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概念追蹤 | 歐洲九國擬擴大北海風力發電 國內企業海外訂單有望快速增長(附概念股)|天天快訊
4月24日,歐洲九國領導人在比利時沿海城市奧斯坦德會面,商討如何擴大北海風力發電,提出爭取到2030年,將北海海上風電裝機容量提高到120吉瓦,2050年提高到300吉瓦。平安證券認為,海外海上風電市場蓬勃發展,未來具有較大的成長空間,國內海風制造企業憑借高性價比等優勢開始在歐洲等市場取得突破,未來海外訂單規模有望快速增長。
具體來看,歐洲九國(德國、法國、愛爾蘭、丹麥、荷蘭、盧森堡、比利時、英國和挪威)確認將充分調動北海能源和工業潛力,爭取到2030年將北海海上風電裝機容量提高到120吉瓦,到2050年進一步提高到300吉瓦。與目前約25吉瓦的裝機容量相比,僅2030年設定的目標就將增長4倍多。
對歐洲民眾而言,100吉瓦約等于1億歐洲家庭的年用電量。如能達成目標,這意味著到2030年北海海上風電可滿足1.2億歐洲家庭的年用電量,到2050年可滿足3億歐洲家庭的年用電量。
【資料圖】
近年隨著歐洲致力能源“綠色轉型”,海上風電被寄予厚望。與陸上風電相比,海平面風阻較小,風能更高,且有“地利”之優,如通過海路運輸大型風機更加便利、風電場不易擾民等,由此成為可再生能源重要一環。
實際上,早在去年5月,比利時、丹麥、德國和荷蘭以創始國身份在丹麥埃斯比約舉行首屆“北海峰會”;當時4國承諾到2050年將北海海上風電裝機容量提高到150吉瓦,把北海打造成歐洲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工廠。
國內方面,近期國家能源局發布《2023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明確了2023年風電光伏裝機目標,目前風電光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為13.8%,今年將提高1.5個百分點,2023年光伏、風電裝機目標共計160GW,去年裝機125GW,將帶來28%以上的增長。
我國是風電制造產業大國,據數據,近年來,我國風電設備出口整體快速增長,目前全球市場上,約六成風電設備產自中國。在經過低迷的2022年后,2023年在世界各國能源安全戰略和“碳中和”需求“雙驅動”下,據“運去哪”預計,海外風電市場將呈現高增長態勢,中國風電行業將開啟“出海年”勢頭,尤其是海上風電產業鏈或成新的爆發增長點。
從出口規模來看,2018-2022年,中國風電設備出口規模呈現上升趨勢,但波動較大。2022年,出口規模達37.32億美元,同比下降21.33%。分析認為,2022年出口遭遇滑坡,主要系疫情擾動和原材料價格波動幅度較大所致。
從出口產品結構來看,2018-2022年,中國風電設備出口產品以風電機組零件為主。2018-2020年,風電機組設備在出口產品中的比重逐年上升,2020年整機設備占37.25%。隨后,整機設備占比下降,2022年,整機設備占比小幅下降至26.75%,風電機組零件出口金額占比達到了73.25%。
國信證券表示,近期海上風電規劃、招標、建設快速推進,建議關注2023年海陸景氣共振帶來的板塊性機會。陸上分散式風電配套政策逐漸明確,海上風電有望迎來新一輪競配。建議關注四大方向:一是盈利能力受大宗影響較小的塔筒/管樁環節;二是長期可能出現供給緊張的大兆瓦輪轂底座環節;三是新技術方向,包括滑動軸承的應用和漂浮式海上風電催生的錨鏈系統和動態纜需求;四是出口放量助力盈利修復的整機環節。
平安證券認為,海外海上風電市場蓬勃發展,未來具有較大的成長空間,國內海風制造企業憑借高性價比等優勢開始在歐洲等市場取得突破,未來海外訂單規模有望快速增長;在當前僅有少數企業具備出口能力或資質的情況下,海外訂單的盈利水平可能明顯高于國內,從而給這些出口企業帶來業績彈性。
國金證券也指出,國內風電產業鏈有望加速發展。考慮海上風電建設成本逐年下降,預計2023年海上風電招標數額增長將是大概率事件,進而將推動海上風電產業進入周期景氣環節。
相關概念股:
龍源電力(00916):龍源電力2023年一季度累計完成發電量1960.33萬兆瓦時,較2022年同期同比增長7.61%。公司尤日內風電項目位于烏克蘭西南部黑海沿岸,公司在該地的風電項目2022年累計發電量228.53吉瓦時,利用小時數達到2987小時。
金風科技(02208):金風科技是全球風電領域重要的整機龍頭之一,在行業內多年保持領先地位。2022年金風科技國內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達11.36GW,國內市場份額占比23%,連續十二年排名全國第一。截至目前,公司國際業務已遍布全球六大洲、38個國家,銷往海外的風電機組占中國風電機組出口總量的近50%。
華潤電力(00836):公司是傳統的火電巨頭,燃煤電廠運營權益裝機容量占其總運營權益裝機容量的八成以上,但以風電為主的可再生能源近年在其業務布局中也逐漸占有了重要地位。公司已在海外設立了澳大利亞、孟加拉、泰國、印菲和北美代表處,以及正在籌備西北歐代表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