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熱頭條丨A股申購 | 馳誠股份(834407.BJ)開啟申購 目前已成功研制出半導體原理的氣體傳感器并實現量產
2月2日,馳誠股份(834407.BJ)開啟申購,發行價格為5.87元/股,申購上限為47.50萬股,市盈率15.99倍,屬于北交所,開源證券為其獨家保薦人。
據悉,馳誠股份是一家專業從事氣體環境安全監測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產品為氣體環境安全監測領域的智能儀器儀表、報警控制系統及配套、智能傳感器,主要應用于石油、化工、燃氣、冶金、電力、醫藥、食品等諸多工業領域,及城市公共場所、家庭民用、地下綜合管廊等領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公司自成立以來,結合行業發展趨勢與客戶需求,成功自主研發了一系列氣體安全監測產品,公司逐步構建了以自主研發為核心的業務體系,掌握了“氣體傳感、氣體監測、物聯網平臺”等多方面的監測技術。
并且,公司憑借優質的產品質量,在氣體安全監測領域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公司已取得質量管理、環境管理、測量管理等8項體系認證證書,20項消防產品認證證書、32項防爆電氣設備防爆合格證和32項計量器具型式批準證書。公司已成功積累了中國石化、河南能化、四川華油、昆侖燃氣、新興鑄管、吉利汽車、仲景食品、冠福股份、寶豐能源、豐山集團等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客戶。報告期內,公司業務規模持續增長,競爭實力不斷增強。
在技術創新上,公司針對抗環境干擾、產品模塊化設計、共享警報信息等氣體監測設備的核心技術不斷攻堅,自主開發了微弱信號檢測、傳感器抗中毒、氣體檢測預處理等技術,并形成了多項專利。
氣體傳感器的綜合性能對于氣體監測設備的影響非常深遠,極大程度上決定了氣體監測儀器儀表的產品質量和壽命,傳感器的技術進步也有利于推動氣體監測儀器儀表的技術升級和產品更新換代。多年來,公司積極推動氣體傳感器技術的研究,自主開發形成了氣體傳感器標定測試分檔技術、氣體傳感器自動化封裝技術,實現了多品類傳感器的規?;?、智能化生產制造和自動化封裝等,傳感器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得到大幅提升。
同時,氣體探測器、報警控制系統主機是軟件與硬件的有機結合體,硬件本身不能達到監測效果,必須與軟件相配合。因此,公司在生產的氣體探測器、報警控制系統主機中加入自主開發的嵌入式算法。公司的各項嵌入式算法,如溫度補償算法、多點標定算法、快速響應算法、零點漂移自動跟蹤算法等,有效解決了環境干擾、響應時間慢、檢測準確性低等問題,有效提高了產品的檢測精度、可靠性和使用壽命,提升了公司在氣體監測行業中的市場競爭力。
另外,氣體監測設備屬于精密儀器,其對生產工藝水平有著較高的要求,具體體現在設備的設計、制造和整體集成等環節。在終端產品的應用過程中主要體現在檢測氣體種類、檢測方式、響應時間、精度以及防爆等級和防護等級等方面。為此,公司先后進行了家用報警器模塊標定、工業探測器標定、 PCBA功能測試、智能老化及標零、標定等工藝技術優化,進一步提高了產品的先進性水平。
在產品創新上,公司生產的核心產品智能儀器儀表采用高精度傳感器保證準確測量,同時采用自動零點漂移補償、溫度補償、傳感器自診斷、傳感器壽命到期提醒和傳感器標定到期提醒等技術保證產品的可靠性。與傳統氣體監測儀器儀表相比,公司的氣體監測儀器儀表具有較強的創新屬性。一方面,公司產品采用NB-IoT通訊技術、氣體泄漏定位技術、氣體檢測預處理技術、報警互聯技術等實現了歷史數據可讀取、燃氣泄漏事件可追溯、控制器與燃氣表互聯互通、數據上云等功能;另一方面,公司的產品針對電路和軟件增加了新設計,大幅縮減了響應時間,可在10秒內實現現場報警和平臺信息推送。在產品核心指標方面,公司智能儀器儀表產品的檢測原理已覆蓋電化學式、PID式、半導體式、催化燃燒式和紅外式傳感器,整體性能與國外品牌的差距在不斷縮小。
財務方面,于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及2022年1-6月,馳誠股份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1.01億元、1.18億元、1.49億元及8675.07萬元人民幣;凈利潤分別約為1811.04萬元、2610.70萬元、2946.69萬元及1641.74萬元人民幣。
需要關注的是,公司智能儀器儀表的核心部件為傳感器,目前公司已成功研制出半導體原理的氣體傳感器并實現量產,電化學原理氣體傳感器已小批量生產,其他原理的氣體傳感器正處于研發試制階段。公司目前的核心產品智能儀器儀表所使用的傳感器主要依賴外購,公司自產的傳感器尚不能滿足公司需求,若公司氣體傳感器研發進展不及預期或傳感器市場環境出現不利變動,將會對公司的產品生產帶來不利影響。
此外,還值得關注一點是,在報告期內,公司前五大客戶變動較大,主要由公司的產品特點決定。氣體安全監測產品不屬于需要頻繁采購更換的產品,通常情況下其更換周期為3-5年。因此,公司對部分現有客戶實現再次銷售、連續銷售存在一定周期性,公司每年新增客戶較多、變動較大。如果未來公司新客戶開發或原有客戶新的需求開發進展不及預期,可能會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