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实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超七成規模上漲 2021年公募基金吸金勢頭不減

在連續兩年市場行情向好、賺錢效應明顯的背景下,公募基金的規模不斷增長。2021年以來,即使在震蕩市下,公募基金的規模也不斷攀升,連破20萬億-24萬億元大關。在此背景下,多數基金管理人的非貨基管理規模也明顯上漲。據公開數據顯示,在145家可取得2020年年末數據的基金管理人中,有七成以上的基金管理人在今年成功“擴容”,即三季度末的非貨基規模較2020年末增長。但與此同時,也有33家基金管理人逆勢下滑,其中,有6家機構的規模下滑幅度超30%,降幅最高更超50%。

超七成規模上漲

今年公募基金的吸金勢頭不減,即使在年內震蕩市的背景下,公募規模仍不斷增長。

開年首月,公募基金規模首破20萬億元大關,并在年內連續突破21萬億元、22萬億元、23萬億元、24萬億元大關。據中基協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公募基金的規模為24.41萬億元,較2020年末增加4.52萬億元。

具體來看,截至10月末,QDII基金、股票基金、債券基金、混合基金、貨幣基金的最新基金資產凈值依次為1953.39億元、2.43萬億元、3.4萬億元、5.76萬億元、9.68萬億元,環比增長分別為5.12%、2.54%、0.68%、2.14%、2.76%;若與2020年末的數據相比,上述各類產品的規模漲幅則均超10%,分別為51.55%、18.01%、24.48%、32.18%、20.18%。

在公募規模整體攀升的背景下,部分機構的非貨幣管理規模也不斷上漲。據Wind數據顯示,在145家可取得2020年末數據的基金管理人中,有七成以上的基金管理人在今年三季度末的非貨基規模較2020年末增長。其中,易方達基金的管理規模破萬億元,達1.08萬億元;另外,在三季度末的非貨幣管理規模排行榜中,第2至第11名基金公司如華夏、廣發、匯添富、富國、南方、招商、博時、工銀瑞信、中歐、嘉實的非貨基規模均超4000億元,且較2020年末增長。

此外,數據顯示,還有個別中小型機構的非貨基管理規模增幅明顯。如恒越基金在三季度末的規模達149.75億元,較2020年末的10.55億元增長1319.43%;還有先鋒基金、興華基金的非貨基管理規模增幅也超900%,最新規模分別為41.22億元、21.51億元,較2020年末的4.09億元、2.15億元分別增長907.82%、900.47%。

對于年內公募規模增長明顯的原因,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分析道,公募基金規模持續大漲,一方面與居民儲蓄加快投資轉化的因素有關,另一方面與公募基金陣營持續壯大、部分基金凈值表現良好有關,從而促使公募基金規模持續提升。此外,隨著銀行理財剛性兌付逐漸打破,加上房地產市場的投資回報預期下降,資金回籠股市或者基金市場,并促使基金規模增加,居民投資基金意愿顯著提升。

百嘉基金董事、擬任副總經理王群航也提到,股票市場行情好,權益類基金的獲利情況總體良好,極大地調動了投資者的“投基”熱情。

33家逆勢下滑

雖然大部分基金管理人的非貨基管理規模都在上漲,但也有部分中小型機構遭遇了滑鐵盧。

據Wind數據顯示,在145家可取得2020年末數據的基金管理人中,有33家機構的最新非貨基規模下滑。具體來看,華宸未來基金在三季度末的非貨幣管理規模為0.76億元,較2020年末的1.55億元減少50.97%,為目前年內非貨基管理規??s水最明顯的基金管理人。

除華宸未來基金外,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還有九泰基金、北信瑞豐基金等5家機構在三季度末的非貨基管理規模較2020年末的下降幅度超30%。其中,九泰基金、北信瑞豐基金的最新非貨基管理規模分別為60.51億元、22.05億元,而2020年末,上述基金公司的非貨基規模則分別為104.89億元、33.37億元。

對于管理規模下滑明顯的原因,北京商報記者發文采訪上述機構。華宸未來基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雖未對規模下降原因給予回應,但針對規模增長中的難點則提到,機構銷售渠道和零售渠道都面臨較高準入合作門檻,中小基金公司囿于管理規模,在展業過程中受到諸多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除上述6家機構外,年內還各有7家機構的最新非貨基管理規模較2020年末下降超20%、10%,且集中在中小型機構中。王群航表示,基金管理人管理規模下滑,與相關機構的產品業績表現不佳等因素有關。

深圳中金華創基金董事長龔濤也提到,在全行業規模增長的同時,也導致了行業競爭的加劇。對于非貨幣基金而言,投資者更看重產品業績,所以越來越多的資金會流入產品業績相對較好的頭部機構,而尾部機構則被逐步淘汰。

中小型機構分化明顯

正如龔濤所說,在頭部效應愈發明顯的背景下,中小型機構的發展也舉步維艱。

南方某中型公募從業人士也向北京商報記者直言道,“頭部公司更容易獲得政策關照,今年的創新類產品如科創創業指數基金、北交所主題基金等均被頭部基金公司攬入囊中。其次,在渠道端方面,銀行、第三方機構等在產品準入中也會優先考慮頭部基金公司。從基民的結構來看,目前呈現年輕化的態勢,而年輕的投資者也更喜歡追逐明星基金經理或長期業績優秀的基金經理等,這一群體也更容易出現在頭部公募中”。

而在行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除頭部公司遙遙領先外,中小型公募機構在年內的分化現象也越發明顯。從前述數據不難看出,在部分中小型機構已實現規模“逆襲”的同時,也有中小型公募的非貨基管理規模大不如前。

郭施亮認為,部分機構的非貨基管理規模下滑,與公司的產品管理能力、市場環境等因素有關。他提到,由于今年是市場的加速洗牌年,也是市場行情劇烈震蕩的年份,而原本分化的管理能力和投資風格也使得管理規模的走勢迥異。

面對上述現象,中小型公募又可以通過怎樣的方式實現規模的有效增長?在郭施亮看來,由于不同機構應對市場環境變化的表現不一樣,因此中小型基金機構會存在明顯的分化現象。在這樣的情況下,相關機構可以通過提升服務能力以及提高資產配置水平來實現規模的有效增長,因為這是機構自身提升管理能力的關鍵所在。

龔濤也認為,基金管理人要想實現非貨幣基金規模的穩定增長,穩定向好的業績是必要的前提。“中小型基金公司因為自身資本金和股東背景等特點,決定了這些公司采取的是差異化競爭的道路,即加大人員薪酬待遇或從行業挖腳,做小規模產品線。但產品規模越小收益偏差就越大,所以在業績排名中,排名靠前或者墊底的基本都是中小規模的基金。”

華宸未來基金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則表示,未來將繼續擴大公司旗下存續公募產品業績成果,積極開拓市場,穩步推進今年新基金募集工作,力爭取得較好的規模增長。(記者 劉宇陽 李海媛)

關鍵詞: 規模上漲 公募基金 吸金勢頭 基金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