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訊:熱點追蹤 | 警惕隱藏在細節中的“魔鬼”
(原標題:熱點追蹤 | 警惕隱藏在細節中的“魔鬼”)
【資料圖】
紅周刊 作者 | 苗中杰
《紅周刊》:越博動力實際控制人將由李占江變更為濟源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實控人變更后公司能否改變目前的頹勢現狀?
邱諍:越博動力的主導產品為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系統,適用于不同動力驅動的各類新能源汽車。聽起來公司主業似乎不錯,但2019年至今公司巨虧超10億元,而計提巨額的應收賬款準備是公司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截至2022年6月30日,越博動力的應收賬款凈額仍高達3.54億元,而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僅1.99億元,較上年同期下滑4.41%。
營業收入下滑4.41%看似不高,但需要了解的是,在越博動力2022年上半年主營業務收入之中有一項“車輛運營及其他業務”收入為0.83億元,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41.88%,是公司所有業務收入中占比很高,但其毛利率為-1.69%。該項業務在越博動力的2019年年報中出現,公司歷年定期報告之中都沒有對該項業務做出詳細介紹,2019至2021年該項業務的收入分別為383.81萬元、2057.91萬元和1788.97萬元。而同期該項業務毛利率分別為-429.65%、-14.56%和64.78%,在該項業務毛利率2021年離奇增長之后,2022年重回負值。若扣除這項業務的影響,2022年上半年越博動力的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系統業務的營業收入將驟降至1.16億元,同比下滑超過40%,在新能源汽車類上市公司業績蒸蒸日上的時候,越博動力不僅應收賬款居高不下,且營業收入節節下滑,公司前景堪憂。
《紅周刊》:國新健康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7.94億元,擬投資于三醫數字化服務體系建設等項目,新項目是否能夠扭轉公司虧損態勢?
邱諍:2016年至2021年,國新健康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0.99億元、-2.43億元、-1.84億元、-1.73億元、-2.41億元、-1.89億元,2022年上半年公司扣非后再次虧損0.84億元。公司號稱聚焦醫?;鹁C合管理服務、醫療質量安全服務、藥械監管服務三大業務方向,但公司2022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僅有0.82億元,且數字醫保業務的毛利率長期為負值。
公司此次募投項目與現有業務相關,其未來發展前景如何我們暫且不需去判斷,而目前需要了解的是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貨幣資金及交易性金融資產超過6億元以上,且公司短期借款僅有0.35億元。近些年公司一直不缺少資金,如果上述所謂募投項目能夠改變公司長期虧損的情況,為何公司近些年一直寧可讓資金閑置,也不進行投資?
《紅周刊》:光啟技術下屬子公司深圳光啟尖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與客戶A簽訂了2.55億元超材料產品批產合同,其中1.49億元的超材料產品不在已披露的超過12億元訂貨需求范圍內,屬于新增訂單,這是否預示著公司超材料產品已進入收獲期?
邱諍:2017年,光啟技術募集資金凈額68.38億元,該項募集資金已于2017年1月23日全部到位,公司稱募集資金全部用于超材料智能結構及裝備產業化項目和超材料智能結構及裝備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兩個項目總投資預計72億元。公司當時稱項目建設期為3年,而截至2022年6月30日,時間距募集資金到手已經接近五年半的時間,公司累計使用募集資金僅18.59億元,而在這18.59億元之中還包含使用閑置募集資金永久補充流動資金10億,也就是說公司在近五年半的時間里,真正用于募投項目上的資金僅有8.59億元。據光啟技術當時稱,僅超材料智能結構及裝備產業化項目達產后,將年增營業收入58.96億元,新增利潤總額16.62億元。而2022年上半年公司超材料產品的收入為3.42億元,雖然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且毛利率高達61.89%,但需要注意的是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的應收賬款及票據凈額高達9.11億元。高應收撐起的營業收入是否安全,投資者尚需警惕。
《紅周刊》:主營中成藥、中藥材以及醫藥電商業務的太安堂被實行其他風險警示,公司未來是否有翻身機會?
邱諍:談到藥企我們經常會提到研發費用,2022年上半年ST太安的中成藥制造業務收入為1.69億元,而其研發費用僅為661萬元,而這種情況非ST太安獨有。同期中藥類上市公司如易明醫藥營業收入3.86億元,研發費用僅293萬元;新里程藥品收入1.91億元,研發費用0元;貴州百靈營業收入12.83億元,研發費用僅1159萬元。中藥類上市公司的研發費用普遍如此,而現代制藥企業如百濟神州半年的研發費用就超過了50億元,未來哪種藥企更具前景不言自明。
(本文已刊發于10月1日《紅周刊》,文中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推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