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实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中國華融發布2020年年報 歸母凈利潤虧損達1029.03億元

繼“賴小民案”后,市場將目光再度聚焦中國華融,探尋其千億虧損背后的“秘密”。8月30日,中國華融發布了2020年年報,報告期內中國華融的經營收入為1017.32億元,較2019年同口徑收入減少7.5%;收入總額為765.08億元,同比減少32.1%;歸母凈利潤虧損達1029.03億元,而2019年同期為盈利14.24億元。經全面審視評估風險,當期確認資產減值損失1077.55億元,中國華融坦言,已對經營業績造成了非常重大的影響。

在業績發布會上,中國華融詳細揭露了千億虧損具體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華融華僑轉讓未能按計劃實施,經審視評估后,確認了信用減值損失和公允價值變動損失,而年報延期披露也與華融華僑潛在交易尚未確定有關;二是2015-2017年快速增長的收購重組類項目和固定收益類項目于2020年集中到期,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和市場“爆雷”事件,客戶履約能力受到較大影響,相關資產質量也較前期承壓;三是相關金融服務附屬公司資管計劃底層資產風險加速暴露,部分子公司風險嚴重侵蝕了集團經營業績。

作為四大AMC之一的中國華融最早可追溯至1999年。亞洲金融危機后,為處置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由國務院牽頭設立中國華融、中國信達、東方資產管理、長城資產管理四大AMC,存續期為十年。

2009年之后,由于政策性任務逐漸完成,四大AMC開始朝著商業化轉型,在中國華融轉型發展的關鍵點,賴小民上任,在其帶領下,中國華融開啟了金融版圖的擴張。2015年10月,中國華融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彼時的中國華融已是集銀行、證券、租賃、信托、期貨、消費金融等金融牌照于一身的市場化金融機構。

迅猛的擴展造就了中國華融一定時期內的繁榮。2017年中國華融迎來了高光時刻,資產規模、歸母凈利潤暴漲。但好景不長,2018年隨著賴小民因貪污、受賄被調查,中國華融昔日光輝歷史背后所隱藏的風險也日益浮出水面。賴小明任職期間盲目擴張、集聚大量風險,導致資金難以回籠。2018年,中國華融歸母凈利潤降至15.76億元,相較于2017年減幅達92.84%。2019年,歸母凈利潤進一步降至14.24億元。

“賴小民案”掀開了AMC糾偏大幕,為整頓不良資產市場秩序,監管要求逐步剝離非主業。中國華融的“瘦身”工作也正在持續進行中,8月2日,中國華融發布公告擬將持有的華融消費金融70%股權,合計6.3億股對外公開轉讓,并擬通過“債轉股+股權轉讓”方式對華融信托股權進行重組。

據中國華融董事長王占峰在業績發布會上透露,截至目前,非主業無優勢的非金子公司調整基本完成,直管非金子公司由27家壓縮至11家,國際業務條線完成管理整合,金融牌照子公司的布局優化進展順利。

談及“瘦身”對于中國華融的意義,資深金融監管政策專家周毅欽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縱觀近年來出現風險的大型企業,其中不少企業的問題出在行業跨度太大,進入自己本身并不擅長和了解的領域。因此,華融目前實施壓縮子公司、收縮戰線的做法,通過機構整合、內部組織架構調整、集團內資產重組等舉措,及時止損,從長期來看有利于公司“回血”。

“回血”的同時,逾千億虧損造成的資本壓力如何解決?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表示,中國華融依然有高達1.6萬億元的資產規模,需要引入多方具有非常實力的戰投才能緩解狀況。

中國華融8月中旬宣布,公司將引入戰略投資,與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中保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遠洋資本控股有限公司簽署了投資框架協議。對于引戰進展,王占峰透露,目前公司已和5家戰略投資者簽訂投資框架協議,引戰工作正在順利推進,未來可能還會有新的戰略投資者加入。

在廖鶴凱看來,上述事項如能順利推進完成,中國華融現有危機將解除,通過新股東入場、解決流動性問題,剝離原有問題,將存續問題以時間換空間。(記者 孟凡霞 李海顏)

關鍵詞: 中國華融 2020年年報 歸母凈利潤 虧損 資產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