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实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碧生源披露盈利預警 2021年預計凈虧損超1.2億元

1月6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碧生源預計2021年凈虧損超1.2億元,相比先前公告所披露的凈虧損額進一步增加。2021年度“雙十一”“雙十二”購物節的銷售業績未能達到預期銷售金額等是碧生源給出的虧損原因。不過,碧生源的業績已長期承壓且數次在年底臨近之際出售房產。在2021年底,碧生源又出售了位于上海市普陀區的幾處房屋等。這也引來外界關于公司是否靠賣房保業績的猜想。業內人士表示,碧生源的“兩茶”產品老化,已臨近生命周期終點,出售房產非長久之計,碧生源需從根源上提振業績。

虧損額增加,業績“過山車”

凈虧損或進一步增加,碧生源披露盈利預警。公告顯示,碧生源預計公司截至2021年底可能取得的收入較2020年減少約15%。且相比先前公告預計的凈虧損為5000萬-7000萬元,此次可能錄得的歸屬于股東的凈虧損約1.2億-1.3億元(該等預計金額尚未考慮長期資產減值測試及集團所投資的非上市公司股權公允價值變動有可能帶來的減值虧損)。

對此,碧生源在公告中解釋稱,虧損額增加主要受經銷商庫存管理措施的變化,導致公司自2021年12月起向該經銷商的發貨減少從而導致銷售金額減少;公司在2021年度“雙十一”“雙十二”購物節的銷售業績未能達到預期銷售金額;所持股票公允價值虧損以及營銷力量的重新布局對集團階段性收入的影響比預期大所致。

事實上,碧生源的業績長期起伏不定。2016-2018年,碧生源的凈利分別為-7456.6萬元、528.1萬元以及-9350萬元。其中2018年的虧損額是自上市以來最差的一年。面對業績波動頻繁,出售資產是碧生源調整的方式之一。

自2018年底至2019年底,碧生源相繼出售北京暢升商務咨詢有限公司、子公司碧生源食品飲料100%股權,分別作價5.55億元與1.25億元。

出售資產讓碧生源嘗到了甜頭。2019年,碧生源實現營業收入8.12億元,較2018年的3.78億元同比增長114.6%;實現凈利1.62億元,同比扭虧。其中財報“出售附屬公司收益”一欄為2.22億元。

數次在年底臨近之時出售旗下房產的舉措被外界視為碧生源保業績。2021年11月,碧生源再次出售房產,其間接全資附屬公司與買方訂立意向協議,出售旗下位于上海市普陀區中山北路的8處房屋(建筑面積為1819.42平方米)及房屋占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出售事項所得款項凈額約為4963萬元。碧生源認為,出售事項主要為集團兌現目標物業價值及通過出售非核心資產,增強營運資金狀況提供良機,出售事項所得款項凈額用作集團主業的持續發展和營運資金需要。

對于業務發展規劃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聯系了碧生源方面,但截至發稿未收到任何回復。

營收下滑,“兩茶”產品失色

出售房產恐非長久之計。作為“減肥茶第一股”,碧生源主要從事功能保健茶及其他保健食品的開發、生產、銷售及推廣的業務,公司的兩大核心產品為“常潤茶”“常菁茶”。

依靠兩款產品,碧生源曾實現了超40億元的銷售額。不過好景不長,2016年,保健食品監管新規出臺,要求保健食品名稱中不得含有表述產品功能的相關文字。受此影響,碧生源主力產品“減肥茶”停產,后改名為“常菁茶”,公司業績也開始走下坡路。

如今,碧生源的兩款核心產品收入已不到十年前的一半。2020年,常潤茶與常菁茶收入分別為1.92億元和1.99億元,合計收入3.91億元。而2010年,“兩茶”為碧生源貢獻的收入合計為8.7億元。

營收下滑,核心產品還面臨質量尷尬。日前,北京市場監管局抽檢食用農產品、保健食品、肉制品等多類食品,共計檢出18批不合格食品。其中,北京源通百姓平安大藥房有限公司第六分公司銷售的、碧生源旗下北京澳特舒爾保健品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碧生源牌常菁茶(2.5g/袋),“霉菌和酵母”實測值高達390CFU/g,食品安全標準規定應≤50CFU/g,超出標準限值6倍多,該保健食品判定不合格。

據了解,霉菌和酵母屬于真菌,可使食品腐敗變質,破壞食品的色、香、味,降低食品的食用價值。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對霉菌和酵母在保健食品中的含量有嚴格限定。

戰略定位專家、九德定位咨詢公司創始人徐雄俊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碧生源的“兩茶”在達到銷售巔峰后,迅速下滑,已臨近生命周期終點。另一方面,以營銷推動的產品,若產品本身質量和研發不足以支撐產品的功效,無法滿足消費者的持續需求,難以持續走紅。從整個市場來看,新一代消費者的消費模式下,輕食等消費理念的出現,讓替代“減肥茶”的品類越來越多。

在核心產品持續下滑的背景下,碧生源發力減肥藥產品。2020年,碧生源的減肥藥產品收入達6.07億元。(記者 姚倩)

關鍵詞: 碧生源 盈利預警 凈虧損 營收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