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關注:十大理財公司規模縮水超6000億!"到期潮"將近,各自再出招
資管新規首年,銀行理財正迎來一場并不輕松的收官之戰。
(相關資料圖)
11月以來,信用債、二級資本債、永續債、同業存單價格下挫,收益率明顯上行,不少機構陷入被動“防守性”拋售,不少市場人士頻頻驚呼債市“踩踏”。
債市跌宕引起一連串負反饋效應,理財凈值急跌。在零售投資者端,理財公司面臨不同程度的產品贖回。據記者獨家匯總的可信數據顯示,截至11月末,十大主要理財公司的產品(僅以子公司管理口徑計)管理規模單月縮減了近6300億元。
12月的境況或許更加艱難——廣發證券最新統計:將有2.5萬億元定期開放銀行理財集中到期,這無疑給本就承壓的銀行理財負債管理再添不確定性。券商中國記者關注到,最近有理財公司連發多只現金管理產品,還有理財公司發行號稱活錢理財的“升級版”,均是試圖在短債固收產品收益不穩,或繼續遭遇贖回的情況下盡量穩住資金端規模。
1、年末維持體面的規模并不易
券商中國記者從多渠道獨家獲取并匯總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末,“工農中建交”5家國有大行理財公司及招銀、興銀、光大、平安、信銀共十家理財公司的產品(僅以子公司管理口徑計)管理規模約為17.1萬億元,單月縮減近6300億元。分主體來看,僅有兩家股份行理財公司的規模實現逆勢增長。
從貨架品類看,主要配債的固收類產品縮水幅度最大,單月減少近5900億元,占比則仍在95%左右?;旌项惍a品基數較小,11月單月減少了約400億元;權益類產品規模及占比變化并不明顯,個別國有行理財公司的權益類產品規模11月實現大幅增長,主要是私募渠道上量所致,其余公司產品規模及比例大概保持不變。
普益標準的全量理財監測數據也顯示:全市場理財產品存量規模由10月末的31.84萬億元,降至11月末的30.9萬億元,到12月9日,存量規模再次下降至30.72萬億元。
廣發證券復盤了11月以來伴隨債市調整,發生在理財市場上的變化是:理財凈值回撤,約74%的純固收類和不可投股票的“固收+”理財產品在過去一個月收益為負。各類理財子產品的破凈率也持續上升,進入十二月第一周,理財子破凈率已達19.0%,超過了11月中旬的高點(16.8%)。
有分析師對記者直言,債券市場收益率快速上行與“非理性拋售”,跟銀行理財贖回二級債基、在二級市場凈賣出債券,目前正構成一個難解的不良循環。年末將至,只要這個循環不打破,銀行理財仍將承壓。
想要在資管新規首年,維持一個規模與收益“雙豐收”的體面收官,看來并不容易。
2、難解的“負反饋”
與理財規模不斷下降相對應的是,理財在二級市場凈賣出資產的規模繼續增加。很多分析師在研報中都提到,債券市場收益率快速上行源于銀行理財的“非理性拋售”。
先來復盤11月的信用債沖擊波。上月信用債收益率陡峭上行,尤其是低評級、短久期信用債。廣發證券在研報中指出,從中短期票據收益率表現看,11月30日相比10月31日,各評級1Y和3Y收益率上行55-76bp,5Y收益率上行34-45bp。
收益率一上行,機構就拋;機構拋,收益率飆得就更猛。廣發證券追蹤了理財機構在投資端的一些行為,稱截至12月9日,銀行理財已經連續四周凈賣出了債券。也就是說,11月已經連續賣出三周。第四周(12月5-9日)的理財賣出債券規模達到1218億,為此四周最高。此外,與理財關系緊密的其他資管類機構和基金公司本周賣出規模也達到802億元和1335億元。
那誰來承接?負債端穩定的大行自營資金,主要承接了同業存單和利率債;保險機構主要承接銀行二級資本債和永續債,但同時賣出了存單;而城投等信用債缺少承接機構。
債市利率陡升,必然也在一級市場引起了連鎖反應——信用債取消發行陡增。11月信用債發行額僅8655億元,比10月的10391億元足足少了1736億元。
“債市預期較弱,負債不穩定的機構不敢輕易抄底買債。理財被迫賣資產,而流動性好的資產越賣越少,城投等信用債缺少接盤機構,估值調整壓力仍較大。”廣發證券固收分析師劉郁在研報中寫到。
這個時候,改變估值方法的呼聲又在行業里群起。有理財子公司人士直言這是“開倒車”,但確實最近關于理財產品采取混合估值法穩定理財凈值的探討明顯增多。
平安理財固收投資部人士在近期舉辦的“2022年中國金融機構年度峰會暨2022中國銀行業年會”上表示,在資本市場行業體系中,凈值型產品在投資端和資金端出現反饋是很正常的情況,管理人、營銷渠道以及公眾都應適應這種正負反饋的波動。“最重要的是降低客戶焦慮,這是這個體系能否走向健康和韌性的關鍵。”
3、扛住到期潮,各自再出招
據廣發證券統計,12月將有2.5萬億元定期開放銀行理財到期,封閉型理財存續產品12月到期規模達4197億元,環比升32.71%;定開型12月到期規模達2.48萬億元,環比雖降7.28%,但規模仍處高位。
東吳證券認為,現有存續期銀行理財產品以封閉型和定開型為主,因此絕大部分破凈產品無法立即贖回,市場短期沖擊影響有限。中期來看,隨著經濟回暖、債市走弱,12月封閉式銀行理財產品到期贖回壓力顯著增加。只能夠把產品到期潮“扛”完,贖回壓力或許才會回落。
但是要扛,可實在是不容易。
12月對于銀行理財是極為特殊又關鍵的一個月——既是資管新規首年的收官,又是現金理財整改的最后時點。這就是為什么日前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光大銀行等銀行及理財子公司密集發布公告,調整相關產品的快贖額度及申購與贖回確認時效,將贖回時效從“T+0”變為“T+1”,單日“T+0”快速贖回額度控制在1萬元以內。
最近,券商中國記者關注到一個現象:有兩家股份行理財公司,在近一個月時間內,連續新發了12只現金理財產品。據記者了解,主要就是因為短債產品受債市拖累凈值回撤,需要用抗跌的現金管理產品穩住客戶端。
記者獨家獲取的數據也能佐證:11月十家主要理財公司的現金管理類產品確實呈現大幅增長勢頭:余額較10月上升了4000多億元,占比環比10月也有所提升。
除了派出現金管理類產品再扛大旗,也有理財公司試圖把握后續債市走出修復行情的檔口,推出了號稱閑錢理財的“升級款”——同業存單及存款理財。比如工銀理財。
工銀理財將同業存單及存款理財作為震蕩市場的“防御基石”,同時面向零售客戶和法人客戶發行了“天天鑫核心優選同業存單及存款固收類開放式產品”。產品采用中短久期,從資產投向來看,100%投資于固收類資產,大部分配置于3A級同業存單及存款資產,小部分配置于貨幣市場工具用于流動性管理,同時輔以部分精選債券,根據申贖情況合理確定比例,動態優化。產品每個工作日開放申購贖回,無申購費、贖回費,最快T+1到賬。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