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公募掀“自購潮” 2022年中國公募基金數量或超1萬只
開年以來,A股市場行情持續低迷,市場調整幅度較大,受此影響,春節前多家公募掀起“自購潮”,以表對后續市場的信心。而在春節假期后的首周,基金公司布局熱情依舊不減,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節后首周將有69只新基金(份額分開計算,下同)陸續“面世”,值得一提的是,僅節后首個交易日就有17只新產品扎堆發行。有基金研究人士認為,市場春節前出現持續回調,或會影響投資者的熱情,新基金的銷售情況可能會低于預期。但也有業內人士預測,在基金發行熱情不減的背景下,2022年中國公募基金的數量或會超過1萬只。
扎堆發行新基金
在春節假期前市場行情持續低迷的影響下,公募頭部機構及多位明星基金經理紛紛“出手”自購,以示對后續市場的信心。而在春節假期后的首周,基金公司的布局熱情依舊不減,各機構扎堆發行新基金以搶占先機。
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6日,當前已有29家基金管理人旗下的69只新基金將于春節后的首周陸續“面世”,其中主動權益類產品占據著“半壁江山”,待發行的偏股混合型基金和普通股票型基金共計47只,占比超六成。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華夏基金和中歐基金憑借6只新發產品成為春節后首周發行新產品最多的基金公司;同期,信達澳銀基金也有4只新發產品,而其余基金管理人在此期間新發的數量則多為2只。
具體來看,春節假期后的首個交易日(即2月7日),就有華夏鼎優債券A/C、中歐量化先鋒混合A/C、興銀碳中和主題混合A/C等17只新產品扎堆發行。于1月14日獲批的第二批場外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基金——天弘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基金也將于2月7日-18日期間公開發售,認購期限為10個交易日,最低募集份額總額為2億份。
值得一提的是,為在節后首日“發行大戰”中搶占先機,各公募紛紛派出旗下實力派選手“掛帥”。例如,由銀華基金旗下明星基金經理李曉星、張萍擬共同“掌舵”的銀華心選一年持有混合將在2月7日正式發行,募集期為12天;由華泰柏瑞基金張慧擬任基金經理的華泰柏瑞匠心匯選混合也將于春節假期后的首個交易日公開發售。
此外,春節假期后首周新發的基金擬任“舵手”中也不乏明星基金經理。例如,將于2月8日發行的中歐量化先鋒混合擬由中歐基金旗下“中生代”基金經理曲徑任“舵手”;信達澳銀基金旗下明星基金經理是星濤也將于2月9日發行新基金——信達澳銀遠見價值混合。
2022年數量有望破萬
為何基金公司選擇扎堆在春節假期后首周集中發行新品?主動權益類產品又為何成新“基”主力軍?
某基金研究專家認為,新基金的發行需要提前半年準備,目前的新基密集發行,或只是發行檔期集中的結果。而主動權益產品不僅代表著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且其管理費較其他產品而言相對較高,因此也就成為基金公司新發基金中的熱門產品。
同時也有業內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近幾年在春節假期前后有新基金密集發行屬正常市場現象,但是發行密集或有可能反映2022年發行市場依然存在激烈競爭。
但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雖然新基金發行熱情不減,但開年首月基金發行情況同比卻略顯暗淡。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31日,今年1月新成立的基金共有79只,與2021年1月同期的162只新發基金總數相比減少一半;發行份額也較去年同期“縮水”超八成,僅812.58億份。其中,1月新發的股票型基金份額有25.45億份,同比大降96.8%;新成立的混合型基金的份額有628.27億份,與去年1月的4302.78億份相比縮水85.53%。
對此,上述業內人士分析,盈利效應下降或是今年1月基金發行總數和份額下降的根本原因,隨著近兩年基金公司盈利難度的增大,基金收益率的下降,基民的投資熱情也會隨之出現“降溫”,也有基民因此減少權益資產的配置。
據上述業內人士預測,“倘若延續近幾年新發基金的發行速度,2022年中國公募基金的數量或許會超過1萬只,倘若出現該情況,2022年或可能成為基金行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個時刻。但新基金的密集發行也提醒著廣大投資者,在基金數量越來越多的未來,備選范圍越來越大,投資者更加需要精挑細選,做好對于不同類型基金的配置”。
據中基協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底,我國境內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25.56萬億元,已發行基金數量達9288只,其中包括封閉式基金1185只、開放式基金8103只。
上述基金研究人士直言,市場在春節假期前出現持續回調,或會影響投資者的熱情,因此新基金的發行情況可能會低于市場預期。在此背景下,投資者應該立足中長期投資,目前或是較好的配置時點。(記者 岳品瑜 實習記者 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