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实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寒冷”中上市 恒生科技ETF“首發不火”成定局?

自首批恒生科技ETF募集結束以來,多只產品于近期成立并官宣上市日期。5月24日,華安、大成兩家基金公司發布公告稱,旗下恒生科技ETF將于5月27日上市。在此之前,華夏、易方達、博時3家機構旗下產品也宣布定檔5月25日正式上市。值得一提的是,曾設置高達280億元募集上限的首批恒生科技ETF,如今已披露的首募規模不足50億元,恒生科技ETF“首發不火”成定局。在業內人士看來,發行遇冷的背后受到市場及指數表現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但由于指數本身涵蓋的標的相對優秀,未來的長期發展趨勢仍然向好。

“寒冷”中上市

首批恒生科技ETF上市在即。5月24日,華安基金、大成基金分別發布華安恒生科技ETF和大成恒生科技ETF的上市交易公告書。公告書內容顯示,2只基金將在5月27日上市交易,上市地點分別為上交所和深交所。與此同時,上市公告書還披露了相關基金的首募情況。其中,華安恒生科技ETF的首募金額約為4.55億元,大成恒生科技ETF的首募金額則約為3.93億元。

事實上,明確旗下產品的上市時間,華安基金和大成基金并非首例。在此之前,華夏、易方達、博時3家基金公司也發布公告表示,旗下恒生科技ETF將在5月25日正式上市交易。據悉,華夏、易方達、博時旗下恒生科技ETF首發分別募得14.56億元、12.01億元和3.12億元。

另外,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恒生科技指數ETF也在5月24日晚間發布基金合同生效公告,明確首募規模約為11.72億元,但目前尚未公布上市時間。而開啟發行略晚于其他6只產品的嘉實恒生科技ETF,至今未發布成立公告。不過,根據發售公告信息顯示,該基金于5月21日結束募集。

需要注意的是,回顧首批7只恒生科技ETF在發布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時,2只產品設置了20億元的募集上限,更有3只基金將規模上限定為80億元,其余2只產品則并未設置募集上限。也就是說,根據上述數據測算,市場預期首募規模可能會超過280億元,但如今已經披露數據的6只產品的累計規模僅約為49.89億元,尚不足原定上限的五分之一。整體來看,市場預期相對較高的恒生科技ETF,并未能在首募階段“大放異彩”。

對于首募情況的不及預期,某大型公募內部人士從市場表現進行分析。在該人士看來,春節后股市大幅調整,新基金發行降溫,ETF和主動股票型基金募集規模普遍沒有春節前同類產品大。

財經評論員郭施亮也表示,恒生科技ETF募集遇冷,一定程度上與市場環境因素有關,恒生科技指數持續下跌,市場對科技股的風險偏好有所改變,在科技股持續下跌的背后,市場環境轉冷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市場投資信心不足,或對反壟斷預期存在擔憂,導致募集遇冷的現象。

正如郭施亮所說,年內恒生科技指數表現不佳,尤其自春節假期后,開啟了一路震蕩下跌的走勢。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恒生科技指數曾在2月18日創下11001.78點的最高值,自此之后波動下滑,截至5月24日,報收7876.61點,單日跌幅為1.85%。若拉長時間至今年以來,截至目前,恒生科技指數年內下跌6.52%。

規模做大可期

作為行業萬眾期待的新品,首批恒生科技ETF的募集情況卻并不理想。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發行時的規模不佳僅是短期現象,未來可通過多種途徑做大做強。例如,前述公募內部人士表示,ETF上市后可通過持續推廣做大規模,因此,從長期角度看,恒生科技ETF的整體發展趨勢還是好的。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在ETF上市交易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流動性服務商(做市商)或也將給恒生科技ETF在前期帶來交易量的支撐,并推動規模的進一步增長。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24日,已經成立的408只股票型ETF中,多達314只產品配置了流動性服務商,占比接近77%。

針對恒生科技ETF是否會配置流動性服務商及具體的規劃方面,北京商報記者發文采訪部分相關基金公司,有機構坦言,旗下產品的具體安排尚未明確,還需以公告為準。

當然,除部分輔助措施外,想要實現產品規模的提升,最重要的還是在于相關基金的業績表現。郭施亮指出,增強恒生科技ETF的資產配置能力,做好業績,才是提升吸引力的關鍵所在。當市場形成了賺錢效應,募集遇冷現象得到有效改善時,最終一只ETF規模能否做大,主要取決于基金管理人的資產管理能力以及降低申購贖回等費用成本因素。

展望未來,在前述公募內部人士看來,港股科技板塊的投資機會是長期的,港股市場匯聚了一批中國的科技龍頭企業,隨著中概股回歸速度加快,擁有制度優勢的港交所將為中概股回歸提供更廣泛的空間。同時,優質標的陸續在港股登陸,也將吸引大量南下資金。

中金華創基金董事長龔濤也表示,從產品設計思路來看,恒生科技ETF在成立后主要跟蹤港股科技板塊,業績差異也將主要體現在樣本股的選擇上,畢竟百度、汽車之家、B站等在香港二次上市,阿里、快手、京東、小米、網易等也在港融資,所以投資國內投不到的知名科技企業是該類ETF發行的初衷。“個人認為由于科技類企業目前是全球資產配置的重點領域,在目前貨幣超發的背景下,核心資產有新一輪上漲的充分動力,未來趨勢還是整體看好的。”龔濤如是說道。

郭施亮則認為,在反壟斷預期下,科技板塊短期內不再是風口,但長期仍舊值得看好,只不過市場需要等待一個更合適的投資價位。

記者孟凡霞 劉宇陽 李海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