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眾泰擬定增募資不超60億元 擬建設216家自營門店
眾泰汽車“重啟”后,又將迎來“重建”。
6月11日,ST眾泰(000980.SZ)發布公告表示,擬定增募資不超過60億元,其中“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開發及研發能力提升項目”擬投入募集資金47.32億元,占募資總額的78.87%。
其中,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開發項目主要包括基于三個平臺開發的四款新能源及智能網聯乘用車,包括三款純電動大中型SUV車型及一款純電動轎車車型。
近期,ST眾泰撤銷退市風險警示并繼續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將由“*ST眾泰”變更為“ST眾泰”。而且,鐵牛集團非經營性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的問題已徹底得到解決。
有業內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眾泰汽車重組后,依靠其深厚的造車背景,未來重振值得期許。
擬建設216家自營門店
這一次,ST眾泰決定“背水一戰”。
6月11日,ST眾泰發布公告表示,擬定增募資不超過60億元,其中“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開發及研發能力提升項目”投資總額達50.37億元,擬投入募集資金47.32億元;“渠道建設項目”投資總額達5.33億元,擬投入募集資金4.68億元;補充流動資金8億元。
由此來看,ST眾泰此次定增中,有78.87%的募資將投入到“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開發及研發能力提升項目”中,而此項目具體內容包括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開發、共性技術研發及研發中心建設。
其中,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開發主要包括基于三個平臺開發的四款新能源及智能網聯乘用車,包括三款純電動大中型SUV車型及一款純電動轎車車型。
ST眾泰介紹,研發中心建設主要圍繞完善公司汽車新能源及智能網聯建設相關試驗開發能力。
實際上,ST眾泰開展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開發并非零基礎。
2005年,ST眾泰開始投入新能源汽車研發,先后推出了2008EV、云100、芝麻E30、E200和大邁A3等多款新能源汽車。
2014年10月,眾泰云100正式上市,僅兩個月銷量就超過2000輛。2016年,全國銷量前10名的國產純電動汽車車型中,眾泰汽車云100和E200雙雙入圍。
ST眾泰在2016年起開始研發智能駕駛,2017年就已開發出第一代Level4級智能駕駛“DEMO樣車”,參加杭州云棲小鎮、烏鎮互聯網大會等公共活動。通過“DEMO樣車”的開發建立了智能駕駛汽車的開發流程、規范及標準體系,為智能駕駛汽車的量產開發奠定了基礎。
此外,對于“渠道建設項目”,ST眾泰介紹,未來兩年眾泰汽車規劃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南京、蘇州等100個城市先期建設216家自營門店,覆蓋主要目標市場,為公司即將推出的新產品鋪平道路。
ST眾泰在定增公告中坦言,近年來受困于現金流短缺,公司經營陷入困境,眾泰品牌影響力受到一定沖擊,公司亦計劃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推出全新品牌,在面對一眾知名品牌企業的競爭中,公司亟需通過大量宣傳推廣并建設廣泛的線下店網體系,快速建立消費者對公司品牌認知度。
一季度虧損幅度同比收窄
在2021年對眾泰汽車的重整中,江蘇深商和黃繼宏,對改善公司經營狀況曾做出過相關安排。
江蘇深商的母公司深商控股,是A股上市公司龐大集團控股股東,該公司曾是國內最大的汽車經銷商,后因破產重整,創始人龐慶華出局。
如今,龐大集團仍有遍布全國的銷售網絡,旗下叮叮出行在全國包括重慶、廣州、南京、鄭州、三亞等13個重點城市擁有網約車經營許可牌照。
2021年,龐大集團又戰略投資了高端網約車量子出行。未來,在條件滿足的情況下,在車輛采購上或可產生傾斜。
此外,深商控股的股東雄韜股份從事動力電池開發、生產和銷售;航嘉集團從事車載電源的生產和銷售;深城投涉足駕駛培訓連鎖及大型教練場、汽車銷售及租賃、新能源出租車等領域。
目前,ST眾泰總股本為50.69億股,公司控股股東江蘇深商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公司12.28億股股票,占公司股權比例為24.22%,黃繼宏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按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數量的上限15.21億股測算,本次非公開發行后,江蘇深商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比例為18.63%。
ST眾泰表示,為保證公司實際控制人不發生變化,公司本次非公開發行將視市場情況控制單一特定投資者及其關聯方和一致行動人的認購上限,適當分散特定投資者的認購數量,從而確保黃繼宏仍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ST眾泰未來如何還不能立刻下定判斷,2022年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達1.25億元,同比下滑39.12%;凈利潤虧損1.57億,虧損幅度同比收窄。
不過,ST眾泰股票自2022年5月20日開市起撤銷退市風險警示并繼續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將由“*ST眾泰”變更為“ST眾泰”。
5月12日,ST眾泰在回復深交所問詢函時表示,鐵牛集團有限公司非經營性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的問題已徹底得到解決。
長期從事汽車研究的業內人士肖越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當前,盡管新能源車領域競爭激烈,但市場容量正不斷擴大,眾泰汽車雖然經營出現了問題,但重組后,依靠其深厚的造車背景,未來重振值得期許。(記者 劉方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