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市:村美民富產業興
圖為西藏長榮娜秀制衣有限公司工人在制衣生產車間忙碌。
盛夏時節,行走在郁郁蔥蔥的羌塘草原,一棟棟具有地域特色的安置住房錯落有致,一條條硬化平坦的道路縱橫相連,一家家繁忙的扶貧車間有序運營……處處可以感受到鄉村振興給城鎮、鄉村帶來的巨大改變。
構建宜居家園
在巴青縣雜色鎮拉普阿塘村苗圃種植基地,350畝的土地上種滿了楊樹、松樹,成為了巴青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張靚麗名片。
“以前到了夏季,天氣漸漸變暖,鄉里成片的綠草地隨處可見,但從未見過成片種植的樹。今年年初,基地里種上了這些樹苗,現在快有一米高了,每次看著這些綠油油的樹,都感到很舒心養眼。” 拉普阿塘村村民米瑪扎西感慨道。
雜色鎮圍繞生態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積極創建和諧、文明、美麗、整潔的生態文明環境。為進一步提升生活垃圾填埋場整體環境,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提升群眾生態環保意識,日前,雜色鎮開展了為期3天的生活垃圾填埋場環境整治行動,進一步提升了牧區風貌、優化了生活環境。
雜色鎮宜居家園的構建只是那曲市助力“農村美”的一個縮影。一直以來,那曲市著力推進以“神圣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為主題的鄉村振興戰略,大力實施美麗鄉村建設,有序推進生活垃圾清運、污水治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積極引導群眾自己動手建設美麗家園。
發展鄉村人才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鄉村發展的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
次仁央宗,參工近10年,其中參加扶貧工作已5年有余,現任那曲市聶榮縣尼瑪鄉副鄉長、扶貧主管。她在平均海拔4850米、條件異常艱苦的查當鄉堅守了8年,2019年被調整到尼瑪鄉。期間,她走遍了查當鄉9個村795戶,尼瑪鄉21個村1121戶,基層一線的工作使她堅信“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深情”。她找出了基層發展的“穩路子”,幫貧困群眾摘掉了“窮帽子”,帶領農牧民群眾過上了“好日子”,見證了鄉里翻天覆地的喜人變化。
摸底調研、數據核對、崗位對接、產業發展……次仁央宗對鄉里的工作沒有一絲懈怠,依舊奮斗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
自從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全市類似次仁央宗的鄉村人才比比皆是?,F在,全市在現有扶貧隊伍的基礎上,不斷加強鄉村振興專干等“三農”隊伍的培養、管理、使用,形成人才向農村基層一線流動的用人導向,造就一支懂牧業、愛牧區、愛農牧民的基層工作隊伍,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推進鄉村特色產業
產業興,才能帶動鄉村興。只有夯實了產業根基,讓鄉村具有“造血”功能,才能激發農牧民自身的內在動力和蓬勃活力。
那曲市嘉黎縣將扶貧產業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依托嘉黎娘亞牦牛“高原之寶”品牌,大力實施“千頭萬畝”標準化養殖基地項目。該項目2018年12月開始運營,按照“培植龍頭、建立基地、發展合作社、帶動牧戶”的思路,以“公司+基地+合作社+牧戶”合作方式,充分利用市牧發公司和縣娘亞公司作為平臺提高牧業產業發展。自開展“公司+牧戶+合作組織”簽約以來,共帶動農牧民合作組織49家、牧戶2138戶,其中貧困戶807戶。
2018年1月開始運營的那曲市色尼區嘎爾德生態畜牧產業示范基地,集農牧科研、作物培育、牦牛養殖、草料加工、旅游觀光、防抗災等多種功能為一體,按照“提質、增效”要求,以牧發嘎爾德畜牧產業扶貧公司畜牧產業示范基地為抓手,以合作組織、“寄畜還畜”為依托,以奶制品深加工、銷售為突破口,實行“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組織+牧戶”的經營模式,統一規劃,統一種植養殖,統一收購,統一加工,統一品牌,統一銷售,避免同質化無序發展,努力打造特色畜牧產業鏈,切實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那曲市以產業扶貧為抓手助推經濟發展,各地產業都在不斷發展壯大。為接續推進脫貧縣區的發展和農牧民生活改善,做好鄉村振興工作,那曲市不斷加大扶貧產業的投入力度,深挖企業、合作社在帶動產業發展、運營管理等方面的潛力,繼續培育一批鄉村振興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完善扶貧產業帶貧減貧機制,逐步探索扶貧產業項目與產業振興結合新模式,加快扶貧資產登記確權進度,推動產業項目長期見效,推動農牧民群眾穩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