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要聞】“1萬變50萬”,散戶投資神話不能只看收益率
(原標題:“1萬變50萬”,散戶投資神話不能只看收益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紅周刊 特約 | 張俊鳴
在A股,長期投資的奇跡會不會在散戶身上發生?最近一則“1萬變50萬”的散戶投資神話算是給出了肯定的回答。根據媒體報道,有位浙江股民在2008年9月買入某只股票之后就14年多沒動,直到最近偶然發現當年投入的1萬元已經變成了50萬元。14年49倍的收益率秒殺眾多投資大佬,在此之外,筆者以為,A股市場是有長期投資土壤的,且能實現穩健收益。
“三對投資”創奇跡
“幸存者偏差”復制難
從公開報道來看,這位創造投資奇跡的股民陳先生屬于“三對投資”,即在對的時間,買入對的股票,采用了對的持股周期。所謂“對的時間”,指的是陳先生在2008年9月買入股票的時候,上證指數已經從6124點調整到2000點附近,接近熊市底部區域;“對的股票”指的是他買入的品種在接下來的14年走出長牛走勢;“對的持股周期”指的是陳先生低位買到長期牛股之后,能夠一路拿到現在。
“三對投資”看起來并不復雜,但做到其中的任何一項都不容易,三項全部同時做到更是“不可能的任務”。比如說,買入的時機來看,2008年9月現在看起來是低位,但當時是熊市持續殺跌的階段,人氣極度低迷,后來又有全球金融海嘯出現,敢在這個時間點抄底的投資者本身就需要有相當的勇氣。從上證指數的走勢來看,如果陳先生在2000點抄底買入,后面還要被套起碼三個月以上,賬面浮虧還不少。而買到長線牛股,即使專業投資機構也不敢打包票,同期上市公司到現在能夠達到陳先生賬戶收益率的也僅有5只,可謂鳳毛麟角。至于持有時間,陳先生持有了14年多,而巴菲特持有比亞迪大約也是14年不動,所以即使是全世界范圍看,可能也沒幾個人能有這樣的定力。因此,陳先生的投資奇跡,在很大程度上屬于投資哲學中的“幸存者偏差”,很難簡單復制。
除了“三對投資”之外,陳先生能夠創造投資奇跡,恐怕還有一個因素是這筆錢對他來說只是資產的一小部分。
“買在低位”是成功的一半
雖然“1萬變50萬”可能是無法再現的“孤本”,但對投資者來說并不是毫無借鑒意義。筆者認為,在陳先生的“三對投資”中,最值得借鑒的是“買在低位”。相比買到長期牛股,買在低位的難度更小一些,投資者可以通過股息率、市盈率、市凈率、股債性價比等一系列客觀指標,再結合市場長期走勢進行判斷。當然,這里的“低位”并不是市場的絕對低點,而是一個相對概念,在未來十年絕大部分時間不會觸及的位置。即使買入之后仍有低點,投資者還可以通過加碼補倉,或者耐心持有來實現長期收益??梢哉f,“買在低位”就是投資成功的一半。
如果從幾個指數來看,從2008年9月1日到今年9月1日,滬深300指數累計漲75%,中證500指數累計漲174%,中證1000指數累計漲228%,國證A指累計漲178%,而反映開放式基金平均表現的開放式基金指數漲166%。如果投資者能夠取得和這些指數類似的收益率,即使沒有“1萬變50萬”的暴利,同樣可以跑贏通脹,實現資產的穩健增值。
資產配置助推穩健收益
相比2008年的陳先生,如今投資者有更多的可能創造較高的穩健收益。2008年的時候,投資者除了像陳先生那樣直接買入股票之外,一般只能通過主動型公募基金來進行間接投資。而現在可供投資者選擇的指數型基金眾多,如果看好指數長期螺旋式上升帶來的長期穩健收益,只需要買入相關的指數基金即可,敢于在相對低位買入的投資者收益并不會太差。
當然,即使是敢在低位買入,又有合適的投資工具,也未必能保證一定能實現穩健收益。如果太早加杠桿買入,同樣存在因為巨虧而被強制賣出的風險。筆者認為,投資者根據自身的情況,做好資產配置才能在股市上實現真正的穩健收益。其中,規劃好自己的現金流,在滿足日常生活的前提下將閑錢長期投入指數基金,才能確保買得到、拿得住。惟有做好資產配置,在滿足日?,F金流需求的前提下進行投資,才有可能真正做到長期投資。其次,在投資股市等權益類品種之外,也需要適當納入債券、黃金等和A股關聯程度較低的基金品種,可以降低賬戶資產波動,在出現超預期資金需求的同時也可以先動用這部分品種的投資,減少對權益類投資的干擾。也只有做好資產配置,敢于低位買入,才有可能讓股市成為投資者資產穩健增值的場所。
(本文已刊發于10月22日《紅周刊》,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不代表《紅周刊》立場,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