代表新興力量的公司如科技、醫藥等創新型公司,這類公司在香港市場估值定價便宜、基本面風險低、甚至不乏盈利彈性和成長性。總體來看,可選擇的投資標的非常多,通過低估值價值投資策略有機會構建高性價比的投資組合。
而這一次發行的18個月封閉運作產品,意味著一旦認購該基金,就必須要持有長達18個月時間,這是一個不短的持有期,也意味著相對不小的風險。誰能預測到一年半之后,港股市場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對此,中庚基金表示,根據投研團隊的量化統計,無論港股、A股甚至海外成熟市場,市場持續呈現低估狀態一般不會超過18個月。所以,中庚基金認為,在當前估值較低的階段,設置18個月的封閉期,持有18個月獲得超額收益的概率較大。
另外,由于港股流動性一般,所以通過封閉機制,可以將流動性相對不好、但預期回報率較高的投資標的納入投資組合,有利于基金經理在投資管理中高效執行中長期投資策略,同時也避免投資者頻繁申贖、追漲殺跌等非理性投資行為,進一步提升持有體驗。
(文章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