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实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嚇懵了!4個月新股破發量超去年全年,打新棄購成新玩法?

今年以來,新股破發逐漸成為常態,打新風險也越來越高。即便是信念最堅定的打新人也不得不承認,打新躺著賺錢的時代真的過去了。

而伴隨著投資者打新心態的轉變,“中簽棄購”成了不少投資者的避險選擇。當然,新股還未上市,是否會破發也不好說。回過頭來看,中簽棄購是否真的是正確的選擇或還有待商榷。

三分之一散戶中簽未繳款,棄購近4億元

4月12日晚間,經緯恒潤披露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發行結果公告。

公告顯示,經緯恒潤網下最終發行數量為1500.6054萬股,約占扣除最終戰略配售數量后發行數量的60.82%;網上最終發行數量為966.75萬股,約占扣除最終戰略配售數量后發行數量的39.18%。

認購情況顯示,網下投資者全額認購,而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數量326.0949萬股,棄購金額約3.9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比例計算,網上投資者棄購比例近三分之一。

根據公告,網上、網下投資者放棄認購股數全部由聯席主承銷商包銷,包銷股份數量占本次發行總規模的比例為10.8698%。

此次經緯恒潤發行上市,主承銷商是中信證券,聯席主承銷商是華興證券。另外,中信證券還參與了戰略配售,認購近1億元。如果經緯恒潤上市后破發,承銷商或損失慘重。

招股書顯示,經緯恒潤是綜合型的電子系統科技服務商,主營業務圍繞電子系統展開,專注于為汽車、高端裝備、無人運輸等領域的客戶提供電子產品、研發服務及解決方案和高級別智能駕駛整體解決方案。

經緯恒潤此次A股上市發行股票3000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為25%;發行價格121.00元/股;發行市盈率為244.87倍。

業績方面,經緯恒潤2021年營收32.62億元,同比增長31.61%;凈利潤1.46億元,同比增長98.37%;預計2022年第一季度營收6.6億元-7.2億元,凈虧損2000萬元-4000萬元。

公司表示,參股子公司賽目科技進行增資擴股,公司持有賽目科技股權的公允價值相應增加,由此形成的投資收益系2022年1-3月非經常性損益的主要組成部分。

需要指出的是,經緯恒潤有次表現可以說既在意料之外,又在常理之中,而這與近期市場新股表現、市場整體氛圍都脫不開關系。

破發潮越演越烈

首當其沖的是,4月12日上市的3只新股唯捷創芯、瑞德智能、海創藥業均開盤破發的命運。

盡管瑞德智能盤中重新翻紅,收漲5%;但唯捷創芯、海創藥業則分別收跌36.04%、29.87%。而唯捷創芯刷新了2022年新股上市首日最大跌幅,經計算,中一簽唯捷創芯最多將虧1.23萬元。

事實上,今年以來打新形勢都不容樂觀,新股破發潮已然呈現出愈演愈烈的局面。

據統計,截至4月13日,A股今年共有95只新股上市,其中,深市主板6只、創業板40只,滬市主板10只、科創板32只、北交所7只。按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計算,52只股票已經跌破了首發價格,占比超過一半。

而在破發新股中,思林杰、天岳先進、首藥控股、亞虹醫藥、邁威生物等多只股票價格已接近腰斬。此外,1月14日上市的翱捷科技股價已經跌去了60%,翱捷科技也因此被網友戲稱為“最慘新股”。

按照上市首日收盤價計算,95只股票中,24只首日破發,占比達到25%,創下近10年來的新高,今年前4個月的破發量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

從所屬板塊來看,數據顯示,24只股票中,16只為科創板上市股票,占比67%,另外8只為創業板上市股票,占比33%。半數的首日破發新股,是在今年3月份上市,當月一共有37只股票上市,首日破發占比超過30%,而且高度集中在3月份的下半個月。

上市首日跌幅最大的5家企業,主要是科創板上市,而且3家是4月份剛剛上市的企業。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來滬深主板及北交所各有16只、7只新股上市,均無一破發。但由于注冊制尚未在主板施行,今年登陸主板的公司占比略有下降。

破發新股的特征

回看經緯恒潤出現大比例棄購一事,近期新股破發的慘烈表現是一方面,市場整體情緒低迷,滬深兩市均出現大幅下跌又是一方面。而除此之外,更因為經緯恒潤身上有著“破發新股”的部分特征。

據統計,2022年至今上市新股發行價對應當期扣非后市盈率(TTM)中位數為44.1倍,而2021年這一指標為21.4倍,兩者之間估值有一倍以上的差距。

而從最近一段時間的新股分析,不時會出現高價發行或者超高價發行的現象,有的新股發行價格高達百元以上。另外,還有不少新股的發行估值比較高,且遠高于同行業的估值水平。

可以說,高估值是破發的最重要原因。說白了,大部分破發新股不值得那么高的股價,所以很難得到市場認可,股價才會上市破發。

而經緯恒潤可以說是典型的高價高估值了,市場有所擔心其實并非空穴來風。

此前,新股破發與業績虧損也有一定關系。綜合破發新股的信息來看,生物醫藥是首日破發的重災區。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有11只醫藥股上市,其中6只破發,占比超過半數,而這其中又以業績虧損的創新藥企為主。

其實回顧上市新股的情況不難發現,隨著注冊制的實行,新股上市的門檻有所降低,數量也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是上市公司質地的參差不齊。

而創新藥企面臨的情況就略顯尷尬,創新藥研發本就有著高投入、高風險、成果回報不確定的特點。藥企上市募資做無可厚非,但投資者不買單也說的過去。

雖然虧損上市的藥企不一定未來會持續虧損,但頂著業績虧損的帽子總難免讓不少投資者望而卻步。

未來,可以預期的是,新股破發將越發常見,而高發行價、高市盈率、沒有盈利的股票或許將持續出現“大比例中簽棄購”的情況,但對于投資者來說仍需注意。

根據證券法相關規定,股民投資者在12個月時間之內出現3次未足額繳款的,將會被介入證券限制名單,需要6個月之后才可以參與新股申購。

棄購的結局是好是壞還有待觀察,但脫離“一鍵打新”選擇關注發行市盈率合理且優質的上市公司或許才是未來打新的更優解。

關鍵詞: 新股破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