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三個月大漲160%,實控人公司“清倉”減持,可立克股價是否見頂?
(原標題:三個月大漲160%,實控人公司“清倉”減持,可立克股價是否見頂?)
8月4日,可立克(002782.SZ)繼續走弱,下跌2.46%,兩天內下跌超10%,目前公司報收21.45元/股,市值102.3億元。
(相關資料圖)
可立克股價走弱,或許與一則減持公告有關。
實控人公司“清倉”式減持
自4月27以來,可立克股價持續上漲,短短三個多月累計漲幅超過160%,期間創下近5年來的股價新高。
就在股價創出新高之際,可立克突然發布股東減持的預披露公告。
8月2日,可立克發布股東減持公告稱,贛州鑫聯鑫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計劃減持不超過1101.62萬股的公司股份,即減持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31%。
截至6月30日,鑫聯鑫位列可立克第三大股東,共持有公司1101.62萬股,此舉意味著股東欲“清倉式”減持。
當前,可立克第一大股東為盛妍投資,持有公司31.77%的股份,可立克的實控人、董事長兼總經理肖鏗控股盛妍投資90%的股權;可立克第二大股東為肖鏗母親顧潔、胞妹肖瑾控制的可立克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可立克30.33%的股份。肖鏗、顧潔、肖瑾為一致行動人。
據可立克招股書披露,鑫聯鑫是公司上市時的發起人股東之一,是肖鏗控制可立克的平臺之一。
天眼查顯示,肖鏗持有鑫聯鑫54.94%的股份。鑫聯鑫的前十大股東中,除肖鏗外,作為可立克的副總經理,顧軍農、周正國、周明亮、晏小林等4位也躋身其中。可立克招股書披露,鑫聯鑫的其他30多名自然人股東為可立克的中高級管理人員或業務骨干。
雖然公司表示,本次擬減持是因為“自身資金需要”,但是實控人、高管集體大幅減持,還是不禁讓市場心生疑惑。
磁性元件龍頭,涉足新能源
資料顯示,可立克的主營產品分為磁性元件和開關電源兩大類。其中,磁性元件按照產品特性可分為電源變壓器、開關電源變壓器和電感三大類;開關電源產品按照產品特性可以分為電源適配器、動力電池充電器和定制電源三大類。
其中,磁性元件產品收入占比一直在50%以上,主要應用于UPS電源、汽車電子和光伏逆變器等電子設備。磁性元件是光伏儲能核心部分逆變器的重要組成部分,能起到儲能、升壓、濾波、消除EMI等關鍵作用,目前公司直接或間接客戶涵蓋陽光電源、錦浪科技、固德威、古瑞瓦特、上能電氣等主流光伏公司。
根據測算,預計全球光伏儲能逆變器市場磁元件空間將由2020年48.9億元提升至2025年114.2億元,復合增長率18.49%,景氣度頗高。
此外,磁性元件也在新能源汽車中被廣泛使用。與傳統燃油車相比,新能源車里面新增了OBC、逆變器、共模電感、差模電感等磁性元件。公司目前已進入奧迪、比亞迪、現代、長城、小鵬、蔚來、理想等知名車企的供應鏈。
不過業績方面來看,可立克近些年營收雖然有所增長,但盈利能力很不穩定。
截至2019年至2021年,可立克凈利潤分別為0.223億元、2.06億元及0.263億元,分別同比-73.78%、+824.4%及-87.25%。不難看出,可立克近三年凈利潤表現十分不穩定,猶如坐過山車。
可立克2020年為何突然“異軍突起”,2021年又迅速滑落?
背后的主要原因或是投資收益的影響。2020年,公司取得投資凈收益0.63億元、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0.47億元,兩項合計增加凈利潤1.09億元,再加上管理費用等減少,使得當年凈利潤大幅增長。若刨除該因素,公司盈利狀況不算理想。
2022年上半年,可立克凈利潤增幅由降轉升。財報顯示,該公司分別實現營收與凈利潤為10.38億元和6172.25萬元,同比分別增長39.43%和42.56%。
高溢價購買虧損資產為哪般?
就在可立克減持公告的同時,公司不惜高價收購尚處于經營虧損階段的資產。
8月2日,可立克宣布擬以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自然人李東海所持有的深圳海光電子10%股權。
經協商,該10%的股權交易作價為1955.30萬元。經測算,本次交易的溢價率高達761.92%。此外,可立克還受讓了交易對方的272.70萬元債權,因此,本次交易的交易對價為2228萬元。
此前的2021年12月,公司對價1.86億元向天津光電收購海光電子54.25%股權。本次交易經完成后,公司將持有海光電子 64.25%股權,獲得實際控制權,兩次合計耗資達2.08億元。
資料顯示,海光電子成立于1988 年,由中國電子旗下中國通廣電子、深圳市國資委旗下深圳南油集團、天津市國資委旗下天津光電集團聯合創立。
海光電子在磁性元器件領域深耕多年,聚焦變壓器和電感,終端應用領域廣泛,主要為通信(通信電源和通信網絡)、新能源(光伏儲能與充電樁)、新能源車三大方向。
不過,海光電子盈利能力卻不甚理想。2020年、2021年,海光電子的凈利潤分別為187.77萬元、-692.71萬元。
從當前股價表現來看,二級市場投資者對于此筆收購似乎并不看好!
結語——
可立克算是磁性元件領域的佼佼者,不過近些年業績表現堪憂,對此,公司加大資本運作的力度,并購海光電子。
不過,海光電子去年暫未盈利,公司花高價收購了一塊虧損的資產,未來能否強強聯手,打造1+1>2的效果,現在還言之過早,需要長期繼續跟蹤。目前適逢實控人公司減持,前期漲幅又不小,股價短期面臨的下行壓力明顯在加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