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实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世界觀焦點:劣質頭盔毫無保護可言, 3.15二次點名電動自行車安全問題|鈦媒體直擊3·15

近年來,電動自行車已成為國民代步工具。根據中國自行車協會數據,2021年我國電動兩輪車社會保有量達到3.4億輛,預計2022年將達到3.5億輛。電動自行車的一個小問題,放大到全國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早在2022年3.15晚會上,央視就曝光了電動自行車超速的問題。包括新日、金箭、臺鈴、綠源、小牛等等品牌,其銷售的新國標電動自行車都能通過解碼器等手段,實現對于限速的破解。鈦媒體App也對此問題進行了相關解讀,詳情請見《新國標成為“紙老虎”,電動自行車超速如何解決?|鈦媒體直擊3·15》。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然而,今年的年央視3.15晚會,電動自行車安全問題再次被點名。此次,央視曝光了有關電動自行車頭盔廠家偷工減料的問題。據央視調查,全國多起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中,頭盔質量不過關成為了導致消費者受傷的原因。

多款產品測試不合格,安全頭盔無法保證安全

央視3.15晚會節目測試畫面

2023年的315晚會節目中,央視記者選取了市場上熱銷的電動自行車頭盔進行檢測,經過測試仍有多款產品不符合國家標準。

整個檢測過程中,央視記者分別對吸收碰撞能量性能、耐穿透性能、佩戴緊固程度、護目鏡耐磨性幾個方面進行測試。

吸收碰撞能量性能測試過程中,測試人員將頭盔佩戴在頭模上,拉升至1.6米的高度進行釋放,模擬騎乘人員摔倒時,佩戴安全頭盔的頭部與地面碰撞接觸的場景??膳碌氖?,其中一款紅色頭盔幾乎毫無保護性可言,測試中產生了一條長達20多厘米的裂痕。

而在耐穿透性能測試中,測試人員將鋼筋頭拉升至1米的高度進行釋放,模擬頭盔遇到尖銳物體時,對佩戴者頭部的保護能力,有8款頭盔達不到新國標要求,甚至有的頭盔被劈成兩半。不難想象,如果這是生活中真實遇到的場景,那后果不堪設想。

在頭盔固定和護目鏡耐磨測試中,共有16款不符合新國標要求。經央視記者調查發現,有些頭盔廠家為了壓縮成本,使用了回收料等劣質材料進行頭盔生產。偷工減料等原因的疊加,才是最終導致產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國標實施不久,市場仍有漏網之魚

經鈦媒體App調查發現,此前出臺的《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強制性國家標準GB811-2022中,就詳細規定了電動自行車頭盔應包括殼體、緩沖層、舒適襯墊、佩戴裝置、護目鏡等結構,并對電動自行車頭盔的測試標準進行了詳細的規定。

但由于國標發布時間較短,目前仍有少量未通過認證的電動自行車頭盔,在市場上流通,導致消費者可能選購到質量不合格的產品。不過,該標準將于2023年7月1日正式實施,這也是對電動自行車頭盔產品質量起到一定約束作用。

除此之外,相對于市場較為成熟的摩托車頭盔,用于電動自行車的頭盔產品價格普遍較低。目前淘寶、京東上的電動自行車頭盔售價均在百元上下,拼多多售價約在50元左右,銷量最高可達5萬件。

目前在主流電商平臺上,銷量靠前的電動自行車頭盔產品普遍通過了國家標準認證,并會在產品名稱、頁面詳情處重點標注。消費者在購買之前,可以先與店鋪確認。

符合國標,但未必合適的尺碼

國標中關于頭盔尺碼的標準

鈦媒體App觀察到,在各大電商主流的電動自行車頭盔中,百元及以下價格的產品普遍存在沒有區分大小尺碼的問題。

在國家標準GB811-2022中,頭盔根據頭圍尺寸,從大于等于620mm到小于等于540mm,應分為特小、小、中、大、特大五個規格,然而在電商平臺百元左右的主銷產品購買選項中,卻只有“均碼”一個選項。

曾經從事電動自行車車銷售的劉先生告訴鈦媒體App,電動自行車消費者認為電動自行車騎不快,因此普遍不太在意頭盔等安全配件。

對于廠商而言,頭盔產品并不掙錢,只要符合國標就可以正常售賣,多個尺碼需要多開模具,增加增加倉儲物流等成本,因此生產多個尺碼的頭盔并不劃算。

然而對于消費者而言,電動自行車頭盔的佩戴貼合度同樣關系到安全問題。

摩托車教練李先生告訴鈦媒體App,頭盔的安全與否一方面要看質量,另一方面還要看佩戴。電動自行車和摩托車頭盔在能戴上的情況下,要盡可能的貼合、緊固,因此選好尺碼十分關鍵。對于選擇電動自行車、摩托車頭盔,李先生建議選擇符合國標、針對不同頭圍區分多個型號、價格在300元以上的產品。

關于電動自行車頭盔選購,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曾經發布消費提示。電動自行車頭盔應通過3C認證、確認標志清晰完好,檢查殼體內、外是否有表面突出物,確認配有EPS緩沖層,護目鏡應為非玻璃。檢查佩戴裝置的強度,不應出現系帶滑脫、撕裂、撕斷,連接件脫落及搭扣松脫、斷裂現象。此外消費者可對頭盔進行稱重,國家標準規定A類(全盔、半盔)質量不大于1.6kg,B類半盔質量不大于1.0kg。

最后,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提醒消費者注意,頭盔產品發生過較大撞擊事故后,應立即停止使用。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

綜合來看,電動自行車行業還處于一個“野蠻生長”時期,價格低、易用性強、通用性好是其逐漸能夠占據國民通勤C位的主要原因。但在安全意識方面,無論是用戶還是廠商,似乎都有待加強。目前來看,安全事故頻發,會讓更多用戶對使用電動自行車產生擔憂。

2020年開始,我國公安部主導的 “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正在積極推動地方立法,以及自行車、摩托車駕駛員佩戴安全頭盔的習慣。據公安部介紹,2020年全國電動自行車、摩托車、汽車駕乘人員交通事故死亡率同比下降了10%以上。

而在廠商方面,追求利潤的同時,如何正確對待用戶最基礎的安全問題,值得整個電動自行車行業去關注。(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吳泓磊,編輯/鐘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