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实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看要看得好 跑要跑得快

庫管人員在在搬運分發帳篷給各街鎮

1個小院、1棟樓、3萬余件物品、一年365天與儲備物資“相處”。這樣的工作,對于張好和他的6名同事來說,早已習慣了。他說:“在這兒工作,就是要耐得住寂寞?!睆埡谜f的“這兒”,是北京市海淀區應急物資儲備庫,是全市16個區中最早由應急管理部門接手管理的應急物資儲備庫。

儲備庫里有哪些物資?庫房是怎么防火、防盜的?春節假期怎么值守?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日前到該儲備庫進行了采訪。

這是一座位于居民區中一塊獨立區域的儲備庫,共有5層,其中地上3層、地下2層,總面積10279平方米,各個樓層存放著不同類別的物資。

“汶川大地震之后,海淀區政府為了提高突發事件救助保障能力建設了這座儲備庫,從2011年投用到現在快10年了,當時是由區民政局牽頭建設和管理的。”作為一名曾經的“老民政”,現任儲備庫主任張好,在儲備庫已經工作了3年多。2019年3月,伴隨海淀區行政機構調整,該庫由區應急管理局接管。

記者注意到,儲備庫中存放著海淀區9個部門的儲備物資,有民政局、衛健委的,還有民防局、水務局、消防救援支隊以及原安監局的,其中九成多物資是民政局的。儲備物資中有救災帳篷、棉衣、棉被、毛巾被、折疊床、應急燈、儲水裝備、救生艇、發電機等18個大類、54種。

部分物資可應急保障3000人,有的物資,諸如棉衣、棉被、帳篷等自2012年起就存放在這里,有的電池已無法使用。絕大多數物資如救生艇都是多年“無用武之地”,自進庫之后基本上沒有周轉起來。

“作為庫管人員,只要物資放在這里,我們就要看管好?!睆埡靡贿呎f,一邊指著身邊的一艘皮劃艇告訴記者,“平時要給它打打氣,不打氣時間久了容易壞?!薄翱垂軒旆?,看似簡單,其實并不簡單?!苯衲甏汗澕倨诘絻鋷熘凳氐睦钚銘c接過話茬兒,他是海淀區應急管理局防災減災科科長,負責應急物資的調撥發放。今年除夕和正月初一,他來到這里值守。

物資儲備并非外人眼中的“一放了之”那么簡單,為保障帳篷適用,每過一段時間,張好要和同事一起為帳篷“翻翻身”,使其換個姿勢“睡”,以防止時間太久支撐桿被壓彎;應急燈的電量要經常測試,保證能夠使用。庫房的防火、防盜、防鼠、防蟲工作,始終牽動著庫管人員的心。為了防火、防盜,這里安裝了100余個攝像頭、紅外對射報警探測器、窗戶紅外柵欄報警探測器、煙感器等;為了防鼠、防蟲,庫房地面要及時進行修補,噴涂底漆;逢年過節,要嚴防周邊居民違規燃放花炮帶來的風險。

每天,張好和他的6名同事分成數個班,樓上樓下,里里外外,白天黑夜,對8個點位進行不間斷巡視、登記。1棟樓里裝滿了他們的24小時,也記錄下他們的點點滴滴。“我們這兒,24小時都要有人值守,看上去沒啥事,但都是時刻準備著的狀態。”

在接手后,海淀區應急管理局對應急儲備工作高度重視,立足于增強應急物資保障工作的科學性、高效性,以儲備庫為平臺,大膽探索嘗試,確保應急物資“存得好”,更注重讓應急物資“跑得快”,真正在應急保障中“打得贏”。

2020年初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忽然“喚醒”了這座儲備庫,數百頂救災帳篷被迅速分送到各個街鎮,那時張好他們忙不過來,應急管理局的同志趕過來幫忙,連著工作幾個晝夜。

就在今年春節前幾天,根據階段性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海淀區一聲令下,7天內要將約3000頂帳篷及相應數量的電暖氣送到各個街鎮的社區、村。于是,海淀區應急管理局迅速啟動了“虛擬倉”機制,協調應急物資“虛擬倉”建設合作企業,借助商業采購平臺,緊急采購保溫帳篷和電暖氣,和時間賽跑。經過工作人員3個晝夜的不間斷配送,2947頂保溫帳篷、2226臺電暖氣被按時配送到指定地點,走出了一條“虛擬倉”應急物資儲備的路子,跑出了“海淀速度”,這樣的工作若是用傳統的應急物資保障辦法是難以完成的。

海淀區應急管理局副局長傅君告訴記者:“應急管理部門接手應急物資保障工作,如何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形勢,確保應急物資保障工作更加科學高效,我們一直在琢磨、在探索、在不斷實踐?!?/p>

關鍵詞: 跑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