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時評】美聯儲強勢加息難成掣肘 政策空間會有保障
(原標題:【財聯社時評】美聯儲強勢加息難成掣肘 政策空間會有保障)
4月6日,美聯儲最新公布的FOMC會議紀要顯示,多數與會官員認為,每月最多縮減950億美元資產可能是合適的,且可能需要1次或多次加息50個基點。與3月21日鮑威爾模糊的鷹派表態不同,此次會議紀要顯示了美聯儲決心用縮表+加息的猛藥來治通脹,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受此消息影響而大幅回調。
一些市場觀點認為,這種表態對于中國經濟和貨幣政策而言,不可避免會產生多重影響,壓縮政策空間,甚至出現左右為難的微妙境地。
首先,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下,如果美聯儲加息導致美債收益率進一步走高,將進一步壓縮中美兩國的利差水平,從而影響降準降息政策的操作空間。其次,美聯儲加息的強預期之下,境內外投機資金可能會出現短期跨境流出的情況,對金融市場和人民幣匯率會產生一定影響,這對政策實施可能會形成掣肘。
不過筆者認為凡事都有雙面性,美聯儲明確態度后意味著靴子落地,不確定因素轉為確定性后,對市場和各國央行下一步決策未必是壞事。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美聯儲加息的影響并非一面倒利空。
比如,近期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居高不下,我國企業成本壓力加大,美聯儲“量價收緊”必然壓制全球資本市場的活躍度和大宗商品的投機風氣,大宗商品價格回落或許會迎來契機;二來客觀上看,如果人民幣匯率因此而略有回調,這其實也是各方樂見的局面,因為這將有助于增加出口企業的利潤,某種程度緩解外需減弱帶來的出口壓力。
從過往數次美聯儲加息周期我們的應對情況來看,匯率和利率不應是政策的最終目標,以此為錨反而容易陷入被動。政策最終目標應該聚焦經濟增長,這也是去年底以來穩增長政策組合拳的由來。政策轉向之后預期穩定之后,人民幣匯率其實也在隨之趨穩,并沒有因為利差拉大而快速走貶。筆者認為,當下應該積極應對美聯儲強勢加息的趨勢,在以我為主的基調下,通過結構性工具來完成穩增長的政策目標。正如4月7日國常會就指出,要適時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更好發揮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不少市場觀點認為,當前我們降息空間有限,降準和類降準工具的空間更充裕。比如通過逆回購、MLF等公開市場手段繼續精準控制市場的資金供應總量和時機。通過政策鼓勵金融機構以直接和間接方式,為中小企業、外貿企業、綠色經濟等專門領域釋放流動性資金等。不過筆者認為,從過往的經驗看這也只是一般性的預期,如果穩經濟這個最終目標有需要,關鍵時候政策層面是不會猶豫的。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