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價格九連漲背后 百億級投資扎堆涌現 光伏產業鏈得上游者得天下?
(原標題:硅料價格九連漲背后 百億級投資扎堆涌現 光伏產業鏈得上游者得天下?)
財聯社(合肥,記者劉夢然)訊,需求高企之下,硅料價格延續漲勢。3月16日,硅業分會公布最新硅料價格,成交均價連續9次上漲,最新漲幅0.5%左右。賽道高景氣中,圍繞上游的百億級投資已經屢見不鮮,3月15日晚間,特變電工(600089.SH)和中來股份(300393.SZ)雙雙宣布超百億投資計劃,用于建設硅料產能。
事實上,多晶硅價格持續高位,光伏產業鏈在“越上游越壟斷”的根因下,對應投資熱情難以消減。財聯社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包括大全能源(688303.SH)、合盛硅業(603260.SH)等廠商涉及硅料的投資就超過600億元,且一出手就在百億以上。
不過,當前擴建產能增量明顯大于需求增量,硅料價格預期回落也是共識。因此,下游企業是自建產能,還是對外購買,越來越成為考驗。中來股份相關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工業硅、多晶硅是電池業務的重要原材料,新建硅料產能主要是保證自用,如果有多余部分可以考慮對外出售。
“逆流而上”成本高昂
面對硅料價格強勁上漲,布局上游成為組件應對供應鏈風險的措施。中來股份公告稱,公司與太原市人民政府、古交市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與投資協議》,協議約定公司擬在山西省古交市投資年產20萬噸工業硅及年產10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
項目擬按照“整體規劃、分期實施”的方式建設,第一期擬投建年產20萬噸工業硅及年產1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第二期擬投建年產9萬噸多晶硅項目,投資總金額預計為140億元。
組件廠商面對上游的壓力有多大?事實上,中來股份主營光伏背板、電池片和組件等業務。受主要原材料大幅漲價以及海運費暴漲等影響,公司在2021年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2.2億元-2.8億元。
硅料價格高企,也在加劇下游組件環節內卷。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公司電池及組件板塊2021年各季度毛利率分別為1.19%、-12.48%、-3.88%、-6.13%,年度毛利率為-4.63%,整體已呈負毛利趨勢。
而目前硅料仍處于上升區間。3月16日,硅業分會發布最新硅料價格,本周國內單晶復投料價格區間在24.2-25.1萬元/噸,成交均價上漲至24.78萬元/噸,周環比漲幅為0.49%;單晶致密料價格區間在24.0-24.9萬元/噸,成交均價上漲至24.53萬元/噸,周環比漲幅為0.57%。
因此,在多晶硅價格上漲成為制約中下游企業進一步擴張的情況下,中來股份表示,此次投資將直接拓寬公司在光伏產業鏈中的布局,項目整體投建完成后,有助于發揮規模優勢。
不過,從投資成本上看,中來股份代價不小,項目總投資約140億元,約占公司2020年度經審計公司總資產的144%。雖然太原市人民政府將組建產業基金參與本次投資,且投資資金將根據項目建設進度分批投入,但公司仍面臨著較大的資金壓力。
業內分析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硅料生產是典型的重資產、高技術門檻行業,老產能經過此輪價格上漲后,投資基本已經收回。后期硅料價格回落,新項目投資成本收回周期大大延長。對于中來股份而言,想要“逆流而上”的壓力顯然并不小。
物以稀為“硅”
財聯社記者不完全統計,僅在今年以來,包括合盛硅業、大全能源等廠商涉及硅料的投資就超過600億,而自2021年以來,總投資已超過2500億元,包括青海麗豪、信義光能、江蘇陽光等紛紛涉足多晶硅生產。
新入局者眾,而老牌頭部企業的競爭也同樣激烈。特變電工最新公告,子公司新特能源計劃在新疆昌吉準東產業園區投資建設20萬噸多晶硅項目,總投資約176億元。項目分兩期建設,每期建設規模均為10萬噸/年,兩期均建設完成后,將新增高純度多晶硅年產能20萬噸。
不過,在硅料緊平衡和下游旺盛的需求刺激下,硅料廠商量價齊增仍在持續。3月9日,通威股份(600438.SH)披露月度經營數據,前兩個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0億元,同比增長約13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3億元左右,同比增長約650%,幾乎接近2020年全年凈利潤。
此外,大全能源預計2022年一季度多晶硅銷量3.7萬噸至3.8萬噸,上年同期實現多晶硅銷售約2.15萬噸,同比增長72.33%-76.98%。最新年報顯示,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為108.32億元,同比增長132.2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7.24億元,同比增長448.56%。
業內分析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在因過剩導致高利潤時代結束之前,產能越早落地,能分到的蛋糕越大。根據統計,3月國內硅料產量預計超5.5萬噸,增量貢獻主要來自于通威保山一期爬坡、大全4B項目(3.5萬噸)、新特新疆技改等;海外OCI及瓦克影響下,預計短期硅料進口節奏有所放緩。
總體來看,3月硅料價格保持在240元水位,企業盈利有望超預期。對此,一位行業分析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硅料是典型的重資產、高技術門檻的產業,擴產周期通常達到18-24個月。建設速度不及下游,導致產業鏈供需錯配,是硅料相對緊缺的起因。此外,產能爬坡周期廠,也是今年以來硅料價格遲遲難以回落的重要因素。
投資預警難消擴產熱情
上游高利潤還能持續多久,答案揭曉或許并不會再久等。一方面,硅料新產能已開始進入釋放期。據CPIA統計,2021年,全國多晶硅產量達50.5萬噸,同比增長27.5%。其中,排名前五企業產量占國內多晶硅總產量86.7%,其中5家企業產量超過5萬噸。2022年隨著多晶硅企業技改及新建產能的釋放,產量預計將超過70萬噸。
根據投產計劃,今年內硅料大概率將進入下行區間。據中信建投統計,預計2023-2024年硅料供給將十分充足。預計2023年開始硅料產量將足以覆蓋硅片產能,每年冗余量分別為14.6-34.6、46.6-68.6萬噸/年,硅料產量相對組件的冗余量將分別達到47.9-77.1、67.7-98.6萬噸/年。
從更長遠看,過剩的預期更加明顯。硅業分會統計,最新統計,截止目前公布新建、擬建多晶硅項目的新進企業已有16家(超過目前現有在產企業數量13家),規劃產能共計超過170萬噸/年,若包括現有在產企業擴產產能,總增量將達到350萬噸/年左右,2025年終端需求樂觀預計400GW,硅料需求量約150萬噸,相比2021年需求增量約90萬噸,可見擴建產能增量明顯大于需求增量。
對此,硅業分會表示,多晶硅產能彈性系數小,且對安全、環保管理要求較高,一旦供過于求,極易出現較長時間成本價格倒掛的極端情況,進而再次進入行業資金投入不足、供需嚴重錯配的惡性循環,加劇市場無序競爭,因此建議各投資企業全面調研,不只追求眼前利益,要長遠發展,需在面對機遇時更加謹慎。
“目前,光伏產業鏈以上游掌握行業話語權和定價權,這是吸引眾多廠商跨界和擴產的原因?!狈治鋈耸繉ω斅撋缬浾弑硎荆嗑Ч鑳r格回落后,上游盈利水平也會有所降低,而老產能在經過近兩年的“暴富”后,成本上的優勢更加明顯,新產能面對資金和技術的雙重挑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