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老破小” 居民笑開顏 泗涇鎮啟動51號地塊老城改造動遷
自7月8日泗涇鎮51號地塊老城改造動遷啟動以來,前往西安路31號咨詢或辦理動遷手續的居民絡繹不絕。截至目前,已有七成以上老房居民簽訂了動遷協議,其中的146戶將通過此次動遷徹底告別“拎馬桶”的生活。
“要住上新房子啦!太開心啦!”家住開江西路的謝秀英喜上眉梢。十多年的期盼終于實現,老房子里的每一個人都歡欣雀躍。謝秀英曾是松江中心醫院的職工,起初分配在北張涇衛生所居住,后因衛生所另作他用,搬到了這里。這一片的房子雖較為簡陋,但勝在租金低廉,謝秀英一住就是五十多年。由于沒有廚衛設施,自老伴走后,謝秀英很多時候以吃外賣為主。洗澡也是個“老大難”問題,平時只能簡單地擦身,洗個澡需要拎水桶舀水,令她力不從心。更為艱苦的是,如今已是81歲高齡的她依然在使用馬桶,每天要拎著馬桶去馬路對面的廁所傾倒。“歲數越來越大,我腿腳不好,老房子周邊道路高低不平,我還把馬桶翻倒過一次……”回憶往事,謝秀英不無感慨。
據了解,51號地塊東至金谷公寓、南至開江西路、西至西安路、北至開江二路,該區域的每戶房屋面積都不大,密度卻很高,總面積30946平方米的區域共涉及605戶。房屋性質也較為復雜,有鎮房管所的直管公房、無產權私房、產權私房等。這里的房子不是沒有廚衛設施,就是共用廚衛設施。由于設施老舊且居民動遷意愿強烈,結合老城改造計劃,該地塊于1999年納入動遷范圍,后于2004年出讓給上海林立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然而,因設計住房容積率、住宅限高等問題與新的建設用地控制規劃相矛盾,導致動遷工作停滯不前。
“如果按照新的控制規劃,同時兼顧建造成本等現實因素,新的樓房將呈現一梯多戶的形態。這一想法馬上就被駁回了,鎮政府要求房屋設計必須考慮南北通透、居住環境舒適等問題,讓動遷居民住得舒心、安心。”泗涇鎮規土所相關負責人透露。為此,區、鎮兩級相關部門多次與市規土局協調并實地查看,尋找“最佳方案”。去年下半年,市規土局出臺相關規定,為泗涇鎮51號地塊的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基本的參照。經過多方努力和協調推進,最終促使動遷工作駛入正軌。
記者從鎮動遷辦獲悉,受限于原拆原建,該地塊全部動遷完畢,成為凈地后,才能審批造房。根據相關規定,劃分后的區塊內簽約率應達到100%,且整個地塊簽約率達到95%以上后,該區塊內已簽署的房屋動遷補償協議方可生效。這意味著,越早達到規定的簽約率,居民就越早拿到新房。
作為樓組長的陳國華近日也格外奔波忙碌,勸說鄰居早日完成動遷。陳國華家住在西安路,與很多人一樣,每到下雨天房子就會漏水,每年遇到臺風等惡劣天氣時,更是要舉家轉移。自2004年該地塊出讓后,周圍的居民就一直期盼著動遷。說到這里,陳國華一度哽咽:“盼了這么多年終于盼到了!新房子有電梯,不用爬樓梯了,我們很滿足。”
按照計劃,位于西安路31號的開發商項目部每天接待20戶居民,提供咨詢、簽約,并由所屬居委會、拆遷實施單位、動遷辦的工作人員駐點進行常態化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