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实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互聯網保險“難懂”“難選”消費痛點如何破?業內:持續優化產品、構建評價體系或成破局之道

(原標題:互聯網保險“難懂”“難選”消費痛點如何破?業內:持續優化產品、構建評價體系或成破局之道)

財聯社(上海,記者 徐川)訊,2021年《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的正式實施,互聯網保險業務步入發展新時期。但需求端千人千面,供給端產品相對同質化,“難懂”、“難選”成為擺在互聯網保險消費者面前的兩大痛點。

業內人士表示,為助力解決上述兩大難痛點,供給端已開始發力。保險公司及產品代理平臺分別采取的措施包括優化產品設計思路與建立產品評價體系。但同時,也有行業人士指出,出于保障消費者權益,保險產品的推薦規則需要完善透明化。

需求端:“難懂”和“難選”成為兩難痛點

近年來,互聯網保險成為民眾保險消費的新趨勢。銀保監會保險中介監管部市場分析處處長王磊此前透露,截至2020年末,共有146家保險公司經辦了互聯網保險業務,全年實現保費2980億元,增長10%,約占行業總保費的6%。另據中保協數據顯示,2011至2020年,互聯網保險總保費實現65%的復合增長率。

目前,2021年的相關數據官方渠道暫未公布,但有保險行業人士預計,“綜合互聯網人身險公司和財產險公司的規模來看,2021年互聯網保險保費的整體規?;蜻_到3000億元左右”。

保險公司紛紛布局互聯網賽道,面對數以千計的保險產品,普通消費者遇到了“難懂”和“難選”的兩難痛點。

波士頓咨詢(BCG)《保險行業數字化洞察報告》顯示,消費者線上購買保險面臨的第一大痛點是“保險產品較復雜,難以理解”,其次分別為“保險產品不夠直白,難以找到合適產品”、“線上信息不充分或不全面”。

另據螞蟻保調研顯示,在互聯網保險的消費過程中,此前通過線下銷售人員推薦、以被動接受信息為主的依賴型消費者占比僅為19%;而多渠道了解到產品信息后進行交叉對比的比較型消費者占比達到43%。此外,主動搜集信息后,形成初步購買想法再反復求證的學習型消費者占比為38%。

一位保險從業人員表示,消費者從接觸保險產品開始,篩選、購買、理賠等環節都在線上自助完成,缺乏以往線下保險經紀的一對一指導,因此大多數消費者屬于自主學習比較型,但究竟哪些產品適合自身、哪些條款需要特別注意,也會無從下手,因此迫切希望降低選購保險的決策門檻,從而便于消費者做出產品選擇。

“消費者‘難選’,一定程度上也映射出產品創新能力有所欠缺,導致市場上同質化產品較多,例如同類型產品的保障責任、保障范圍與價格相差不大。”一家大型保險公司產險互聯網業務責任人指出,此外,面對相對復雜的產品條款、不夠“白話”的條文表述,為明確是否契合自身的投保需求,消費者勢必將耗費更多的時間成本和知識成本。

供給端:產品迭代更新 評價體系亦需完善

為紓解互聯網保險消費者的選擇困難癥,上述保司產險互聯網業務責任人表示,考慮到消費者對產品的了解程度有待提升,此外也考慮到更多消費者偏向于性價比高、保障較好的產品,為降低消費者決策難度,目前保司主要采取高流量賽道的產品投放、設計產品單價不宜太高等措施。

在后續產品的銷售過程中,該人士進一步介紹稱,保司還會加強數據的沉淀和賠付的分析,來驗證此前設定的同等價格、更多保障和精算產品成本的邏輯,從而持續推進產品的迭代升級。

另從產品營銷的角度來看,將定性直觀的判斷推薦定量化也提供了一條解題思路。目前,已有部分保險代理平臺通過設立篩選機制優化產品推薦體驗。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相關的評估體系有助于完善保險產品的規則化,從建模推薦到用戶反饋,也能夠幫助保險公司推動相關保險產品的迭代升級。

以1月開啟試運行的“螞蟻保金選”為例,基于投保門檻、保障范圍、性價比、服務理賠和公司經營五個維度對代理平臺上的保險產品形成綜合評判。該項目負責人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針對不同險種,每個維度考量的具體指標不同,例如保障范圍維度,針對重疾險會主要考量保障疾病范圍、中輕癥賠付比例、可選責任、健康服務等方面,但針對養老金的保障是否全面,會主要考量是否可以靈活加減保、保單貸款等保全功能。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評價體系權重的設計難免會產生主觀性的問題,關鍵在于對評判指標做進一步的透明化與披露化,從而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公平、公眾的評判環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