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觀察:科技引領、經營性現金流回正、ROE提升,中國建筑國際(03311)迎長期價值釋放
正值港股業績密集披露的窗口,投資者偏向于在波動的市況中尋找穩健成長、具備韌性的標的。想要從中尋找成長性與確定性兼備的個股,2022年業績成為了投資者重要的參考依據。
在資本市場審慎以待時,不變的依然是投資者對企業成長性的考慮。3月21日,中國建筑國際(03311)發布了2022年業績。在這份財報中,我們將看到公司無懼外界挑戰,高速增長的一面及科技引領的發展底色。
(資料圖)
經營性現金流回正,ROE步入上行軌道
在今年,中國建筑國際交出一份穩中向好的成績:2022年集團實現收入1019.8億港元,同比增長31.9%,突破千億大關。期內,公司實現毛利潤140.2億港元,同比增長17%,持續向好態勢鮮明,大大超出了市場預期。
值得一提的是,期內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約79.6億港元,同比增長17%,展現出良好的盈利能力。同時,公司擬派發末期股息每股24港仙,連同中期股息每股24港仙,派息率約30%,分紅指標持續向好,以回饋廣大股東和投資者。
從收入構成上來看,按地區為劃分,該公司港澳地區實現營收約477.6億港元,同比增長48.1%,在總營收中的占比達到46.8%,內地則錄得486.3億港元收入,同比增長20%,兩大市場展現出齊頭并進的增長趨勢,多項財務指標顯著提升,令公司進一步坐穩行業龍頭地位。
近年以來,中國建筑國際強化科技賦能,步入“科技+投資+建筑+資產運營”的內核發展新階段,在此戰略驅動下,公司業務亦于2022年迎來了結構性改善。其中,科技帶動類業務營業額有較為明顯的提升,由上年同期約173.4億港元大幅增長75.5%至304.2億港元。同時,投資帶動類、建筑類及運營類亦保持穩健成長,共同促成其營收規模邁入新的臺階。
2022年,公司實現新簽合約額1607.3億港元,其中,科技帶動類項目合約額占比達到了32.1%,其增速更是達到驚人的70.6%,進一步驗證了“科技+投資+建筑+資產運營”多維驅動格局的必要性??梢灶A見的是,公司科技帶動類項目占比的持續提升,在這種業務模式結構的變化趨勢下,我們有理由相信,其未來一段時間盈利能力有望繼續保持。
而在業績平穩快速增長的另一面,中國建筑國際顯著化的差異競爭優勢也體現在公司不斷攀升的ROE(凈資產收益率)上。資料顯示,中國建筑國際的ROE水平由2021年的12.9%開始不斷攀升,而今已經達到13.9%,完美契合于公司管理層此前所提出的對未來ROE模擬路徑。
倘若對此次ROE的提升做一次歸因,中國建筑國際的科技賦能戰略可謂功不可沒,經過轉型期后凈利潤加速成長,增速上升至17%,較上年的13.1%提升3.9個百分點;周轉率從0.38上升至0.46,成為ROE回升主要動力。同時,基于公司穩健優質的基本面,可以預期公司未來不僅有望實現2025年ROE有望回升至15%以上的目標,中長期更有繼續提升空間,逐步向優秀公司的ROE標準靠攏。
更令市場驚喜的是,中國建筑國際的盈利質量提升亦出現向好信號。2022年,資本市場一直以來倍加關注的現金流情況均較往年實現了扭轉:期內,公司實現經營性現金流凈額2.1億港元,投資性現金流凈額為5億港元。
這意味著,中國建筑國際在復雜多變的大環境中,提前實現承諾目標,內地經營性現金流持續好轉,平衡在望;投資性現金流凈額亦實現為正。同時,公司可利用持續盈利帶來的現金流增長,有望加快業務轉型,促進源源不斷的造血能力,財務結構平穩健康。
與此同時,中國建筑國際還在內地市場通過GRT模式實現“長”改“短”,再結合MiC模式實現“短”改“無”,在消化前期PPP模式的不利影響基礎上,實現業務結構轉型,推動公司資產周轉明顯加快,同時經營現金流亦有望持續好轉,最終推動公司走向高質量經營的道路。
科技賦能業務進階,MiC將迎爆發式增長
如果說之前的高速發展、規模擴張和穩扎穩打是為中國建筑國際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那么曾經的輝煌代表著過去,未來由科技創新形成的先發優勢和全面引領,則是公司發展想象空間的延伸。
近年以來,模塊化集成建筑(MiC)則將成為是中國建筑國際未來的發展重心。據了解,MiC作為高度預制化的建筑形式,建造過程具有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一體化裝修、全自動化生產線的“五化合一”特點,在快速建造、安裝精度方面提供了更快、更好、更環保的建筑解決方案,是裝配式4.0時代的核心技術。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中國建筑國際旗下中建海龍,是香港唯一一家能夠提供混凝土MiC和鋼結構MiC的供應商,在香港市場占有率第一,是MiC業務的市場先鋒和技術先鋒。
目前,該項建筑科技的應用也已在港澳市場得到了充分認可。年內,香港公款興建建筑物除非得到特別許可均需采用MiC,政府以O·PARK2和將軍澳中醫院試點施工期碳中和;澳門推出一系列裝配式公屋,公司成功獲得多單。
從市場空間的角度來看,香港和澳門市場均面臨著亟待復蘇的基建需求,在未來規劃中,又以土地、醫院、公屋、交通等各類建設獲得關注。以香港為例,未來五年興建約30000個單位“簡約公屋”,其需求緊、地塊小、建造快的特點適于MiC應用。
除此以外,明日大嶼填海10平方公里、北部都會區占地面積約300平方公里,均為擴展土地容量的大型開發計劃,土木工程結束之后將接續各類住宅、商業、市政、交通配套建設,香港建筑市場規模將繼續擴張。澳門方面,未來規劃中除了賭場還有非博彩項目,此外政府有計劃開展政府公共設施、公共房屋、大型基建的建設工作,整體市場向好,對中國建筑國際這類MiC建筑科技供應商構成實質性利好。
內地市場中,正如前述所言,公司進入“短周期”時代,再結合MiC模式實現“短”改“無”,聚焦重點區域,形成三大MiC產品體系——混凝土MiC(廣東深圳龍華人才安居樟坑徑項目)、鋼結構MiC(煙臺濱海健康驛站)、電梯MiC(廣東深圳中學新增電梯)分別適用住宅、商業、舊改場景。
就產品角度而言,公司MiC產品多樣化,相比傳統建筑模式還具有大幅節約項目工期、減少建筑垃圾消耗及材料浪費,從多維度節約項目總成本等優點,有望引領全國建筑工程行業新一輪的技術革新,多元場景的覆蓋也將為其帶來全新需求邊際。
由此看來,作為MiC領軍企業,中國建筑國際正加速構建MiC產業鏈,絕對領先的技術、生產制造能力,成就了其絕對領先的市場地位,也使得公司MiC業務在未來港澳、內地市場繼續大放異彩。未來,公司將以科技引領的差異化競爭優勢,促進業務結構轉型,從而形成規模與盈利能力雙升、現金流充沛、ROE打開增量空間的良性循環格局。
小結
回首2022年,提前實現經營現金流回正的目標,推動ROE重拾上升趨勢,這些均成為中國建筑國際業務轉型升級初見成效的標志,也是公司高質量發展的開始。展望未來,公司提出了2023年凈利潤實現雙位數以上增長、新簽合約額不低于1800億港元,派息比例保持約30%的經營目標,相信現階段的積累,將為公司的業務轉型以及持續增長的業績,構筑最長遠的驅動。
不僅如此,有鑒于2022年的業績和財務表現,令中國建筑國際此前所提出2025年ROE回升至15%,經營性現金流保持為正,科技帶動類新簽合約額占比達到50%中期目標的實現,成為大概率事件。
回歸于投資視角,穩定且持續增長的基本面為公司股價上升創造了前提條件,當前中國建筑國際的估值仍擁有上行空間,鑒于公司擁有實現科技引領和資源協同的能力,和基建市場依然明朗的前景,綜合考慮下公司已具備極高的配置價值。當下,中國建筑國際優質而高效的成長路徑已經明確,其內在價值有望隨著龍頭效應和業績釋放而獲得市場長期關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