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实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貝因美發布2021年上半年財報 多品類收入下滑

貝因美的業績沒有因謝宏的回歸有所改善。7月30日晚,貝因美發布2021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受主營奶粉類產品營收下滑影響,公司營收、凈利分別出現不同幅度下降。近年來,在業績持續低迷下,貝因美嘗試高薪聘請高管、變賣資產、尋找合作伙伴以期獲得資金支持等方式改善公司業績,但效果并不明顯。2021年1月,包秀飛離職,謝宏重回經營一線,這也被業界認為創始人回歸或許能夠改善貝因美業績。然而,謝宏回歸后的首份半年報依然是下滑,“血虧”的貝因美真的沒救了嗎?

多品類收入下滑

創始人謝宏回歸經營一線后,貝因美交出一份營收、凈利下滑的半年成績單。

財報信息顯示,上半年貝因美主營收入11.21億元,同比下降24.59%;凈利潤3352.47萬元,同比下降21.85%。

奶粉類產品營收下降是貝因美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財報顯示,貝因美主要產品包括嬰幼兒配方奶粉、營養米粉、米糊和其他嬰幼兒服飾、營養品等,其中奶粉業務是其主要收入來源。數據顯示,上半年貝因美奶粉類產品營收約10.07億元,同比下降25.46%,占比89.81%;米粉類營收為1200萬元左右,同比下降34.15%,營收占比為1.08%。

各品類收入下滑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貝因美包括經銷商、直供客戶、電子商務等在內的多個渠道收入有所減少。其中,經銷商渠道收入4.22億元,同比下降21.12%;直供客戶渠道收入約7700萬元,同比下降73.95%;電子商務渠道收入1.82億元,同比下降17.47%。

此外,由于產品銷量不佳,貝因美產能出現利用不足的情況。資料顯示,貝因美現有的6家乳品加工廠的設計產能均高于實際產能,其中有三家每年實際產能不及設計產能的1/2(含)。宜昌貝因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北海貝因美營養食品有限公司、吉林貝因美乳業有限公司實際產能分別為15000頓/年、6000噸/年、4000噸/年,而設計產能為30000噸/年、20000噸/年、10000噸/年。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貝因美業績下滑是導致其產能利用不足的原因之一。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在接受北京商報采訪時表示,貝因美因為公司治理結構和經營管理問題,導致股東內部矛盾不斷、高管也如走馬燈,加上大股東缺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手段,貝因美各項盈利指標都接連下滑。

屋漏偏逢連夜雨。業績不佳的同時,貝因美管理人員頻繁出現變動。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貝因美董事、監事以及高級管理人員的變動約20人。其中公司總經理包秀飛于今年1月因個人原因離職,謝宏接任該職位,重回貝因美經營一線。

家底被“掏空”

創始人謝宏的歸來讓業界一度認為貝因美有了扭轉業績的希望,然而,謝宏回歸后交出下滑的成績單,“血虧”的貝因美還有救嗎?

2011年,貝因美頭頂“國產奶粉第一股”的光環成功上市,但上市以來因經營不善貝因美不斷走衰。從營收數據來看,2016-2020年,公司的凈利潤分別為-7.807億元、-10.57億元、4111萬元、-1.031億元和-3.243億元,累計虧損超20億元。在此期間,貝因美不僅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特別處理,在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份額也從前三跌出前十。

為解決退市危機,貝因美以近千萬元的高價聘請曾在惠氏、美素佳兒履職的包秀飛為公司總經理。包秀飛的到來確實讓貝因美在2018年扭虧為盈,被撤銷退市風險警示。不過,包秀飛任職期間,貝因美出售了包括黑龍江省安達牧場等旗下牧場和29套房產。在此過程中,貝因美凈資產從2015年底的36.68億元減少至2018年底的18.16億元,縮水超五成。

“貝因美之所以淪落至靠賣地存活,是因為這些年貝因美沒變,而飛鶴等國產奶粉變了。”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上表示。數據顯示,近年來,國產奶粉品牌抓住提升市占率的機會,成長性角度形成三個梯隊。第一梯隊為飛鶴、蒙牛、澳優,其中飛鶴市占率從2010年的4.3%提升至2019年的13.3%,蒙牛2019年市占率達到7.6%。第二梯隊,伊利市占率保持平穩,合生元市占率有小幅提升;第三梯隊,完達山、貝因美市占率持續下跌,目前已經沒有貝因美市占率的數據披露。

業內人士認為,貝因美近”賣血”式的自救雖然能讓貝因美保殼成功,但并未從根本上解決其盈利能力問題。奶粉行業競爭也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存有產品創新不足等問題的貝因美在市場競爭中難言樂觀。此次半年報營收凈利雙降,讓貝因美在下半年的業績表現無形中壓力倍增。在此情況下,即便是創始人謝宏重新回到經營一線也難以改善貝因美業績不佳的現狀。

有觀點認為,“三孩”政策利好或許是謝宏和貝因美的另一個機遇。不過,在沈萌看來,“三孩”政策只是短時間的刺激,畢竟三孩生不生、生多少、生下來有多久才會成為奶粉的消費者,又是否能轉化為貝因美的客戶,都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關于未來貝因美在改善業績上將會有什么策略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采訪貝因美相關負責人,但截至發稿并未收到回復。(記者郭秀娟王曉實習記者燕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