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二代”回村當創客,“90后”扎根農村搞建設,新老村民攜手推動東夏村三產融合——“青年力量”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作為上海市鄉村振興示范村,東夏村正涌起一股“青春力量”,為鄉村注入新的活力。在外創業十多年后,“農二代”陳潔也毅然回到東夏村,與陳健等合伙開辦“有米餐廳”,作為浦江之首景區配套設施之一。“農二代”們回來了,新村民也多了起來:駐村干部萬曉涵、鄉村振興建設者張一夫、音樂人曾國俊……新老村民正攜手推動三產融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打造浦江之首生態人文產業社區。
不當白領當農民創客
陳健曾是城里一名上班族,從事農副產品供應鏈工作。2015年,他成為鄉村電商創業者,曾一度將一款泡菜做到京東同類單品排名第一,年銷售額2000萬元。2019年,他萌生把松江大米推向全國的想法。
“地處二級水源保護區,產自石湖蕩鎮的松江大米品質優良。但農民銷售門路少,水稻賣給糧管所,每公斤僅賣3元。”陳健說,“僅靠賣水稻,附加值并不高,利潤有限。”東夏村農副主任錢根告訴記者,水稻畝均產量600公斤,按每公斤3元賣給糧管所,畝均收入1800元,扣除人工費等投入,種植戶增收難。
陳健將目光轉向大米深加工產品。去年,他開發出“米露”(一款以大米為原料的新型飲料),受到消費者的好評。今年又開發出大米汽水,并以“蕩里有米”為特色IP,設計一系列瓶標,融入浦江之首水文化、農耕文化等,進行“三產融合”產業賦能提升。“目前我們擁有日產5萬瓶大米汽水的生產能力,后期將在全網鋪貨。”陳健說。
胸懷鄉村振興的信心,創業青年陳潔也決定扎根家鄉發展。去年,浦江之首成功創建國家3A級景區??吹骄皡^配套資源還不完善,他與陳健決定在景區附近的沈家浜開辦一家鄉村特色民宿。今年上半年,隨著市屬國資上海國盛集團旗下專注于鄉村振興的思爾騰集團參與到石湖蕩鎮鄉村振興中,兩人與思爾騰集團等合作成立餐飲公司,共同打造“有米餐廳”,同樣以“蕩里有米”為特色IP,集餐廳、集市、小吃市集等功能為一體。目前,餐廳已進入裝修階段。
“90后”下鄉成為新村民
農村宅地基平移歸并是浦南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眼下,東夏村農民集中居住平移歸并二期項目開工,浦江之首景區配套資源加快完善,在如火如荼的鄉村建設中,活躍著一群新村民。
今年3月,石湖蕩鎮與思爾騰集團簽訂產城鄉一體化項目合作協議,雙方成立上海思爾騰茸城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思爾騰茸城公司),作為鄉村振興實施主體平臺和投資運營管理主體。公司副總經理張一夫帶領一批“90后”扎根東夏村。
張一夫說,東夏村計劃保留2個自然村落、撤并8個自然村落,“我們聚焦村民安置后的存量資產盤活問題,將把閑置宅基轉變為浦江之首景區配套業態開發運營空間,引入多種業態,作為農村新社區的配套”。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留魂”。張一夫表示,除了與社會資本合力培育餐飲、民宿等傳統業態外,公司還將打造聯合辦公空間、路演中心、團建基地等,引進一批創業公司。據悉,計劃在東夏村打造的聯合辦公空間——思畫空間已招募到音樂、電商、視頻制作青年團隊,由10名成員組成。曾國俊的逃離城市音樂工作室便是其一,該工作室已完成《百舸》等歌曲創作。
以多種業態為支撐,思爾騰茸城公司設計了多種村民增收方式:房屋出租獲取租金、集中居住獲得土地流轉收益、入股資產經營平臺獲得分紅……農民還可以在家門口優先就業,實現“租金+股金+薪金”多層次增收。
思爾騰集團在奉賢區吳房村等地已打造出鄉村振興的樣板。張一夫介紹,吳房村一期有70多幢宅基地,其中50多戶村民自愿托管后,村民年收入從戶均兩三萬元增長至近10萬元,80余家企業注冊后實現年稅收9900萬元。
東夏村毗鄰松江樞紐,交通條件極佳;地處水源保護區,生態環境優良。相比吳房村,它有更好的資源稟賦。“浦江之首”與“上海之根”“滬上之巔”齊名,去年開園以來迎接參觀游客達6萬余人次。“我們將在吳房村模式的基礎上,結合石湖蕩鎮的特色與稟賦,將東夏村打造成具有松江特色的鄉村振興全國性樣板。”張一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