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实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多地明確應急救援領域省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

本報訊  記者趙蓮  沈良坤報道    應急救援領域哪些事項需要省級財政擔責支出?哪些該由市縣擔責花錢?近來,福建、山東、浙江、江蘇、安徽、海南、青海等多個省份陸續出臺應急救援領域省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應急救援領域各項事權劃分,厘清“錢由誰出,事由誰做”,強化各級政府在提供應急救援、防災減災等基本公共服務上的相應責任。

權責逐項劃分,“財力”與“權責”相匹配

2020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應急救援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為地方政府應急救援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提供了方向。隨后,各地在深入調研和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結合應急救援領域工作特點和地方實際,研究制定了省級改革實施方案,對應急救援領域省與市縣權責逐項進行科學合理劃分,確?!柏斄Α迸c“權責”相匹配。

記者梳理發現,各地實施方案對標國家方案,從預防與應急準備、災害事故風險隱患調查及監測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救災三大方面明確了需要由省級、市縣級分別承擔及共同承擔的事項和相應支出責任。比如,福建省的實施方案體現了“省級對全省性事務進行調控管理和覆蓋全省的應急救援領域服務事項確認為省級事權,整體規劃、統一部署、分級實施的應急救援服務事項由省與市縣共同負責,地區性應急救援領域服務事項由市縣負責”的原則。這也是其他地方實施方案遵循的原則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應急救援與救援救災方面,各地對省級財政事權、省與市縣共同財政事權的劃分存在差異。例如,江蘇、浙江、海南、青海等地將重大事故調查處理、重大自然災害調查評估確認為省級財政事權,山東省則將其確認為省與市縣共同財政事權。此外,青海省和浙江省明確規定,省級預算內投資支出按有關規定執行,主要用于省級財政事權或省與市州縣共同財政事權事項。

結合地方實際,自我增項細化事權劃分

各地實施方案在確保與國家方案改革方向一致的同時,兼顧地方應急救援工作特點,“自加壓力”細化各方面事權的劃分。

浙江省面臨較大的防汛防臺壓力,各級政府均為此做了大量工作。為此,該省在預防與應急準備方面新增“基層防汛防臺體系建設”事項,明確將健全完善基層防汛防臺體系頂層設計、總體要求、標準制定、督促檢查,以及省級防汛防臺物資補充及更新等,確認為省級財政事權;將建設全省統一的基層防汛防臺體系及“浙江安全碼”應用平臺,建立并動態更新省、市、縣、鄉、村、網格6級責任人、風險區、受威脅人員數據庫,確定為省與市縣共同財政事權;將健全基層防汛防臺組織責任、應急預案、監測預警、安全避險、搶險救援、運行保障體系,避災安置場所建設和管理,市縣監測預警設施、防汛防臺組織指揮設施設備維護及更新,以及搶險救援裝備物資補充及更新等,確認為市縣財政事權。

江蘇省在預防與應急準備方面新增“應急領域科技研究推廣應用”事項,明確將省組織開展的應急管理、安全生產、防災減災科學技術研究和信息化推廣應用工作確認為省級財政事權,由省級承擔支出責任。將市縣組織開展的應急領域科技研究和信息化推廣應用工作確認為市縣財政事權,由市縣承擔支出責任。

海南省特別明確國家或省啟動應急響應的特別重大和重大災害事故應急救援救災包含海上搜救,并確認為省與市縣共同財政事權,由省與市縣共同承擔支出責任。

協同推進改革,適當上移支出責任

為推進改革工作落實到位,各地均制定了配套措施,要求推進市以下應急救援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改革,并同其他改革緊密結合、協同推進、良性互動,形成推動應急管理事業高質量發展合力。

針對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的事權劃分,安徽、福建、甘肅等地均明確隊伍完成整合前,總體維持原財政管理模式,省與市縣承擔的支出責任不變;隊伍整合完成后,根據隊伍管理體制、事權職責及中央改革精神,適時調整省與市縣支出責任。海南省將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和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根據管理體制改革后的事權職責確認為省與市縣支出責任,并制定了應急救援領域省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情況表。

此外,為推進區域間應急救援能力協調發展,不少地方的實施方案要求適當上移支出責任,避免縣級政府承擔過多支出責任,并加大對財政困難地區的資金支持力度。

例如,福建省明確要將適宜由地方更高一級政府承擔的應急救援領域支出責任上移,避免基層政府承擔過多支出責任,其中省級層面要統籌加大對區域內財力困難地區的資金支持力度。山東省要求適當增加和上移應急救援領域市級支出責任,加大對區域內困難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增強縣級政府保障能力。安徽省要求加強市級統籌,加大對區域內財力困難地區的資金支持力度;要將適宜由市級政府承擔的應急救援領域支出責任上移,避免縣級政府承擔過多支出責任。

專家觀點

合理配置財權事權,保障基本需求

■王叢虎

按照預算法律法規的要求,應急救援的財政性資金不僅需要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和支出,還要進入法定程序。為此,從公共財政角度看,厘清應急救援領域財權與事權的界限、確保財政與事權匹配,不僅有利于發揮財政資金的效率、效益和效果,而且有利于厘清政府各部門之間權力和責任的界限,也有利于劃清政府救援部門與社會組織、公民個人之間的義務邊界。

從應急救援資金的財政屬性看,政府財政資金提供的應是基本公共救援服務,即確保人們生產生活的基本安全,不應包括一些特殊事項,如一些違法違規行為引發的救援問題。從各級政府救援職責看,各級應該結合各地實際情況,按照科學合理、分級分工原則,配置應急救援領域的財權和事權。只有合理的財權事權配置,才能確保應急救援科學、有序、有效開展。

值得肯定的是,各地結合實際積極探索解決應急救援財權事權配置的問題,并有創新做法,做到了“量體裁衣”。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于應急救援的服務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為此,各地應急管理部門應結合地方實際,梳理應急救援實際需求,并做好規劃。各級財政應該積極回應應急救援規劃的需求,做好統籌規劃、分級分類管理的財權事權配置,以保障人民對于應急救援的基本需求。(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還需從市縣向社區基層有效延伸

■張強

多地明確應急救援領域省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這不僅意味著各地政府對于國辦印發的《應急救援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的積極貫徹落實,而且是在即將全面展開的“十四五”實踐中做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的主動舉措。

要想理得清、抓得準、落得實,還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要注重因地制宜,在各地的區域性、特征性風險治理底數摸排上實現全覆蓋;二是要注重治理創新,既要實現應急管理職能在行政區域間的銜接、不同部門間的聯動,又要推動企業和社會組織以及志愿者積極參與;三是要注重系統推進,不僅要做好財權事權的區分界定,還要在應急預案、工作體制、應對機制等層面上進行相應的更新迭代,更要做好從市縣向社區基層的有效延伸??偟恼f來,這項工作才剛剛開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十四五”時期深入推進,并及時總結、動態更新。(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風險治理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激勵政府主動作為,加快能力提升

■曹峰

各地明確省級應急救援領域省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意義重大。

從地方各級財政關系的角度來看,這有利于充分發揮中央統一領導、地方組織落實的制度優勢;有利于加快建立權責明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地方財政關系;有利于科學界定各級地方政府權責,完善政府公共權力的縱向配置,確定應急救援公共服務領域共同財政事權范圍,規范各級政府支出責任分擔方式。

從應急管理的角度來看,有利于充分、有效利用國家資源,避免各級地方政府之間因責權重疊造成資源浪費或是政府缺位;有利于清晰界定政府職能,提升行政效率,明確應急救援服務受益范圍,激勵地方政府主動作為;有利于促進地方政府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加大應急救援公共服務投入,加快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和能力提升,減少各類公共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者系清華大學中國社會風險評議研究中心副主任)

實現“統”和“分”有效平衡

■劉一弘

各地在厘清省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的過程中,應遵循行政管理中事權與財權相統一的基本原則,以實現應急管理中的“統一指揮”和“重心下移”相統一。對此,既要激發基層應急救援人員在常態工作中做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要培養基層應急救援人員的過硬能力。

一方面,要通過有效的應急救援預案制定、應急培訓和應急演練等常態工作加強基層應急救援力量的能力建設,使其在關鍵時刻能夠豁得出、頂得上、靠得住,并賦予地方適度財政自主;另一方面,要牢牢把握中央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的大局,通過財政手段的有效調節,保障在關鍵時刻中央的決策部署能夠在短時間內做到令行禁止、執行有力,充分發揮我國應急管理體系特色和優勢。

我國應急管理體系的制度優勢在于既能夠發揮中央權威,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集中力量辦急事,又能夠激發地方快速響應和多方聯動的自主活力。

只有在中央與地方、省級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中實現“統”和“分”的有效平衡,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出我國應急救援領域的能力,夯實我國應急管理體系的基礎。(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首都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關鍵詞: 明確 應急 救援 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