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力普(01921):凈利預增七成 油氣“賣鏟人”股價挑戰新高?
2023年上半年,原油價格偏弱震蕩,布倫特連續合約從年初的86美元/桶一度跌至70美元/桶,跌幅達到兩位數。
油價低迷,“三桶油”的業績也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不過,雖然石油化工行業整體承壓,但“賣鏟人”的日子卻似乎依然滋潤。
【資料圖】
7月27日,主營石油管及無縫鋼管生產及銷售的達力普控股(01921)發布了盈喜公告,公司預期23H1期間取得凈利潤不少于5300萬元(人民幣,單位下同),較上年同期增幅超過70%。
業績靚麗,自然也會增加二級市場上的投資者做多的意愿。7月28日,達力普控股報收3.75港元,漲幅達到8.7%,股價刷新歷史新高。
在主要客戶面臨增長壓力的情況下,達力普控股的業績緣何能高奏“凱歌”?隨著股價不斷刷新階段高點,達力普的后市又該當何論?
產能擴張、加速出海貢獻業績增量
公開資料顯示,達力普控股的歷史可以向前追溯至1998年。歷經20余年的發展,達力普控股已成為國內領先的民營專業石油管及無縫管制造企業。據了解,達力普控股專注于石油專用的油井管種類之一套管領域,已打造了全產業鏈模式,按銷售額計算,公司在套管領域市占率約10%,是國內民營石油專用管企業中市占率最高的企業。
拆分結構來看,達力普的收入主要來源于石油天然氣用管、新能源用管及特殊無縫鋼管,以及其他產品三大類。以2022年的數據為例,三大業務的收入分別為26.35億元、15.68億元、0.25億元,對應收入占比62.3%、37.1%、0.6%。
盡管在細分領域已形成了較強的競爭力,但若回溯往績,不難發現達力普控股的業績具有一定的波動性。數據顯示,2018-2022年間,達力普控股的收入分別為30.95億元、28.26億元、22.59億元、37.63億元、42.28億元,歸母凈利潤為3.01億元、3.34億元、-1.16億元、0.83億元、1.52億元??梢姡迥陼r間里達力普控股的業績整體呈現先抑后揚的類“深V”走勢。
從收入視角來看,達力普控股的收入在2018年達到階段高位,然而隔年便風云突變出現了負增長。據悉,這主要是因為2019年公司部分生產線搬遷,以及出口量下降等多因素共同影響,石油專用管及管坯的銷量下降,同時受需求影響,三類主要產品的平均售價均出現回落。
2020年,受到疫情沖擊,達力普控股的產品銷量“滑鐵盧”,同時需求不振也導致銷售價格大幅下降,疊加主要原材料廢金屬的價格上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受到重挫。
進入2021年后,達力普控股的業績便開始企穩回升,不僅收入刷新歷史新高,盈利能力亦開始恢復,但即便是2022年公司的歸母凈利潤數據依然未回歸到疫情前的水平。
今年以來,得益于市場需求持續向好,以及達力普控股自身產能的擴張,公司的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七成。
歸納而言,達力普控股凈利潤大幅增長的原因既有市場的原因,譬如上半年公司終端產品的銷售量與銷售收入增長超過15%,且直接出口的增幅達到了驚人的70%;亦有自身產能的原因,23H1期間公司定制化個性化非API高端產品的產量增加超過80%。除此以外,公司積極降本的舉措也增加了利潤空間。
油企資本開支增長或拉長景氣周期?
對于油服行業而言,海內外公司的投資邏輯大相徑庭。
就海外油服企業,油價與油服行業的收入正相關,且這一相關性顯著高于國內企業。舉例而言,根據Spears &Associate資料顯示,油服市場規模在最近一個周期高峰時期2014年達到4520億美元,而低谷2016年則降為2213億美元,市場的起落與油價高度相關。
反觀國內,由于石油勘探開采等需求具有計劃性,因此國內上游油企的資本性支出就決定了國內油服企業的利潤狀態。
根據公開資料,2023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計劃資本性支出為2435億元、1891億元、1000-1100億元,三桶油的資本支出仍處在2016年以來的較高水平。另據相關機構數據,2023年全球范圍內上游勘探和生產資本支出預計將同比增長12%,并將在未來三年內保持上升趨勢。
得益于此,油服行業的景氣度有望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維持在較高水平,身處其間達力普控股自然將持續受益。
行業利好以外,達力普控股自身的看點則包括了產能的持續擴張以及海外版圖的擴大。譬如,2022年達力普控股便擴大了在中東和北非市場的業務;而從2023年5月起,達力普附屬公司也成為了日本住友的全球合格供應商,公司的海外拓展預計在未來還將貢獻更多的增量。
達力普控股基本面的良好態勢,也反應在了股價層面,正如文首所述,截至本周五收盤,公司股價已觸及歷史新高。
但需要提醒投資者注意的是,風險常常是漲出來的?;厮輾v史,達力普控股的股價曾于去年三月經歷過一波劇烈的回調,彼時該公司股價僅用了幾個交易日便跌去了60%+,其慘烈程度不言而喻。而在此之前,達力普控股的股價恰恰創出了上市以來的新高。以史為鏡,現階段面對又刷新了新高的達力普控股,投資者或不宜盲目追高。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