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少年”展拳腳 非遺文化薪火傳 莊涇船拳走進永豐愛心暑托班
松江區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莊涇船拳是民間傳統藝術中一朵武術之花,對傳承傳統武術有著深遠的影響。近日,永豐愛心暑托班的小朋友們紛紛化身小小非遺傳承人,跟著莊涇船拳非遺傳承人學習武術禮儀、感受武術魅力、弘揚武術精神。
“一、二,嘿!”動作整齊劃一,聲音清脆有力。8月9日上午,在永豐街道社區學校,永豐愛心暑托班的小朋友們正認真向莊涇船拳第八代傳承人周龍弟學習莊涇船拳,出拳、握拳、踏地……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從武術精神到武術禮儀,從完整示范到動作分解,周龍弟帶領“功夫少年”們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地練習船拳。“非遺傳承需要新生力量,希望課程能讓小朋友感受到中華武術文化的無限魅力與深厚內涵,在他們心中撒下學武術的種子,也希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莊涇船拳這一非遺文化發揚光大。”周龍弟說。
莊涇船拳作為民間傳統體育活動,源自松江府城西倉橋鄉莊涇村,距今約有260年歷史。清朝乾隆年間(約1754年),祖師郁光明從少林寺學藝歸來后,吸收少林拳術的精華自創莊涇船拳,并把一身功夫毫無保留地教給了鄉親們,同時立下了“練武強身,不可傷人”的祖訓,以后代代相傳、習武成風。松江俗語有“拳出莊涇”一說,說明莊涇船拳在松江具有很高知名度。
出招敏捷、收招迅速、攻中帶守、守中有擊……莊涇船拳多用推、擋技術借力打力,全靠上半身力量與對方抗衡。身為莊涇船拳代表性傳承人,周龍弟數十年如一日堅持練習和授徒,如今70歲的他依然面色紅潤、身強體健。“莊涇船拳看重內力和氣息,經常練習,可以增強肌體的活力、改善內臟器官的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人精力充沛。”據周龍弟介紹,莊涇船拳的拳術套路共有6套,包括少林山拳、楊家拳、八黑拳、八紅拳、六進拳、50式組合拳,此外還有健身養生功法兩套,常用器械有刀、劍、木棒、竹鞭桿、木拐杖、鋼管雙節棍等。
近年來,永豐街道不斷加大非遺傳承和推廣的力度,廣泛開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進基層活動,永豐社區學校經過八年的整理修訂,將莊涇船拳的發展歷程和拳法匯編成冊,投入到教學之中;永豐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在松江非遺傳習基地杜氏雕花樓開展莊涇船拳展示活動,在學校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形成人人知曉、人人熱愛、人人傳承的濃厚氛圍……此次永豐愛心暑托班“莊涇船拳”課程便是又一生動實踐。
街道方面表示,未來還將繼續深耕文化傳承,努力打造更多吸引人、接地氣的非遺項目特色活動,并借助當下新興的傳播方式加以創新,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進來,培育更多非遺項目特色人才,持續激活非遺文化時代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