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实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資訊:網傳千億券商核心研究團隊流失,實情如何?公司緊急辟謠,大規模組織架構改革剛落地

(原標題:網傳千億券商核心研究團隊流失,實情如何?公司緊急辟謠,大規模組織架構改革剛落地)

財聯社9月27日訊(記者 劉超鳳)千億券商核心研究團隊流失?網傳消息如“深水炸彈”震驚同業。

今日網傳 “海通證券研究所核心團隊集體離職”,海通證券火速辟謠,并回應財聯社記者稱,僅一位研究員在走離職流程。記者關注到,海通證券昨日在官網更新了研究招聘信息,涉及多個行業和職位,海通證券對此表示,這屬于正常招聘。事實上,各家券商確實都有涉及各業務條線的常規與非常規招聘,從而加大人才儲備力度。


(資料圖)

進入9月,海通證券公開了59個崗位招聘信息,涵蓋多個業務條線,力度確實不小。據海通證券公開消息,公司大規模的組織架構改革已經落地,其中財富管理條線已經啟動大規模招聘。

海通研究的整體研究實力比較靠前。去年全年及今年上半年,海通證券的分倉傭金收入均排名第6,業務收入和排名均有明顯提升。去年海通證券囊括了13個新財富最佳分析師獎,包括策略研究第一名和非銀金融第一名。截至2021年末,海通證券擁有491名研究人員,內地約有36個研究團隊,在業內屬于規模較大的研究所。

海通證券辟謠網傳消息不實

9月27日,網傳一則關于“海通證券研究所核心團隊集體離職”的消息,一時間傳播開來。對此財聯社記者第一時間向海通證券求證,海通證券方面稱,該網傳消息不屬實,目前確有一位研究員提了離職申請,在走正常離職流程。

記者也留意到,海通證券昨日在官網上傳了投研人員招聘信息,涉及金屬、機械、汽車、環保、電新、電子、金融工程、通信、食品飲料九個行業,職位包含首席分析師、聯席首席分析師、資深分析師、高級分析師和普通分析師。對此,海通證券表示僅是正常招聘。

近來,海通證券的招聘力度確實比較高,7月29日公開社招7個總部業務部門負責人(總經理、副總經理等職位),9月份目前已釋放了59個社招崗位,包括7個投資類崗位、2個銷售類崗位、46個職能管理類崗位、3個金融科技類崗位、1個研究類崗位,當然每個崗位的招聘人數不確定。

券商研究所的創收能力主要體現在分倉傭金排名,海通證券的研究實力在行業排名居前。2022年上半年,海通證券實現分倉傭金收入3.52億元,超越了2019年全年分倉傭金收入,排名第6位。

根據wind數據,近三個完整年度(2019年-2021年),海通證券分別實現分倉傭金收入3億元、4.95億元、8.62億元,排名第8位、第10位、第6位。不論是行業排名還是收入規模,海通證券的分倉傭金收入均有所提升。

從行業情況來看,今年上半年前20家券商的分倉傭金收入累計64.7億元,占比去年全年的42%。2021年,這20家券商的分倉傭金收入顯著提升,累計達155.82億元,同比提升37%。

研究人員近五百人

海通研究也經常進入行業核心榜單。在2021屆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評選中,海通證券囊括了13個獎,包括兩項“第一”。海通證券荀玉根團隊獲得新財富策略研究第1名,孫婷團隊獲得非銀金融第1名。

除了策略和非銀外,涂力磊團隊獲得房地產行業第2名,施毅團隊獲得金屬行業第2名,余文心團隊獲得醫藥生物第2名,林加力團隊獲得銀行第3名,鄧勇團隊獲得化工行業第3名,吳杰團隊獲得公用事業第3名,李淼獲得能源開采行業第4名,汪立亭團隊獲得批發零售和社會服務業第4名,陳子儀團隊獲得家電行業第4名,丁頻團隊獲得農林牧漁行業第4名,鄭宏達團隊獲得計算機行業第5名。

根據公開資料,海通證券研究所成立于1993年,下設宏觀研究部、FICC研究部(固定收益)、策略研究部(含新三板研究、期貨研究)、行業公司部(共四個部)、金融工程部、金融產品研究中心、政策研究部、風險與質量控制部、研究策劃與綜合管理部。其中,策略、宏觀、固定收益、金融工程等總量研究是海通研究的優勢領域。

海通證券研究所所長路穎具有22年海通研究所工作經驗。研究所內部,除了海通國際研究部、印度和日本研究團隊外,海通證券在內地約有36個研究團隊。截至2021年末,海通證券擁有491名研究人員,是一家規模較大的研究所體量。

具體來看,海通策略研究有荀玉根團隊,宏觀研究有梁中華團隊,固定收益有姜珮珊團隊,金融產品研究有高道德團隊,金融工程研究有馮佳睿團隊,中小市值和新三板研究有鈕宇鳴團隊,醫藥研究有余文心團隊,非銀金融有孫婷團隊,房地產有涂力磊團隊,銀行有林加力團隊,石油化工有鄧勇團隊,基礎化工有劉威團隊,公用事業有吳杰團隊,煤炭研究、農林牧漁研究兩個團隊均由李淼領銜,建材研究有馮晨陽團隊,環保研究有戴元燦團隊,批發和零售貿易行業研究、社會服務研究兩個團隊均有汪立亭領銜,造紙輕工有郭慶龍團隊,互聯網及傳媒有毛云聰團隊,紡織服裝有梁希團隊,食品飲料有顏慧菁團隊,有色金屬研究、汽車研究兩個團隊均由施毅主導,電力新能源研究有張一馳團隊,鋼鐵有劉彥奇團隊,計算機研究、電子元器件兩個團隊均由鄭宏達主導,通信有余偉明團隊,交通運輸有虞楠團隊,家電有陳子儀團隊,建筑有張欣劼團隊,軍工有張恒晅團隊,機械有趙玥煒團隊,政策研究有李明亮團隊。

其中,荀玉根已經十次上榜新財富,六次摘得新財富最佳分析師第一名,有望成為下一位“白金分析師”。 高道德團隊是基金金牛獎評委之一,且獲得首批基金評價資格。

研究所人員流動頻繁

財聯社記者曾統計了2017年末-2021年末五個時間節點的數據。從數據可以看到,券商研究業務的人員增長趨勢向上,這也與研究業務的增長相匹配。證券行業分析師人數從2017年末的2589人增至2020年末的3475人,2021年相對疲弱,僅有3425人。

研究所算是券商人員流動最頻繁的業務部門,分析師跳槽在業內并不新鮮。近來一些中小券商由于業務發展的戰略目標,陸續發力賣方研究業務,有的甚至從零開始搭建賣方研究所,重金招聘首席分析師。

從戰略角度來看,研究能力是券商的一大優勢,分析師除了對外路演服務買方機構外,還提供對內服務。研究所為券商的業務進行賦能,成為券商綜合金融服務中的重要一環。雖然研究所是成本部門,但也有券商采用事業部模式,研究所自負盈虧,減輕總部壓力。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去年有至少33位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首席分析師離職,去向以同業為主,繼續擔任賣方首席分析師等職位。

但也有不少轉型買方,比如姜超離職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副所長,擔任中泰資管聯席首席投資官,花長春離職國泰君安全球首席經濟學家,擔任KKR集團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張岸元離職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擔任紅杉資本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關鍵詞: 組織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