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貨幣規模創近六年新高 公募基金二季報發布
近日,公募基金二季報相繼發布,基金公司的最新管理規模及基金產品的份額變化情況也終于“浮出水面”。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成立于2005年6月、如今已有16年運作經驗的國投瑞銀基金,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其非貨幣管理規模創下近六年新高,達776.7億元。但與此同時,國投瑞銀基金旗下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及債券型基金的業績表現平平,收益率跑輸同類平均較明顯。另外,記者發現,國投瑞銀基金還存在人才頻繁流失的情況,近一年因個人原因離職的基金經理及副總經理級別高管多達10位。
非貨幣規模創近六年新高
在公募行業蓬勃發展的當下,公募基金管理規模不斷壯大,并持續刷新歷史新高。據中基協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5月,公募基金的管理規模為22.91萬億元,為史上最高。在行業規模不斷增長的同時,部分基金公司的管理規模也與日俱增。
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國投瑞銀基金的非貨幣管理規模為776.7億元,同比增長56.39%,在當前全市場數據可取得的156家基金管理人中排名第43位。這也創下了國投瑞銀基金自2015年三季度末以來的非貨幣管理規模新高。
回顧今年一季度末,國投瑞銀基金的非貨幣管理規模僅為675.27億元,在彼時數據可取得的144家基金管理人中排名第46名。不難看出,僅一個季度的時間,國投瑞銀基金的非貨幣管理規模及排名均上升。具體來看,二季度末,國投瑞銀基金旗下的權益類基金規模為338.95億元,在其非貨幣管理規模中占比達43.64%;而債券型基金的規模則為423.43億元,占比超五成。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國投瑞銀基金非貨幣管理規模上漲的同時,也有部分主動權益類產品在二季度期間遭遇贖回,且縮水明顯。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在國投瑞銀基金旗下數據可比較的87只(份額分開計算,下同)基金中,有20只主動權益類基金的規模較一季度末減少,占比超兩成。如國投瑞銀創新動力混合的規模從21.45億元減少至20.87億元;國投瑞銀瑞祥靈活配置混合A的規模則由一季度末的5.76億元減少至2.62億元。從業績表現來看,截至上半年末,上述兩只產品的年內收益率分別為4.64%、2.87%,分別跑輸同類平均4.28個百分點、4.44個百分點。
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對此評價道,在二季度市場環境震蕩的背景下,各基金公司旗下的產品表現也參差不齊。而部分產品出現贖回大于申購的情況,可能也與二季度市場行情波動或震蕩的風險因素有關。尤其是在當前基金產品同質化較嚴重的條件下,部分投資者可能也會從業績表現相對弱勢的基金產品轉而投資相對強勢的產品。
產品業績表現平平
事實上,基金產品業績表現不佳這一現象對國投瑞銀基金而言,并非個例。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國投瑞銀基金現存的基金產品中,收益率跑輸同類平均的情況較明顯。
具體來看,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21日,在國投瑞銀基金旗下數據可取得的46只主動權益基金中,有27只產品的年內收益率跑輸同類平均,占比近六成。例如,國投瑞銀新能源混合A的年內收益率為43.58%,位居該公司所有產品的業績榜首,且跑贏同類平均32.42個百分點;而表現最差的主動權益類產品為國投瑞銀國家安全靈活配置混合,截至7月21日,其年內收益率為-7.32%,跑輸同類平均16.71個百分點,在同類1987只靈活配置型產品中排名第1959。
若拉長時間至近一年來看,截至7月21日,在國投瑞銀基金旗下數據可取得的37只主動權益基金中,有23只產品近一年的收益率跑輸同類平均,占比超六成。
除主動權益類產品外,國投瑞銀基金旗下的債基表現也平平。數據顯示,截至7月21日,在國投瑞銀基金旗下數據可取得的23只債基中,有17只產品的年內收益率跑輸同類平均,占比超七成。而近一年、近三年,也分別有超六成、超五成的債基收益率跑輸同類平均。
對于旗下產品收益率跑輸同類平均較明顯的原因,北京商報記者發文采訪國投瑞銀基金,但公司方面對此未予回應。
某業內資深研究人士表示,國投瑞銀基金旗下產品業績不佳,可能與其公司人才流動較頻繁有關。“基金經理走了以后,這個產品就沒人管了。沒人管的意思是,這些基金會掛在其他基金經理名下,但這些基金經理可能沒有精力去管理這些產品,所以其業績表現沒有太大的變化。而今年春季以來,A股市場風格變化較大,因此可能導致這類產品業績表現落后同類平均。”該業內人士直言道。
人才流失較明顯
正如上述業內人士所言,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截至7月22日,國投瑞銀基金近一年來已有多位基金經理及高管人選發生變動。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近一年,國投瑞銀基金旗下有蔡瑋菁、伍智勇、張佳榮、徐棟、楊冬冬、王寵、董晗共計7位基金經理因個人原因離任或辭職。同期,也有楊楓、肖漢山等新任基金經理加入國投瑞銀基金麾下。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提及的離任基金經理中,多位基金“掌舵人”曾在國投瑞銀基金任職期間創下其任職期間最佳基金回報。據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董晗在管理國投瑞銀美麗中國靈活配置混合時,最佳回報高達245.75%;徐棟、楊冬冬在任期間的最佳基金回報率也分別達144.36%、120.73%。
國投瑞銀基金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才培養方面,近一年公司新任6位公募基金經理,其中包括外部招聘的有多年投資經驗的基金經理和投資經理。同時,公司也通過良好的內部培養機制、體系以及人才梯隊建設,培養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在公司內部的成長。
除基金經理變動外,北京商報記者還注意到,近一年,國投瑞銀基金的副總經理人選變更也頗為頻繁。據悉,國投瑞銀基金原副總經理劉凱因個人原因在今年6月離任;該公司原副總經理張南森、袁野也因個人原因分別在2020年6月、9月離任。而在副總經理不斷流失的同時,國投瑞銀基金也曾在2020年11月新聘靳赟為公司副總經理,公開資料顯示,靳赟曾任國泰基金機構部董事總經理。
前述研究人士直言道,由于國投瑞銀基金擁有合資背景,可能相對容易導致高管頻繁變動的情形出現。據國投瑞銀基金官網顯示,該公司成立于2005年6月,其股東為國投泰康信托有限公司和瑞銀集團,持股比例分別為51%、49%。
而郭施亮則認為,基金公司的分配機制或股權激勵存在不合理因素也可能導致人才流失,同時,也可能與薪酬水平有一定關系。“如果基金公司想要留住人才,首先是要提高公司自身實力,用更好更優惠的條件才能吸引人才。除此之外,在管理上,也可以適當放權給基金經理,使其擁有相對高效靈活的管理環境,還可以為其提供一個比較優厚的薪酬環境。”(記者 孟凡霞 李海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