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引江濟淮工程條例今起施行 明確六項禁止行為
《安徽省引江濟淮工程管理和保護條例》今天起施行。2月28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推進《安徽省引江濟淮工程管理和保護條例》實施高質量建設管理保護好引江濟淮工程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安徽將力爭引江濟淮主體工程2022年底基本具備試通水、試通航條件,2023年開展供水、航運等工程聯調聯試,2023年底引江濟淮主體工程基本完成建設任務。
《條例》明確管理范圍內的六項禁止行為
引江濟淮工程是跨流域跨省的重大戰略性水資源配置工程,是安徽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一號工程。引江濟淮工程對于緩解皖北及豫東地區水資源短缺、溝通江淮航運、改善巢湖和淮河流域水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工程供水范圍涉及皖豫兩省,其中安徽省涉及13個市、46個縣(市、區),面積5.85萬平方公里,惠及4131萬人,輸水線路長587.4公里,概算總投資875.37億元,今年將實現試通水通航。
《條例》明確工程管理和保護范圍,規定在邊界設立界樁、界碑等保護標志,設立必要的安全隔離設施。規定工程管理范圍內新建的梯級樞紐工程以及新開挖的渠道、航道,由工程建設運營單位運營管理;工程管理范圍內疏浚擴挖的河道、航道,可以由省人民政府授權工程建設運營單位運營管理;工程建設中新建、改建具有“拆一還一”性質的道路、橋梁、渡槽、倒虹吸等河道交叉建筑物、專項設施等,交由原產權(管理)單位或者所在地人民政府運營管理。明確在引江濟淮工程管理范圍內的六項禁止行為。
《條例》提出水質保護的各項要求,界定水質保護與考核責任主體;明確具有城鄉供水功能水體的水質標準和航道污染物防治的具體舉措等;規定工程航道內航行、停泊和作業的船舶應當設置污水污染物存貯裝置、集油裝置,實行污染物船內封閉、收集上岸,禁止向水體排放污染物;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建立跨區域水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等。
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 加速皖北振興
據介紹,我省淮河以北地區人均水資源量約500立方米,不到全省1/2、全國1/4,人均水資源緊缺。由于地表水資源相對不足,皖北地區有84.5%的人口飲用的是地下水,長期開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皖北地區已形成3068平方公里的地下水漏斗區。
引江濟淮工程是一項重大戰略性水資源配置工程,是皖北地區群眾喝上引調水的水源保障之一。以引淮入亳段為例,自2020年6月建成以來相機應急試調水運行,每日平均為亳州主城區提供地表水13.4萬立方米,約占其用水總量的80%,亳州市深層地下水平均水位已逐步上升,扭轉了該市境內地下水位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
下一步,進一步發揮引江濟淮、淮水北調等重大調水工程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強化水安全保障,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我省皖北、江淮、沿江、皖南等地區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產業結構等各具特點,經濟互補性強,特別是隨著安徽省加快融入長三角以及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引江濟淮工程的建成使得我省的水運資源優勢進一步釋放,將進一步加強區域交流合作,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加速皖北振興,實現共同富裕。
主體工程2022年底基本具備試通水、試通航條件
引江濟淮工程是國務院要求加快建設的172項重大節水供水工程之一,也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全省基礎設施建設“一號工程”,以城鄉供水和發展江淮航運為主,結合農業灌溉補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態環境、排澇等綜合利用,是跨流域、跨省的重大戰略性水資源配置工程。
引江濟淮工程(安徽段)批復建設總工期為72個月。截至目前,引江濟淮主體工程81個項目全部開工建設。累計完成投資741.63億元,實現了工程工期過七成、工程進度超八成的良好態勢,沿線重大節點工程進展順利,橋梁完工46座、通車45座,工程建設進入試通水試通航攻堅階段。工程社會效益開始顯現,自相機應急引淮入亳以來,已實現為亳州主城區每日提供地表水13.4萬立方米,累計供水6100萬立方米。
下一步,省引江濟淮集團公司將分秒必爭推進工程建設,抓緊抓實工程質量安全管控,構建完善工程運營管理體系,全力以赴完成各項既定目標,力爭引江濟淮主體工程2022年底基本具備試通水、試通航條件,2023年開展供水、航運等工程聯調聯試,2023年底基本完成建設任務。(記者 徐越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