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实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天天熱消息:市值保衛戰 | 封面文章

文/樂居財經曾樹佳


(資料圖片)

在換帥的節點,龍湖展示了一波堪稱教科書級別的市值管理操作。

它2次提前償還貸款,共計85.5億港元;3次股東增持,共涉資7130萬港元;3次買入美元票據,總價為1280萬港元。這一組連環拳打出后,令它穩住投資者,收復股價下跌的失地。

在草木皆兵的行業環境中,地產股市的負面情緒更為泛濫,房企稍不注意,就會被波及,從而牽一發而動全身,引發經營危機。因此,愛惜羽毛的頭部房企,諸如萬科、旭輝、碧桂園,其維護市值的操作,屢見不鮮。

不過,雪崩之下,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盡管大部分地產商苦心操持,仍改變不了股價下跌的窘境,截止發稿前,已經有38家房企淪為“仙股”。而那些躺平的上市平臺,更是落得股票停牌、股價僅剩幾分錢的田地。

甚至有網友調侃道,“目前上市房企最低股價僅為4分錢,如果你是個屌絲,但在一線二線城市有套房,只要把房子賣掉,然后買這家公司的股票,你馬上成為上市房企的大股東。”

還有一些開發商,為了支棱起股價,甚至不惜蹭熱點、呼喊口號,但這終究瞞不了資本市場的雪亮眼睛。最理想的拉升股價、維持市值的方式,是需要較好的基本面做支撐的,假如脫離了基本面,終究不能長久。

收復“失地”

龍湖維護市值的組合拳,打得極其迅速。短短三天內,就將股東增持、提前還債、回購美元票據等多種方式付諸實踐,并收到了成效。

10月的最后一天,龍湖換帥的消息一公布,當天便迎來大跌。早盤,龍湖經歷了股價的快速下殺,跌幅最大時達到44.21%,創下歷史單日最大跌幅。期間最低價7.26港元,也創下龍湖52周最低紀錄。

同時,其多筆債券也出現盤中臨停,大有股債雙殺之勢。

但龍湖似乎有備而來,它隨即拋出兩個利好消息,宣布提前償還2023年到期的部分銀團貸款51億港元;而其控股股東,也以平均價格每股股份9.53港元,增持300萬股。這兩步棋,最終使得股價跌幅在收盤時,收窄至23.78%。

此后,龍湖繼續放出“連弩”,提振市場。當天晚間,股東CharmTalent買入了公司500萬美元優先票據;隔天,控股股東再次增持、購買票據,龍湖也再次提前償還34.5億港元銀團貸款。

與做空者、市場負面情緒的一系列對抗,最終以龍湖“收復失地”告終。11月2日,龍湖收盤漲幅達到18.85%,報12.86港元/股。這樣的股價,已經超過了宣布換帥當天11.16港元/股的開盤價。

在外界以為龍湖準備收手時,它卻在11月2日晚間繼續出招,控股股東不僅繼續增持100萬股股份,還買下500萬美元票據。

一旦碰見環境變量,龍湖的回應總是有力且迅速的。

例如此前的8月11日,由于瑞銀的做空,以及商票違約的流言,該公司盤中最低跌至20.1港元/股,報收于20.9港元/股,跌16.4%,股價創下近3以來新低,單日蒸發超200億港元市值。

對此,龍湖馬不停蹄召開了投資者會,自證清白。隔天,其股東大量增持2億股股票,涉資55.6億港元。后有消息稱,它將獲得一筆35億元港幣的俱樂部銀團貸。增持與融資利好,迅速安撫了投資者。

不止龍湖,尚未發生暴雷的頭部房企都是極為愛惜羽毛的。即便周圍蔓延的風險,很容易讓其受到波及,但他們仍竭力在與資本市場的情緒,進行博弈。在這方面,無論是旭輝、碧桂園,還是萬科,都是這么做的。

近期,旭輝發布境外債務全面解決方案,準備從全盤考慮,以時間換空間。從中期來看,這是較為合理的舉措,但也引發了外界的悲觀議論。在此節點,旭輝馬上宣布,獲控股股東回購100萬股公司股份,涉資40.2萬港元,此舉令其股價穩中有微升。

早在3月,旭輝就曾遭機構做空,但它以購回7040萬元優先票據作為回應。而自7月以來,林中等管理層,加大了公司股份的增持力度,在“一事一驚”的外部環境中扶穩船舵。

碧桂園也厭倦了唱空者總拿公司債務做文章,于是在接到穆迪調低公司評級的消息后,它便直接提前回購了一筆4.11億美元票據,將年內唯一一筆需要兌付的境外債償還,展示了自身的流動性。

與此同時,碧桂園還開展了股東、董監高持續購買公司債券的舉措。截至10月中旬,碧桂園控股股東已累計購買公司債券超3.25億元,以真金白銀保護投資者利益。

“老大哥”萬科的市值管理,與上述幾家公司也有異曲同工之處。年初,當腰斬的年度業績公布出來的時候,外界一片嘩然,而萬科為了穩住市場情緒,便發布了董監高的增持計劃,增持規模不低于2000萬元。

37家內房股淪為仙股

盡管部分地產商焚膏繼晷,但仍難抵行業在資本市場上的慘淡之勢。

樂居財經統計獲悉,年初至今,在60家樣本內房股中,股價跌幅超60%的有31家,超過一半。其中,有12家房企的跌幅甚至超過80%,5家房企的跌幅超過90%,在年內10個多月的時間里,猶如滑向了深淵。

香港上市的內地房企中,如今仙股遍地。佳源、禹洲、龍光、中梁、合景泰富、花樣年等37家地產商,股價均不足1港元;就連被列為示范性房企的旭輝,也難以幸免,可見民企之多艱。

尤其是近兩年才登上資本市場的房企,更是有了趕上“最壞的時代”的觀感,不少主體均在今年遭受股價重挫。

去年通過四次進擊才實現上市的三巽,起初的股價最高達到5.88港元/股,但后續有所下滑,尤其在今年5月26日,其跌幅達到35.76%,并于6月下旬正式淪為仙股。截至11月4日,三巽收盤報0.18港元/股,較年初下跌了94.3%。

2020年后才上市的領地,也在今年5月19日,從3.41港元跳水至0.55港元/股,跌幅達83.82%;祥生因債務危機,同樣遭遇過單日53.91%的較大跌幅。截至11月4日,兩者的股價分別為0.24港元/股、0.28港元/股,較年初下滑了94.59%、68.75%。

現實的處境,給曾經那些擠破頭奔赴港股上市的房企,潑下了一盆涼水。IPO的籌集款,或許能稍微緩解某個階段的流動性問題,但花著錢登陸資本市場、維護上市平臺,卻遭到了資本市場的打擊,這很難不給他們留下創傷。

對于新入局者來說,在地產整體下行的環境下,“市值管理”就如同一句空話,因為他們尚未在資本市場站穩腳跟,就被推了一個趔趄,一時很難緩過神來。當然,其中也不乏徹底躺平者。

新力控股的跌落更為急劇。去年9月20日,新力的開盤價原本還有3.95港元/股,但在幾個小時之內,其跌幅便達到87%,直至當日下午3時38分起中途停牌,其股價停在0.5港元/股,市值跌幅接近9成。

遭遇流動性危機的新力,于去年年底,被從恒生綜合指數、恒生港股通指數、恒生港股通非AH股公司指數等剔除。后來,因未能按時發出年報,它又新增了一項停牌因素,多了一層復牌的障礙。

新力原本就鮮有化解債務的表態與措施,如今處于停牌階段,股價定格,任資本市場潮起潮落,它自巋然不動。要想重振暴雷前的光景,新力只有先解決債務等問題,實現復牌。

停牌中的陽光100,同樣見慣了資本市場的驟變。2019年初的一天,其股價在午后直線跳水,盤中最大跌幅曾高達79.19%;去年8月,該公司又經歷了一波持續的陰跌。直至今年3月底停牌,其股價僅為0.37港元/股。

起初,在傳出公司債務逾期的消息時,陽光100還會出面表態“盡快達成還款展期或其他還款安排”,后來因發不出年報而停止股票交易后,盡管后續還有債務違約,但它已鮮有發聲,沒有了管理市值的迫切感。

港股市場里,融創、佳兆業、花樣年、景瑞控股、當代置業等,也都處于停牌階段,要想恢復在資本市場上的地位,就只能盡快達到復牌條件,讓股價重新躍動起來。

反面教材

相比于港股,地產A股則顯得較為溫和。年初至今,50家A股樣本房企,股價跌幅均在60%以下。其中股價跌幅在20%以下的,有21家,占據多數。

另有京能置業、南國置業、信達地產、珠江股份、華發股份、中交地產、濱江集團等12家房企,逆勢實現了股價上漲。

在一眾國央企的周圍,民企濱江較為顯眼,它的股價從年初的4.66元/股上升至目前9.57元/股,漲幅達到105.36%。

8月25日,濱江公布半年報,期內其歸母凈利微漲至12.84億,新增土儲項目30個。此后的半個月內,濱江的股價快速上漲至52周新高,為12.96元/股,后來雖有所回落,但還是有了1倍的漲幅。

若只翻閱濱江的新聞,總會覺得它猶如居于“世外桃源”一般,既沒有債務糾葛,又沒有被負面輿論波及,拿地、融資、還債、披露業績一切如常.因此它不用特意去維護股價與市值,就能在資本市場上有較好的表現,無招勝有招。

可見,保持好的基本面,就是管理市值最好的方式。反觀部分A股公司靠熱點、信批暫時支棱起來的股價,都不能長久。

格力地產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早在2020年2月,格力地產便宣布“跨界”進軍醫療產業,引發關注。隨后其股價從2月4日盤中最低點3.74元/股,一路反彈至3月6日的5.07元/股,漲幅高達35.6%。

該年度的5月,格力地產發布收購珠海免稅草案,股價又應聲大漲,5月25日至6月3日內,便連獲8個漲停板,此后甚至沖上了18.1元/股的年內歷史最高點。

但木秀于林,卻招來了上交所的問詢函,要求格力地產補充披露這次重組后,公司的發展戰略和業務模式,以及是否存在內幕交易。

好景不長,后來公司董事長魯君四,因涉嫌證券市場內幕交易違法行為,被立案調查;其免稅業務也戛然而止,引發了股價的持續下跌。截至目前,格力地產的股價僅剩5.95元/股,與此前因免稅概念躥升的高點,相去甚遠。

靠特別的方式拉升股價的例子,還會讓人聯想到暴雷前的泰禾。

2017年底,黃其森在接受采訪時透露,新的一年銷售額的目標是再翻一番至2000億元。同時,他立下flag,泰禾爭取在2018年下半年將負債率降到75%,泰禾在手的銀行授信共751億元。

受此消息影響,泰禾股價在隨后兩三天內,直線拉升漲停。但深交所對他的關注函也隨之而來,詢問其目標是否屬實,如何實現。在此之后,泰禾的股價也逐漸回歸正常。

如今,泰禾在債務危機求生,仍未脫離困境。今年以來,其股價跌幅較大,達到55.66%,截至11月4日收盤報0.98。

總而言之,最理想的拉升股價、維持市值的方式,是需要較好的基本面做支撐的,假如脫離了基本面,終究是過眼云煙。

關鍵詞: 市值保衛戰 封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