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实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保險業半年經營成績單出爐 人身險保費整體承壓

隨著保險業半年經營成績單出爐,下行周期中的人身險板塊顯出疲態。8月8日,北京商報記者從銀保監會獲悉,日前其發布的2021年上半年保險業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人身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微降,除了健康險保費微增外,壽險和意外險保費不同程度下滑;同時,投連險和萬能險保費收入的分化依然顯著,尤其是前者出現翻倍增長。

業內人士認為,我國保險業現階段整體處于下行周期,制約人身險公司各業務增長,短期難以改變,未來或許需要通過產品創新與業務轉型精進尋找突破口。

人身險保費整體承壓健康險增速“降溫”

整體而言,今年上半年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達2.71萬億元,同比微降0.32%。分公司來看,上半年人身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微降1.07%至1.98萬億元,保險金額亦同比降低2.40%至764.08萬億元,保單件數“滑坡”超一成,同比大降13.57%至4.14億件。

而在人身險板塊,分險種來看,上半年保費規模最大的壽險上半年收入1.53萬億元,同比降低2.04%;人身險中規模最小的意外險保費亦同比大降7.28%至321億元。與此同時,健康險則成為人身險三大險種中“最美逆行者”,其保費同比增長3.25%至4134億元。不過,相較今年一季度末人身險公司健康險業務大漲12.36%的迅猛增勢,健康險增速顯著放緩。

相應的,北京商報記者發現上半年人身險公司壽險和意外險保單件數和保額均降低,而健康險保單件數和保險金額均同比增長。

對于上述變化趨勢產生原因,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副主任李文中分析表示,首先,總體來看,現階段我國保險業,包括壽險業的營利水平總體上正處于一個下行周期,這種趨勢會制約人身險公司各類業務的增長。其次,一般情況下,普通壽險的預定利率和分紅水平都與市場利率保持大致相同的變動趨勢,在市場利率持續下行的大背景下普通壽險的市場吸引力降低。

同時,李文中認為,在居民收入增長、民眾健康意識和風險意識的提升、互聯網營銷渠道的發展和政策的扶持引導等眾多有利因素的刺激下,健康險在壽險和意外險錄得同比負增長的背景下,仍然保持正增長非常不易,但是增速也明顯放緩。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金融管理學院教授、保險系主任郭振華亦表示,我國壽險業經過2013—2017年這一輪高速增長后,增速逐步下滑,目前已經走入低谷,表現在代理人隊伍收縮、近年來行業保費增速大幅降低、行業新業務價值近幾年持續下行等方面,根本原因是支柱業務重疾險遭遇天花板,其保費規模本身就是有上限的。

光大證券分析師王一峰亦在研報中表示,上半年人身險方面開門紅疊加新舊重疾定義切換,繼保費2021年初迅速增長后,后續支撐力不足,保費增速承壓。

同時,王一峰認為保險業產品創新進入瓶頸,人力渠道問題逐漸凸顯。“過去粗放式發展的保險業推動力主要在于產品創新及政策指引,人力渠道的本質問題一直存在,只是過去并未暴露。”王一峰指出,百萬醫療件均單價較低及壽險每年固定增長限制其規??臻g和利潤養老年金險因稅收政策優惠力度不足吸引力較低,重疾險因舊產品需求提前釋放導致新產品銷量不及預期,保險業急需新業務價值率產品拔高短期業績,但并未有新的銷量較突出的且滿足市場核心需求的產品。他認為,保險業供給側改革勢在必行。

資本市場波動萬能險、投連險此消彼長

在人身險公司經營版圖之上,除了壽險、意外險和健康險三大險種外,投連險和萬能險這樣的新型險種表現亦引人矚目。

具體而言,上半年人身險公司投連險獨立賬戶新增交費達384億元,同比增長117.29%;萬能險業務承壓,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大降20.76%至3443億元。

關于投連險和萬能險業務交費的“彼漲此消”,李文中分析稱,一方面,投連險與資本市場的聯動性強,一季度股市有過一波不錯行情,引領投連險快速增長,同時投連險市場基數較小,對市場波動更敏感;另一方面,萬能險資金主要配置于短期理財產品市場,市場利率的持續下行會降低萬能險的吸引力。

此外李文中指出,投連險對萬能險具有一定的替代效應,投連險的高速增長也會進一步導致萬能險收縮。

而在收益方面,近期華寶證券發布的《中國投連險分類排名(2021/06)》中便指出,2021年6月排名體系內投連險賬戶共212個,全月投連險賬戶單月平均收益0.72%。在這納入統計的212個投連賬戶中,有170個取得正收益,占比80.19%。收益率名列前列賬戶包括太平策略成長(10.84%)、華泰進取型(8.83%)等。

渠道、規模走入低谷養老市場或成人身險業務增長新支點

而關于下半年保險業可能的變化趨勢,李文中預測,首先,保險業的下行周期還會繼續;其次,新一輪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較大。因此,人身險板塊負增長的趨勢短期內恐怕難以改變。

而王一峰則認為,保險業或將在半年至一年后迎來拐點。在供給端,比如渠道轉型方面,近年來保險營銷員學歷結構逐漸優化,新增營銷員總體素質上升,保險代理人增速呈周期性變化,目前人力出清接近尾聲,預計半年至一年后或將出現新一輪增量。產業協同方面,各險企打造康養產業鏈,利用社區吸引客戶,通“產品+服務”增強客戶黏性,從而促進養老、健康保險產品銷售,提振新業務價值。

而在需求端,王一峰則表示,保險密度深度落后,壽險保障缺口巨大,養老市場未來發展空間廣闊,疫情后人們保險意識逐漸增強,市場有望進一步擴大。

那么,人身險公司應采取哪些措施,在下半年爭取保費收入的提振?李文中建議,要減輕行業下行周期對自身的影響,恐怕需要在產品與業務創新上多下功夫,加快業務轉型的步伐。

“重疾險的衰落會給壽險業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壽險業已經陷入低谷之中,亟須找到未來增長點。”關于壽險業如何走出低谷,郭振華認為,互聯網和數字化經營、醫養保組合戰略均難扛重任,做大養老保險業務則是一條可能的通路。

郭振華分析稱,養老保險具有需求量高、創造的費用高和新業務價值高的“三高”特征。要想讓大量客戶購買養老保險,除了各種銷售話術和銷售技巧外,關鍵方法是通過高效投資為客戶創造“看得見”的高收益率,進而克服客戶的感知收益率偏見和短視心理,以順利換取客戶放棄長期的資金流動性便利。

“除國家可能推出的相關鼓勵政策(賬戶制、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外,壽險公司可能需要對養老年金作出改進,以便提供‘看得見’的高收益率,進而吸引消費者下單購買。”郭振華如是表示。

郭振華認為,首先是推出投資連結型養老年金,而且一定要在剛推出幾年內就創造出高收益率,以贏得消費者認可,建立養老年金品牌型產品。其次是推出具有最低保證的投資連結型養老年金。再次是推出更低收益保證的分紅養老年金,但紅利在客戶退休前全部用于再投資(不得提前領取)。最后是對于更低收益保證的分紅養老年金,允許壽險公司根據實際預期收益率進行利益演示,而非現在規定的一定要按照2.5%、4.5%和6%進行演示。(陳婷婷 周菡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