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券商賺錢靠“投資”?業績暴跌9成,這家券商踩雷!如何擺脫過度依賴“炒股”?
說來說去,大多數券商還是靠天吃飯。
日前,申萬宏源香港披露2021年盈利預告,公司全年業績同比減少約90%,原因主要是機構業務及交易業務下的債券類產品預期信用損失在2021年第四季度有顯著上升。業內人士分析,該說法可能意味著公司在債券投資上踩雷。
申萬宏源香港并不是去年投資失敗的行業孤立。事實上,由于2021年A股極度分化的結構性行情,不少境內券商投資業績更是凄涼,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大幅減少,導致全年業績增長緩慢甚至大幅度下降。
投資失利導致業績大跌
申萬宏源(香港)有限公司(00218.HK)是申萬宏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申萬宏源證券在境外開展證券業務的旗艦機構,是最早到香港發展業務的中資證券機構之一,立足香港市場逾25年。集團擁有強大的股東背景,中央匯金是集團總公司的控股股東。
申萬宏源香港2020年股東應占溢利約為1.76億港元,較2019年的約1.37億港元上升29%,沒想到2021年利潤卻突然大幅下滑。
“債權類產品預期信用損失也就是國內會計準則上的信用減值準備,一般情況下是遭遇了風險事件,也就是‘踩雷’。”上海一家券商的自營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
事實上,申萬宏源香港這個“雷”并不大,國內券商“踩雷”債券數十億以上并不少見,而券商自營在債券、股票上的投資錄得大額虧損更是年年都有。
一般情況下,券商會披露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兩項財務指標,投資收益是已經兌現(賣出)的自營投資,同時也包括了聯營合營企業已實現的分紅等。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主要就是交易性持倉的浮盈浮虧,兩項指標之和基本是券商一年投資的整體收益。
春節前,國都證券發布了2021年度未經審計財務報表公告,公司2021年實現凈利潤約1.28元,相比2020年的7.48億元減少了約82%。從收入構成上來看,公司各項業務全面下滑,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從16.18億元銳減至2.12億元,利息凈收入也從2.02億元滑落至3620.69萬元。
國都證券的投資業務也讓本不富裕的業績雪上加霜,公司投資收益從去年的約6億元降為-1.17億元。同時,公司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基本維持不變。公司2021年“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相比2020年減少了約7億元,業績大跌8成也就可以理解了。
無獨有偶,東海證券也是類似的情況。東海證券不久之前發布的2021年度未經審計財務報表公告顯示,公司2021年預計凈利潤為1.50億元,較2020年的3.5億元大幅減少2億元。從營業收入上看,公司投資業務也對凈利潤帶來了較大的拖累。
2020年,東海證券投資收益約5.55億元,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約4.72億元,二者之超過10億元。但是到了2021年,公司的投資收益為5.33億元,但是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變成了-4.87億元。“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兩年的差額也高達10億元。
按照業內人士的一些說法,對于券商而言,行業交易性持倉中債券占比最高,但是權益持倉由于波動大對自營收益影響更大些。換而言之,自營投資收益下滑,一般情況下都和“炒股”有關。
“東海證券股票自營去年做得很好,市場很多也都知道,從業績上來看,可能是有一些持倉被套住了。”前述券商自營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
中小券商患上“自營”依賴癥
“自營對于大多數中小券商都是非常核心的部門,投行、經紀等業務需要大量投入,但是自營只需要有錢,然后有一個好一點團隊就可以,而且自營業務在牛市有很大的彈性。”前述券商自營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
該人士坦言,自營基本只有養人的成本,對于券商而言,賺到的全是凈利潤,而自營虧損的時候,養人的成本并沒有減少,因此虧損對于凈利的影響也就更大。
甚至有中型券商人士也表示,業績彈性基本來自于自營,自營做得好,才能“多收三五斗”,自營做不好,業績壓力就會變大。
一些中小券商的業績報表也反應了這一點。湘財證券2021年未經審計的母公司財務報告顯示,2021年凈利潤約為6.95億元。公司的投資收益為3.43億元,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3.05億元,二者相加基本等于凈利潤。
很多上市券商財務報表中也出現同樣的特征,比如,紅塔證券2021年前三季度累計實現營業收入54.86億元,同比增長62.74%,實現凈利潤10.55億元,同比增長10.42%。從利潤標上來看,公司前三季度利息凈收入虧損182.73萬元,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也僅有3.78億元。但是公司的投資收益高達18億元,保證了公司的盈利金額處于較高水平。
不過,過度依賴自營,也讓投資者對于一些券商的投資價值比較擔憂。
“自營收入波動大,可預期性差,而且券商自營也不夠透明,投資者很難判斷業績趨勢,自然對于自營占比大的公司比較回避。”前述券商自營人士坦言。
一位券商分析師也表示,客戶需求驅動型業務,(中小券商)在專業化和綜合服務上競爭不過大券商,而在價格和便捷性上競爭不過互聯網券商?,F在趨勢就是客戶(個人/企業/機構)需求驅動型業務集中度都在提升。如果一家券商沒有很強的客戶服務能力,那就用資本金從事自營業務,畢竟企業總要盈利。
責任編輯: 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