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四連跌,內資恐慌北向加倉
5月12日,A股主要股指幾乎全部收跌,上證指數本周連跌4日,退守3300以下。深證成指、創業板指、萬得全A和萬得雙創均跌逾1%。
滬深兩市共3786家公司股價下跌,僅1204家公司股價上漲,漲跌比懸殊,市場情緒低迷。
(資料圖片)
A股全天成交8497億元,連續3日大幅縮量。板塊方面,中特估、傳媒、基建、貴金屬和新能源等均大幅殺跌,挫傷市場銳氣。漲停個股集中在紡織服裝和電力板塊,中藥和家電也有所表現。
本周,上證指數累跌1.86%,深成指跌1.57%,創業板指跌0.67%,深成指及創業板指均連跌5周。
5月12日,北向資金尾盤回流,全天凈買入13.26億元,連續6日凈買入,其中滬股通凈買入5.47億元,深股通凈買入7.79億元。
本周,盡管A股主要指數表現欠佳,但北向資金仍然凈流入99.59億元。本月合計凈流入91.35億元,其中滬股通凈買入135.04億元,深股通凈賣出43.51億元。
國際機構對中國經濟復蘇比之前更有信心。IMF在本周發布的《亞太地區經濟展望》報告中上調了今年中國經濟增速至5.2%,而去年10月份這一預測值為4.4%。IMF預計,中國對全球增長的貢獻將達34.9%。
// 投資者在擔心什么? //
5月11日,國家統計局和央行公布了一系列的數據,其中CPI數據和居民中長期貸數據對市場信心可能有較大影響。
數據顯示,4月CPI同比增長0.1%,4月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減少1156億元,4月信貸新增7188億元。
民生證券點評稱,雖有預期準備,但4月通脹表現比“弱預期”還要弱。核心通脹低位徘徊,生活資料價格下行較快,它描繪的宏觀場景是居民支出拮據,收入預期偏弱,居民部門現金流并不樂觀。
東吳證券認為,4月居民存款終于開始明顯下降(減少1.2億元),不過從資產和經濟表現看,市場心心念念的超額儲蓄可能基本上沒有流向投資,部分流向了消費,大量流向了房貸。對應的就是股市增量資金不足、博弈特征明顯,人流量報復性恢復、但是人均消費水平仍不盡如人意(五一人均旅游支出約為2019年同期的80%),居民提前還貸情緒濃厚、二手房掛牌量大漲。
5月12日,上海、北京、杭州、南京和合肥等熱門城市公布的二手房交易數據顯示,交易量都出現環比大幅回落。其中,北京二手房住宅網簽13997套,環比下跌37.3%。價格方面,4月100個重點城市二手住宅市場均價為15662元/平方米,環比下降0.15%,較上月擴大0.05個百分點;同比下降0.4%,較上月擴大0.13個百分點。
居民去杠桿,疊加二手房交易數據下行,市場情緒難免受到沖擊。
東吳證券總結稱,二季度市場對經濟的憂慮主要在于三點:總量政策力度不夠;制造業企業景氣度惡化;信貸投放放緩、但結構并未出現明顯優化。政治局會議已明確經濟復蘇主線為內生驅動,政策上更注重行業和結構,民企穩信心、鼓勵科技創新為下一階段工作重點,不過這些“久久為功”的政策如何應對短期經濟的壓力尚需時間檢驗。第二季度處于信貸增長向有效需求形成的重要傳導期,信貸投放稍作“休整”,待經濟“換擋”至內生驅動。
// 降息預期上升 //
鑒于本周公布的經濟數據,市場對降息等寬松政策出臺預期提升。
華泰證券點評稱,需求修復尚不穩固,復蘇仍需政策呵護。金融數據再次印證復蘇成色需鞏固,或提升政策加碼“恢復和擴大需求”的可能。
長城證券研報表示,PPI降幅持續擴大,CPI讀數大幅走低,國內經濟短期內仍需"抗擊通縮"。今年以來多家銀行調降存款利率,減緩息差壓力的同時可能也為后續貸款利率等進一步調降騰挪空間,提示關注后續降息等寬松貨幣政策出臺。當前回購定盤利率再次跌破政策利率,而且國內貨幣政策進一步寬松暫且沒有掣肘。
中證鵬元認為,目前國內修復動能有所走弱,為提升微觀主體對未來的預期和消費意愿,政策端需要再次發力。在通脹短期繼續下行的背景下,降息等政策的必要性有所提升,以鞏固尚不牢固的經濟修復基礎。
// 存量市如何乘風破浪? //
場外資金忙于消費和還貸,A股市場依舊呈現存量博弈的特征。而近期的數據顯示,經濟復蘇的比預期中更慢,程度更弱。在這樣的背景下,想要取得超額收益并不容易。
華寶證券認為,市場仍缺乏明確的主線,估值整體處于相對均衡的位置,盈利持續修復的方向不變,修復的斜率會有一定的反復,剩余流動性仍然比較充裕。
在“弱復蘇+存量市”的環境沒有改變前,當下存量博弈的結構性行情大概率仍會延續。重點關注以下主線:第一,AI板塊中調整幅度較大的板塊重新迎來布局的機會;其二,中特估仍是全年主線,但短期漲幅過大,需要等待調整的機會;第三,適當左側布局順周期板塊。
開源證券表示,盡管當前經濟復蘇力度仍偏弱,但復蘇跡象顯現且動力邊際向上,后續回暖的確定性仍較強,有望對A股繼續形成基本面支撐。疊加流動性、風險偏好趨于改善,預計A股向上的趨勢不變。
經濟整體“弱復蘇”環境下,仍以成長風格為主導。上半年剩余時間內,成長比較看好醫藥及硬科技。倘若后續國內經濟復蘇趨勢延續,一旦轉向全面復蘇,順周期或有望啟動,屆時消費板塊或具備更高的修復彈性。
本文編選自“萬得”微信公眾號;智通財經編輯:何鈺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