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逆勢反轉、成長確定性強,河北建設(01727)價值重估時機已至
作為較為典型的周期股,基建上市公司的業績很大程度上與宏觀經濟基本面緊密關聯。當宏觀經濟開始進入加速復蘇階段,基建類板塊往往會掀起一波活躍行情,這也給行業內基本盤穩健的龍頭企業帶來了估值回升的預期。
從整體環境來看,2022年基建行業仍處于弱復蘇階段。據魯班研究院《2022中國建筑業行業發展研究報告》數據表明,2022年全國建筑業總產值為311979.8億元,同比增長6.5%,增速降低4.5個百分點。
過去的一年中,在政策端和金融端,基建行業已受到多重利好消息提振,如降利率、增加社融、開放信貸、新增提前批專項債等舉措。展望2023年,在中央已為“穩增長、擴內需”政策定調的基礎上,2023年新增專項債額度提前下達、且額度較去年同期增長50%,預計主要投向基建項目,均表明基建仍將成為經濟恢復的重要抓手,基建托底經濟增長作用凸顯。
(相關資料圖)
受疫情影響,近年來基建板塊持續處于估值底部區間。華泰證券近期研報表示,低估值而業績穩健的建筑央企具備多個估值提升的驅動因素,包括經營效率提升、運營資產重估、地產業務重估以及海外市場新機遇等;國信證券發布報告稱,2023年1-2月份基建投資維持高增,預計全年基建投資增速保持7%-9%高增長,且基建投資增長具備可持續性。
展望未來,由于基建屬于大型工程,行業龍頭的規模效應更強,大型建工集團往往具有更高的業績保障與增長空間。而身為京津冀地區最大的民營建筑承包公司、同時也是河北省規模最大的建筑公司,河北建設集團(01727)有望受益于基建行業投資與施工的快速回暖,而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的進一步提速,亦預計將為公司業績與股價注入一劑強心針。
業績重回盈利軌道 收入結構進一步優化
2022年,盡管受疫情反復與地產需求下行的雙重影響,基建行業上市公司整體業績與盈利水平均有所承壓,河北建設集團仍成功實現扭虧為盈,體現了公司正從低谷中快速復蘇的態勢。
具體而言,2022年公司收入400.06億元(人民幣,下同),與2021年相比下降16%;凈利潤錄得3.15億元,相比2021年凈虧損3.58億元已止跌回升;每股盈利0.19元,2021年同期則錄得每股虧損0.2元。
從業務層面來看,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房屋建筑業務板塊中,部分大型項目(如旅投.錦江公館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和松山湖機器人制造產業加速器設計施工總承包項目等)已在2022年竣工,導致業績出現階段性回落。
此外,報告期內公司研發投入持續加大,研發費用為1.5億元,較2021年同期增加7400萬元,亦成為拖累公司利潤的重要因素。
2022年,公司的新簽合同額約為437.32億元,按業務板塊可劃分為房屋建筑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專業及其他建筑工程等,三者新簽合同相對占比持續保持穩定。其中,房屋建筑工程新簽合同額占比約為64.7%,仍是貢獻收入最多的板塊;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新簽合同額占比為26.74%,相比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堅持“選地產、加專業、增特色”的市場方針,2022年公司成功讓房屋建筑工程板塊各類別工程占比實現進一步優化。住宅建筑工程新簽合約額占比降低了約7.3個百分點,目前占比約32.09%;利潤較高的公共建筑工程、工業建筑、商業工程等占比有所增加,整體占比約七成,有望后續為公司盈利水平帶來改善。
深度布局京津冀 高質量發展塑造“品牌力”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深入推進的背景下,2022年京津冀地區經濟總量突破10萬億元,整體經濟實力再上一個臺階。近年來,河北建設以京津冀地區為基本盤,不斷深化地域戰略布局,鞏固龍頭競爭優勢。2022年,公司京津冀新簽合同額占比76.12%,較2021年同期的60.95%有大幅增長。
從整體層面來看,截至目前,京津冀核心區1小時交通圈、相鄰城市間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雙核兩翼多節點”的京津冀機場群布局完成,地區互聯互通的交通網絡的逐步完善未來將帶動京津冀地區多個重點區域加快協同發展;
從地區層面來看,2022年,雄安新區城市框架全面拉開,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突破,首批標志性疏解項目有序推進,現已有3家央企總部開工建設,中國礦產資源集團、4所高校和2家醫院選址落位,央企設立各類分支機構140多家。
在可見的未來,隨著京津冀一體化縱深拓展、北京城市副中心與雄安新區“兩翼齊飛”打造區域聯動“橋頭堡”,高需求有望拉動相關基建投資持續高速發展。
2022年,公司在河北省已與保定市、安國市等地方政府分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其中,公司著重聚焦于地處京津冀協同發展中部核心功能區的保定,先后與蓮池區、高陽縣、阜平縣等多地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圍繞交通基礎設施、新型基礎設施、城市高質量發展等領域加速推進合作,實現以新基建賦能經濟發展、提升社會效益的雙贏局面。
報告期內,公司承接京津冀地區多個重大項目,包括以19.42億元中標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保定醫院工程總承包項目,該項目為公司目前承接的最大規模醫療項目,建成后有望輻射山東、河南、山西等省份,完善周邊省市公共衛生及醫療服務體系;以13.62億元中標創新制造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項目EPC總承包,該項目是省級經濟開發區,是廊坊市承載京津冀協同發展功能外溢需求的重要發展戰略。
對于現有項目,在保證進度的基礎上,公司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持續打造品牌競爭力。2022年,公司承建的河北建設商務中心項目商務辦公樓及地下車庫三區項目榮獲2022-2023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品牌建設成效卓然。
時至2023年,基建行業已顯露加速復蘇態勢。數據表明,2023年1-2月廣義基建投資約1.4萬億元,同比增長12.2%,狹義基建即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累計完成約1.1萬億元,同比增長9.0%。
截至2023年3月1日,集團已累計開復工項目440余個,重點項目建設加速推進,豐富的項目儲備已為公司后續業績提前鎖定成長確定性。未來,公司將立足于京津冀地區,站穩省會和直轄市市場、持續向周邊城市發揮輻射作用,并穩步進軍國際市場。
智能建造大有可為 科技創新醞釀成長動能
以科技賦能建筑業務提質升級、以研發創新打造內生增長引擎,河北建設正堅持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為將來的城市智能化進程創造更多生長支點。
我國“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發展智能建造,推廣綠色建材、裝配式建筑和鋼結構住宅,建設低碳城市。根據住建部公布的統計數據,2020年全國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面積達6.3億平方米,2021年裝配式建筑規模持續擴大。各地陸續發布建筑業“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大部分省、市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比要求達到30%以上,部分省市要求達到50%,天津、上海要求100%實施裝配式建筑。
據統計,我國裝配式模塊化建筑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297.9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1142.6億元,未來仍將保持增長趨勢,預計2023年我國裝配式模塊化建筑市場規模將達到1497.72億元。
目前,河北建設已搭建起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六大科技平臺”,取得了以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詹天佑獎為代表的數百項科技成果;累計完成國家級工法10項,獲省級工法194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4項,省建設系統科技進步獎316項。
2023年3月,公司的混凝土細觀損傷機理及檢測修復關鍵技術研究、寒區交通隧道凍脹特性及凍害防治關鍵技術研究分別獲得2022年度河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體現公司研究成果受到各界廣泛認可。
未來,公司將錨定綠色建筑、智能建造發展方向,積極以科技創新探索新的增長點。值此市場情緒樂觀、消費者信心恢復的當下,受益于政策支持與行業的快速發展,公司成長路徑已然明確,隨著后續價值釋放,業績料將進入收獲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