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实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中國華融發布公告 擬公開交易華融消費金融股權

又一家持牌金融機構股權轉讓落下“實錘”。8月3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A股上市公司中國華融于8月2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擬將持有的華融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融消費金融”)股權全部轉讓。自2016年獲批成立以來,華融消費金融業績幾乎長期處于行業內靠后位置,眼下不僅陷入“易主”窘境,還接連因被山寨卷入套路貸投訴中。

70%股權將公開交易

中國華融資產處置進程推進,本次是旗下消費金融和信托業務。8月2日,中國華融發布《擬實施華融消費金融股權轉讓和華融信托股權重組項目》公告,明確將回歸本源、回歸主業。

關于華融消費金融,中國華融選擇了徹底放棄。中國華融在公告中指出,根據監管機構對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逐步退出非主業的要求,公司擬采用公開方式,在依法設立的省級以上(含省級)產權交易機構轉讓所持有的華融消費金融全部股權,占比70%,共計6.3億股。

根據公告,華融消費金融股權首次掛牌價格將不低于財政部備案的資產評估結果,評估基準日確定為6月30日。

公開信息顯示,華融消費金融成立于2016年1月,注冊地點為安徽合肥。2020年4月,增資路程屢經波折的華融消費金融完成由中國華融主導的首輪增資,注冊資本由6億元增加至9億元。

當前,除了大股東中國華融外,華融消費金融股東還有A股上市公司合肥百貨,持股比例為15.33%,深圳華強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持股8%,安徽新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持股6.67%。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在“回歸主業”的監管要求之下,中國華融持有的金融牌照如何處理一直是業內關注的焦點。而關于華融消費金融新股東同樣議論紛紛,此前便有消息稱華融消費金融股權將由注冊地金融機構接手。2021年6月,寧波銀行有意入主華融消費金融的消息也再度傳出。

對于股東變更可能會對公司產生哪些影響、寧波銀行入主消息是否屬實以及雙方后續將在哪些方面開展合作,北京商報記者向華融消費金融方面進行了解,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對方回復。

在談及華融消費金融70%股權變更時,消費金融專家蘇筱芮表示,不同于此前消費金融機構少量股權拍賣或增資后股權稀釋引入新股東等情況,華融消費金融股權轉讓涉及70%股份。新股東接手也意味著華融消費金融將引入“活水”,有助于自身發展。

“對于其他市場機構而言同樣存在機遇,繼2020年消費金融牌照開閘后,2021年牌照批設的步伐再度放緩。消費金融牌照含金量較高,接下華融消費金融牌照的玩家也值得期待。”蘇筱芮補充道。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指出,中國華融本身主營不良資產處置,出售華融消費金融是和金融零售端做一些切割,重新聚焦主業,更好地化解系統性風險。

業績“吊車尾”

事實上,自2016年獲批成立以來,華融消費金融一直以來的發展均不盡如人意,期間還多次出現管理層變動。僅在2021年4月,華融消費金融便更換了5位管理人員。

根據中國華融近年財報,2016年至2018年三年間,華融消費金融收入總額連年上漲,分別為9010萬元、7.66億元、12.01億元。但公司凈利潤卻坐上了“過山車”,三年間對應的稅前利潤分別為-0.37億元、1.28億元、0.17億元。

在2019年,華融消費金融更是成為行業內為數不多的虧損消費金融機構。2019年,華融消費金融收入總額10.29億元,稅前利潤為-2.63億元。隨著中國華融2020年財報“卡殼”,華融消費金融2020年業績情況也未能為外界獲悉。

而華融消費金融二股東合肥百貨在2020年財報中提到,報告期內因投資華融消費金融產生約54.64萬元收益,主要是因華融消費金融凈利潤變化所致。僅按合肥百貨持股比例計算,華融消費金融2020年實現凈利潤約356.43萬元。盡管實現扭虧為盈,但在行業中依舊“吊車尾”。

在提振公司業績方面,后續有哪些計劃與安排,北京商報記者向華融消費金融方面進行了解,但截至發稿未獲得對方回復。

盤和林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華融消費金融在品牌知名度方面存在“硬傷”,同時,當前國內開展消費金融業務機構中,互聯網系平臺通過網絡用戶流量端口,能夠更加便捷地展業;銀行系則能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

“而華融消費金融缺乏互聯網端口,其合作方多是零售企業,消費金融嵌入既不能通過信用卡,也不是通過在線模式,所以線上線下都缺乏優勢。”盤和林如是說道,在完成本次股東變更后,若能有互聯網企業謀求成為華融消費金融的控股股東,將有利于實現進一步整合資源。

蘇筱芮同樣表示,高管變動頻繁不利于整體戰略的連續性,公司產品線較為單一也難以打造品牌特色,最終陷入經營業績不佳的不斷循環中。“股東信息變更后,可能會為華融消費金融帶來資金、場景等方面的資源,從而實現新突破。”

山寨平臺不斷

近期,華融消費金融還陷入了山寨平臺的糾紛之中。北京商報記者在黑貓投訴等公開平臺注意到,“華融消費金融”遭到用戶大量投訴,直指“華融消費金融”套路用戶,以“銀行卡號輸入錯誤賬戶凍結”“借款后被告知流水不足需要繳納沖刷費用”等理由收取費用,但實則是山寨平臺冒用華融消費金融名義違規操作。

“我在7月初接到推銷電話,說可以通過華融消費金融平臺進行借款,”8月3日,用戶趙星(化名)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稱,為了“便利”趙星借款,該業務員向趙星提供了“華融消費金融”的下載鏈接。

在安裝“華融消費金融”App后,趙星填寫完相關個人信息后獲得了30萬元貸款額度。但就在趙星等待放款提現時,相關頁面出現了“由于銀行卡信息不符,資金已被凍結轉賬,具體原因請聯系客服了解情況”。

經趙星與客服聯系,客服給出的回復是因為趙星提交的個人信息資料存在錯誤,導致相關資金被凍結,“只需要往綁定的銀行卡中轉賬9萬元,即可證明該卡現在由你本人使用,貸款馬上就能到賬”。

意識到問題的趙星反駁了客服的這一說法。隨后,客服便向趙星展示了一張來自“銀保監會辦公廳文件”,要求趙星提交貸款金額30%的對接認證金,并與貸款機構融資銀行做代扣簽約。完成認證后,認證金將與貸款本金同步發放。

貸款未能到賬,卻需要先行支付9萬元,趙星對于“華融消費金融”此舉產生了質疑。同時,趙星下載的“華融消費金融”App上出現了還款提示,要求如期還款。在溝通過程中,該客服人員還以“征信”“惡意套用貸款”等話術要求趙星付款。

除了趙星外,還有不少用戶遇到了同樣操作。但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該類用戶均是通過非官方渠道下載的App。這一情況下是否需要還款,引發用戶擔憂,華融消費金融也由此遭遇用戶大量投訴。

對于被冒名這一情況,華融消費金融在8月3日作出了回應。華融消費金融方面表示,公司未授權或委托其他任何單位或個人,以任何名義收取除貸款相關息費外的任何費用。某些機構偽造公司營業執照、公司公章和財務專用章等,騙取用戶手續費,建議上當受騙或遭受損失者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針對冒充公司進行詐騙的行為,也將依法采取維權措施。(記者 岳品瑜 廖蒙)

關鍵詞: 中國華融 公開交易 轉讓股份 華融消費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