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实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資訊推薦:歐洲2035年全面“禁燃” 中國車企應把握好先發優勢


【資料圖】

當地時間2月14日,歐洲議會以340票贊成、279票反對、21票棄權的投票結果,通過了歐委會和歐洲理事會達成的《2035年歐洲新售燃油轎車和小貨車零排放協議》。這意味著歐洲將在2035年停售新的燃油轎車和小貨車。

禁售燃油車本質上是一個涉及能源、制造業、供應鏈、交通體系、基礎設施等的系統性問題。在從燃油車向電動車切換的過程中,上述產業鏈、特別是汽車產業鏈將面臨深度重塑,這也意味著產業資源和利益的再分配。

毫無疑問,在歐洲對“禁燃”時間表一錘定音后,那些持續發力電動車的企業會最先受益。法令通過當天,特斯拉股價逆勢飆漲超7.5%,市值暴漲3100億元人民幣。往更長遠看,歐洲“禁燃”協議的確立,或將加速產業內部大變革,使汽車巨頭在世界汽車舞臺上座次排名發生更替。同時,歐洲的這次重大調整,還可能改變全球主要汽車制造國的策略。

對于中國汽車產業和車企而言,歐洲的全面“禁燃”,無疑是一次重大的歷史機遇。目前,已有比亞迪(行情002594,診股)、上汽、長城、吉利、嵐圖、蔚來等車企瞄準歐洲市場機遇,加速旗下汽車產品出海;以寧德時代(行情300750,診股)、蜂巢能源、國軒高科(行情002074,診股)為代表的動力電池企業,也紛紛在歐洲建廠,加速國際化進程。應該說,在電動化、智能化的產業競爭中,中國汽車產業鏈不僅實現了自主化,更實現了領行業之先。

當然,歐洲全面“禁燃”蘊藏的挑戰也不容忽視。歐洲力推能源轉型,不僅是為了解決當下的能源危機,還試圖通過戰略博弈,成為全球能源秩序重塑的主導者,汽車產業顯然成了歐洲在這場博弈中的“重要砝碼”。今年1月1日,歐盟正式實施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力圖以“碳關稅”重奪在汽車工業的主導權。這對有意進軍歐洲市場的中國車企而言,無疑提高了市場準入門檻。

對中國車企而言,除了要積極把握歐洲全面“禁燃”帶來的市場機遇,也需要繼續提升本土產業鏈的競爭優勢,降低“碳關稅”壁壘影響。同時,在歐洲全面“禁燃”的帶動下,必然會有更多跨國車企轉向電動化賽道,產業競爭會日趨白熱化。如何保持以及用好先發優勢,避免被反超,是中國車企要特別重視的課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