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消費金融獨立董事任職資格獲批 馬太效應不斷加劇
又一家消費金融機構更換高管。7月14日,銀保監會官網核準披露歐陽日輝的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馬上消費金融”)獨立董事任職資格。按照監管要求,歐陽日輝應自決定作出之日起3個月內到任并向重慶銀保監局提交任職決定文件。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自2021年以來,消費金融機構高管變動頻繁。據不完全統計,包括馬上消費金融在內,目前已開業的29家持牌消費金融機構中,年內已有北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銀消費金融”)、盛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銀消費金融”)等15家機構進行了人事變動,共計23位管理人員任職出現變化,涉及總經理、董事長、首席風險官等多個管理崗位。
具體來看,同樣在7月發生變動的還有北銀消費金融。根據北京銀保監局7月6日披露的信息,核準李佳北銀消費金融總經理任職資格。北銀消費金融上一任總經理為胥京亮,于2020年6月24日獲監管批準,任期剛滿一年。
在2021年進行人事調整的機構中,華融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融消費金融”)變動最為頻繁。4月22日,安徽銀保監局披露了5份批復公告,核準劉輝董事、董事長的任職資格,袁波擔任華融消費金融董事、副董事長,杜翔、馬開峰、沈慶國任董事。
其次則是盛銀消費金融,共計進行了3次變動。在2月10日變更鄭宏洲為公司首席風險官獲批后,盛銀消費金融分別于5月24日、6月29日獲批變更公司董事以及總經理,2項職位均由馬馳擔任。
在消費金融專家蘇筱芮看來,各消費金融機構高層不斷變動是變革時期展現出的一個縮影。蘇筱芮認為,伴隨著2020年以來牌照批設開閘,互聯網巨頭相繼入場等動作,消費金融市場迎來更為激烈的競爭與廝殺。另一方面,疫情進一步促使消費金融機構進行業務布局調整,又為業務開展注入了新活力。同時,疊加流量紅利減少、客群上浮戰略顯著等影響因素,不少消費金融機構迫切需要找到新方向,作為公司“掌舵者”的高管人員自然頻頻生變。
另有行業從業者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消費金融機構調整高管人員,來自于監管與行業競爭的雙重壓力。“年初銀保監會發布《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評級辦法》,對消費金融機構作出更細化的要求。機構也在抓緊調整,滿足合規要求。”
針對高管變動對公司的影響以及后續業務布局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馬上消費金融、華融消費金融以及盛銀消費金融等機構進行了進一步了解。盛銀消費金融方面回復北京商報記者稱,公司首席風險官鄭宏洲具有商業銀行模型團隊多年管理經驗,且熟稔互聯網金融,能為盛銀消費金融的風控優化帶來更多可能。盛銀消費金融新任總經理馬馳則是來自盛京銀行體系,擁有16年金融行業從業經驗。
蘇筱芮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消費金融機構主動進行管理人員變動,是機構銳意進取、謀求發展的一種表現,通過引入新鮮血液,激發組織活力,體現變革期消費金融機構順勢而為、加強數字化轉型及業務擴張的動作,“但需要注意的是,過度頻繁的變動可能會影響公司戰略布局的連貫性,降低決策的執行力度,此外還會增加管理人員與公司之間的磨合成本”。
另外,蘇筱芮表示,整體來看,消費金融行業的馬太效應不斷加劇,消費金融牌照也逐步成為巨頭布局零售業務、發力生態圈建設的戰略構成。對于消費金融公司高管來說,其工作壓力表現在如何根據消金發展形勢,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戰略與業務路線。“如何就當下業務降本增效,如何在巨頭環伺的狀況下實施差異化路線進行展業,這些均是高管們要考慮的問題。”(記者 岳品瑜 廖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