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实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市發布若干措施 優化城市運行應急管理體系

近年來,北京接連遭遇沙塵暴、強降水、寒潮等極端天氣,為應對這些情況,近日北京發布《關于加強極端天氣風險防范應對工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1月11日,市應急管理局舉行新聞發布會,對《若干措施》進行解讀。在“防范在先”觀念的指引之下,預警等級成為重要指標,強化災前預報、優化國土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構建“一網統管”的城市運行應急管理體系……一系列措施為北京極端天氣應對防范提供了新思路。

“極端天氣是指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發生的超越常態的小概率氣象現象,通常具有突發性強、不確定性大、疊加破壞強、損失影響大等特點。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極端天氣呈現增多增強的趨勢,成為威脅社會生活生產正常秩序的重要風險。”北京市應急管理局二級巡視員單青生介紹。

從歷史氣象數據統計來看,北京正面臨著多種類型的極端天氣風險,局地性、突發性特征明顯。近十年來,北京全市范圍共出現極端降雨天氣6次,區級范圍的極端降雨天氣165次;極端高溫天氣1次,極端低溫天氣2次,沙塵暴天氣3次;門頭溝區出現過1次極端降雪天氣,懷柔區、延慶區出現過2次極端降雪天氣,密云區出現過3次極端降雪天氣。

作為超大型城市,北京人口資源集中、城市運行復雜,應對防范極端天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北京市氣象局依據歷史氣象數據,會同市應急局多次研究,在《若干措施》中梳理出11類極端天氣風險為本市需要注意防范的對象,按照預防在先的原則,依據氣象災害預警等級,設定了北京極端天氣的判定標準。市應急局相關人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這也是北京首次出臺此類工作文件。

“防范在先”已成為北京應對極端天氣的一項突出轉變?!度舾纱胧分幸蔡岢隽税ň幹茪夂蜻m應性規劃、開展極端天氣災害情景構建等在內的一系列前瞻性預防措施。

北京市氣象局減災處副處長李超表示,作為極端天氣防范的重要力量,市氣象局將強化極端強降水、冷暖、沙塵等監測評估,成因分析和發生發展規律研究,提高科學識別和預報能力。

具體而言,將做好極端天氣長、中、短期、短時臨近預報的無縫隙銜接,建立提早預報預警機制,對局地強降水、短時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原則上提前1-3小時預報預警;對其他極端天氣提前6-12小時預報預警,并力爭提前至24小時,精準落區預報提前1小時以上發布。

在防范各類極端天氣的過程中,極端降雨成為重中之重。長期以來,極端降雨已成為北京發生頻次最高、破壞性最大的極端天氣類型,在近日召開的北京市兩會上,多位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從北京強化應急響應機制、完善防洪排澇工程、推動海綿城市建設和提升天氣預報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建議。

此次《若干措施》中,也將城市防洪防澇作為單獨一部分進行重點分析研究,在強化洪澇及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完善防汛預案方案、補齊防洪排澇工程短板、做好山區險村防汛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措施。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2021年北京市政府發布了《北京市城市積水內澇防治及溢流污染控制實施方案(2021年-2025年)》。其中提出到2025年,實現首都功能核心區和中心城區重點道路、城市副中心重點道路達到小時降雨65毫米不發生積水,中心城區其他道路及新城重點道路達到小時降雨54毫米不發生積水的目標。

市水務局二級巡視員馬法平介紹,今后北京將加強積水內澇的精準預報、精細預警能力。根據極端降雨預報,精準預判、警示易出現積水內澇的區域、部位,推動城市積水內澇風險圖編制并向公眾發布。同時,通過技術手段及時、準確感知積水情況和排水體系運行情況,第一時間采取調度、搶險應對措施,在易積水內澇點預置應急搶險力量,落實交通疏導、應急排水準備工作,遇有積水內澇險情能及時啟動。

在極端降雨之外,針對大風、冰雹、雷電、極端高溫、極端降雪、寒潮、極端低溫、大霧、沙塵暴、龍卷風等10類發生頻次相對較低、影響程度相對較輕的極端天氣,《若干措施》也提出了與現行預案方案相銜接的新措施,包括完善現有的防汛、雪天保障、沙塵暴應對等應急預案和各類基層預案,同時新制定大風、雷電、冰雹等應急預案。 (記者 楊月涵 實習記者 韋璐)

關鍵詞: 北京市 若干措施 城市運行 應急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