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实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皖財之聲(20)

直達資金

阜陽市財政局:實施常態化直達機制 推動資金效益最大化

今年以來,阜陽市以實施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制為抓手,規范高效使用直達資金,實現資金投得準、管得嚴、用得好,有力支持全市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助推基層“三保”底線兜牢兜實。統籌中央下達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資金和自有財力,聚焦基層“三保”,資金直達基層,有力助推基層兜牢“三保”底線。截至6月中旬,中央及省下達直達資金151.6億元,其中可統籌使用一般轉移支付資金21.4億元,基層“三保”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

推動地方民生事業不斷發展。聚焦教育、醫療、就業、困難群體幫扶等重點民生領域,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截至6月中旬,依托直達資金機制,下達城鄉義務教育補助經費18.7億元,下達城鄉居民基本醫療和養老保險補助66.4億元,下達就業補助資金1.1億元,下達優撫對象補助、學生資助補助、困難群體救助等資金16.5億元,為全市民生事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促進資金管理水不斷提升。通過直達機制,點對點將資金支付給最終收款人,直接惠企利民,降低制度成本,實現財政資金效益最大化。依托直達資金監控系統,全過程動態監控直達資金分配、撥付、使用情況,直達資金使用流向清晰、可追可查,有力提高財政資金閉環管理水。

民生工作

六安市財政局:三項舉措支持高質量就業創業

今年以來,六安市財政部門聚焦重點群體、突出援企穩崗、實現資金直達,全力支持高質量就業創業。

聚焦重點群體。支持進一步加大公益崗位開發,落實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全力保障就業困難人員、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截至5月底,累計發放公益崗位補貼、社保補貼921.1萬元,惠及1687名就業困難人員,并為符合條件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發放就業見補貼522.4萬元。

突出援企穩崗。使用省級就業風險儲備金支持中小微企業穩定就業崗位補貼省級下撥資金1684萬元,惠及全市中小微企業7220家。繼續執行降低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和階段降低失業、工傷保險費政策,1-5月,全市累計減少征收養老、失業、工傷保險費1.6億元。

就業資金直達。嚴格落實就業補助資金直達機制,促進就業資金快速落實到位、規范安全使用、直接惠企利民。今年以來,全市爭取中央就業補助資金16264萬元,安排2059萬元。

預算績效

蕪湖市財政局:全面落實預算績效管理 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蕪湖市按照“緊盯一個目標、做好兩項保障、抓牢三個環節、深入四個層面”,推動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緊盯一個目標”。明確到2021年底蕪湖市本級基本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新體系。2022年底在全市范圍內基本形成“預算決策有評估、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應用”的預算績效管理新機制。

“做好兩項保障”。成立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構建“1+N”的預算績效管理制度體系。同時,編制《蕪湖市財政預算績效指標庫》,收錄績效指標1721個,讓績效實務管理有章可循。

“抓牢三個環節”。事前扎緊關口,實施績效目標全覆蓋,將預算績效作為財政資金安排的必備要件。事中抓牢監控,以9月、11月為節點,實現預算與績效的“雙監控”。事后抓實問效,將績效考核結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實現績效評價與預算考核相掛鉤。

“深入四個層面”。將預算績效管理的層次從資金、項目向政策、部門逐步延伸。通過對2020年度財政資金使用情況追蹤問效,核減2021年度部門預算資金8.6億元。

污染防治

寧國市財政局:建立跨境水環境污染聯合防治快速反應機制

為有力保障轄區跨境區域水環境和下游安吉縣飲用水水源地安全,寧國市積極與安吉縣溝通協調,制定《安吉縣-寧國市環境污染聯合防治工作制度》,簡化跨境執法流程,實現區域共防共保,水環境污染聯合防治快速反應機制初步形成,跨界污染防治聯合行動已進入常態化。

明確基本原則。按照“團結合作、聯合治污、轄區自查為主”基本原則,互通情報,互相配合,在轄區自查的基礎上,適時開展邊界環境污染聯合防治,突破行政區域局限,加強合作,共同解決跨界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維護水環境安全,切實保障群眾健康。

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環境污染聯合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兩地生態環境分局主要負責人擔任,副組長由環境執法隊隊長擔任,成員為雙方的相關科室、監測站、涉邊界環境保護執法隊主要負責人。同時,建立聯系人制度,負責協調確定聯席會議、聯合執法、應急等事項,做好邊界建設項目、飲用水源地、風景名勝區和區域環境質量現狀、環境污染事件及應急處置情況的通報,保持經常的工作聯系和溝通。

完善工作機制。建立聯席會議、環境應急聯合處置、聯合檢查、建設項目通報和飲用水源地質量通報等五項制度。雙方互通突發環境應急處置預案,加強應急救援支持,構建統一協調的環境污染突發事件應急情況通報、處置及善后工作體系,建立上下游聯動預警機制和反饋協查機制,適時開展聯合執法檢查。將重要生態功能區定位并作為限制準入區和禁止準入區,雙方嚴格項目準入,嚴格重大污染、重大環境隱患和生態破壞項目審批。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及時組織聯合監測,確保水環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