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跌至谷底,“激光雷達第一股”禾賽科技(HSAI.US)正在“祛魅”?-全球焦點
曾經的“激光雷達第一股”禾賽科技(HSAI.US),近日正遭遇訴訟纏身、股價縮水的艱難局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3月,外媒報道稱,禾賽科技或將面臨股東提起的集體訴訟。美國專注于證券集體訴訟的律所The Rosen Law Firm聲稱,公司IPO披露的資料中包含虛假和/或誤導性陳述,以及未能披露部分財務資料,可能導致投資者損失。
5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投票決定對特定激光雷達(光檢測和測距)系統及其組件啟動337調查,禾賽科技列名被告。該調查由美國激光雷達企業Ouster發起,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于立案后45天內確定調查結束期。
在外部形勢越發嚴峻之時,禾賽科技披露的財報也顯示出不太樂觀的跡象:盡管營收大幅增長,凈虧損也同時擴大到3億元,且毛利率持續下滑。
市場對公司財報的反應明顯體現在了股價上。財報發布當日,禾賽科技股價下跌至13.6美元/股,創歷史新低。截至5月18日,公司股價已來到8.36美元附近,距離當初的發行價19美元已跌至谷底。
屋漏偏逢連陰雨,禾賽科技究竟是否遭遇市場暫時錯殺,這還要從其基本面與業務來看。
毛利率承壓,高研發投入導致業績“失血”?
據了解,禾賽科技是一家全球自動駕駛及高級輔助駕駛(ADAS)激光雷達的領先企業,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支持高級輔助駕駛系統(ADAS)的乘用車和商用車,以及自動駕駛汽車。
從近年業績來看,2019至2022年間,公司營收分別為3.481億元、4.155億元、7.208億元和12.03億元,呈現高速增長趨勢;與此同時,凈虧損也逐步擴大,分別為1.202億元、1.072億元、2.448億元和3.008億元。
而從盈利指標來看,2019-2022年間公司銷售毛利率分別為70.3%、57.5%、52.97%和39.24%,呈現出明顯的下滑趨勢。
對此,公司方面表示,毛利率下降主要是由于在早期加速階段,低利潤的ADAS激光雷達產品的出貨量增加,內部工廠產能利用率降低。
另一方面,激光雷達行業高研發投入的特性,或許也是公司業績持續“失血”的原因之一。2019-2022年間,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1.498億元、2.297億元、3.684億元和5.552億元,2022年研發費用同比增速達到50.7%。
然而,我們仍然能從財報中看到一些顯示出正面跡象的數據。據智通財經APP了解,2017年至2022年12月31日期間,禾賽科技共出貨超過10.3萬臺激光雷達。2022年全年,禾賽科技交付量為8.05臺,同比增長467.5%,其中ADAS激光雷達出貨量為6.19萬臺。對此,公司方面表示,這個數據是8家激光雷達國際同行上市公司的出貨量之和。
目前,禾賽科技主要客戶為國內外的無人駕駛企業和新能源車企,其中自動駕駛公司包括AutoX、Aurora、Zoox、TuSimple、NVIDIA、Nuro、小馬智行和文遠知行等,車企客戶主要包括理想、高合、長安、上汽、集度和路特斯等。招股書中披露,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球15家頂級自動駕駛公司中有12家使用禾賽科技的主要激光雷達解決方案。
從激光雷達交付量來看,禾賽科技在國內激光雷達行業中儼然已居于行業前列。據Yole Intelligence此前預計,2022年全球將有超過20萬臺ADAS激光雷達交付上車,其中禾賽科技份額為23%,僅次于法雷奧(27%),前五名(法雷奧、禾賽科技、速騰聚創、華為和Luminar)合計份額預計超80%。
身為市場“老二”,單憑財報的一時虧損就斷定其前景似乎有些武斷。不過,在深入研究行業層面后,這些積極表象的背后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擔憂的因素。
自動駕駛正紅火,高昂成本將成發展瓶頸?
2022年被稱為“自動駕駛元年”。中泰證券在研報中指出,2022年是行業從L2向L3、L4跨越的窗口期,真正代表自動駕駛的L3級智能車滲透率有望突破1%。按照《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標準,從L3開始自動駕駛系統將替代駕駛員負責監控駕駛環境,使得汽車能夠真正意義上實現自動駕駛。
2022年11月,工信部下發《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宣布通過準入試點的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可在試點城市進行限定區域上路通行試點。而智能駕駛的高速增長,也帶來了激光雷達等相關智能硬件產業的整體上行。
據佐思汽研發布的《激光雷達數據報告-2023年3月版》數據顯示,2022年在中國乘用車市場(不含進口車型)整體銷量承壓的同時,激光雷達車型卻實現逆勢增長,銷量為111.4千輛,同比增長2667.4%;激光雷達裝車總量達到129.6千顆,同比增長1490.2%。全年激光雷達車型裝配率為0.56%,仍有廣闊增長空間。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在行業高速增長的同時,海內外激光雷達企業卻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局面。
2022年12月,硅谷固態激光雷達傳感器開發商Quanergy Systems在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合并上市不到一年后宣告倒閉;德國激光雷達開發商Ibeo汽車系統有限公司申請破產,部分資產被收購。
而在國內,不僅各家激光雷達公司多數業績高增,市場層面融資活動也相當活躍。2022年1-10月國內激光雷達市場已發生17起投融資事件,投融資金額約達24.27億元。其中,禾賽科技累計融資金額已超過3億美元,估值達30億美元。
造成這樣巨大反差的原因,在供給端主要因國內激光雷達產業進展迅速、已在2022年下半年實現大規模量產交付;在需求端,國外車企開發周期較長,且對激光雷達態度偏向謹慎保守,缺少訂單對于激光雷達創業公司的資金流是個較大的考驗。
盡管市場資金已經“用腳投票”表明了對激光雷達這一細分賽道的認可,但國內的激光雷達企業也并非一帆風順。為了應對日益“內卷”的市場,降價減配的趨勢正對一眾還未走出虧損漩渦的激光雷達企業形成更多的盈利壓力。
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曾經多次表示對激光雷達的不看好?!鞍嘿F的傳感器是不必要的……誰用激光雷達,誰就注定完蛋……激光雷達就像一大堆闌尾一樣……”且不提馬斯克的驚人言論是否出于推廣自家純視覺方案的目的,他指出了激光雷達一個實實在在的痛點:成本高昂,價格昂貴。
時間來到2023年,各家車企爭相打起“價格戰”,更讓智能駕駛行業悄然從追求高性能向追求高性價比的方向轉變。今年來,已有多家車企提出了“無激光雷達依賴”的智能駕駛降本方案,而部分采用激光雷達部件的中高端車型也開始在激光雷達的數量上減配。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實際上,在智能駕駛的技術路線之爭中,激光雷達并非唯一的可選項。以特斯拉為代表的純視覺派以機器視覺為核心、利用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的解決方案實現自動駕駛。相較于激光雷達方案,純視覺感知路線具有成本更低、更符合人眼邏輯、能夠通過數據積累產生質變的優勢。
在此局面下,無論是極力降低產品成本、以價換量,還是繼續攻克技術壁壘、探索更多應用范圍,對激光雷達企業來說都將會是一個艱難的選擇。而對禾賽科技來說,交付量大增固然可喜,但公司未來如何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中長期維持自身行業地位,或許才是會被投資者納入更多考量的因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