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芯材料研發負責人離職 博力威競爭力能否持續?
核心技術人員對科創板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7月29日,剛剛登陸科創板一個多月的博力威(688345)發布公告稱,公司核心技術人員李小兵離職。據了解,李小兵為博力威鋰電芯材料方向的研發負責人,于2019年8月加入博力威,至今未滿兩年,而在博力威16項在研項目中,有5項由李小兵主要負責。
鋰電芯材料研發負責人離職
7月29日,博力威發布公告稱,公司核心技術人員李小兵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相關職務并辦理完成離職手續,離職后李小兵將不再擔任博力威任何職務。據了解,李小兵擔任博力威鋰電芯材料方向研發負責人職位,任職期間主要負責聚合物鋰離子電芯技術工作相關的研發工作。
資料顯示,李小兵博士研究生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應用化學專業并取得博士學位,從事燃料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研發工作12年,曾擔任UL標準技術委員會委員,在國內外知名期刊上發表多篇燃料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相關學術論文。從業過程中,曾作為第一發明人完成“鈦酸鋰電極片及鋰離子電池”和“一種軟包裝電芯抽氣封裝裝置”等發明專利的發明工作,在原料配方、電芯設計和電化學體系開發等方面擁有多年技術積累。
據了解,2019年8月,博力威通過外部招聘渠道,新增引進了具有豐富電池行業研究經歷的李小兵加入公司團隊并成為公司的核心技術人員。
招股書顯示,在博力威16項在研項目中,有5項由李小兵主要負責。智慧芽數據顯示,李小兵作為發明人之一在博力威期間已公開專利申請有6件,且均在2020年申請。其中,有效專利3件,為實用新型專利,另外3件為發明專利申請,目前仍在審核中。博力威表示,李小兵工作期間作為發明人申請的相關專利所有權均歸屬于博力威及子公司。
博力威表示,李小兵的離職不會影響在研項目及核心技術的推進和實施,公司已安排徐寧接任相關研發工作,徐寧擁有相關項目開發經驗,具備接替李小兵工作的經驗和能力。
公告顯示,博力威共有研發與技術人員486人,其中研發人員190人,占總人數的比例為9.28%。在李小兵離職前,博力威核心技術人員僅有4名,除了李小兵,還包括博力威董事長張志平、研發中心總監黃李沖、研發中心副經理陳志軍3人。張志平、黃李沖、陳志軍3人分別持有博力威60.4%、0.14%、0.04%股權。截至7月28日,李小兵未直接或間接持有博力威股權。
從薪酬來看,除了博力威董事長張志平外,李小兵在核心技術人員里薪酬最高。根據博力威招股書,李小兵2020年薪酬為58.98萬元,高于黃李沖的55.3萬元及陳志軍的46.66萬元。
登陸科創板剛一個多月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博力威為剛剛上市A股的“新生”,于6月11日登陸科創板,至今才一個多月。
據了解,博力威是一家以鋰離子電池研發、制造和銷售為基礎的高科技企業,主要產品包括鋰離子電池組和鋰離子電芯。其中,鋰離子電池組主要應用于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等電動輕型車領域,筆記本電腦、汽車應急啟動電源、移動電源等消費電子領域以及便攜儲能領域;鋰離子電芯部分應用于自身電池組產品,部分對外銷售至其他電池組生產廠商和電動工具廠商等。
財務數據顯示,博力威預計上半年營業收入約9.8億元,同比增長約81.66%;預計實現歸屬凈利潤約為9700萬元,同比增長約86.8%。
上市以來,博力威股價表現疲軟,交易行情顯示,6月11日-7月29日,博力威股價區間跌幅為27.52%。受益于7月29日鋰電池板塊整體上漲的形勢,截至7月29日收盤,博力威收漲16.3%,報73.2元/股。
投融資專家許小恒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市公司的核心技術人員流失,或多或少會對公司的科研實力造成影響,進而影響未來公司產品競爭力的持續升級。
企業服務平臺總經理潮成林表示,“博立威作為一家有一定知名度的上市企業,其核心技術人員的離職短期對于企業來講,是利空消息,后續還需看企業自身如何彌補其由于核心專業人員離職帶來的專業能力的下降。李小兵離職對于剛剛上市不久的企業,是個不好的信號。離職原因可能是出于有關企業戰略、技術管理及發展方面產生了比較大的分歧,或是股權架構薪資設計及需求出現了分歧”。
值得一提的是,7月21日,博力威子公司發生著火事故。7月21日,博力威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東莞凱德新能源有限公司于7月20日其廠區內的實驗室及辦公室等所在建筑發生著火事故,明火已及時撲滅,事故現場得到有效控制,未造成人員傷亡,具體著火原因與損失正在調查之中。
針對公司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博力威上市公告書中的聯系電話進行采訪,對方工作人員表示,“一切以公司公告及招股書內容為準”。(董亮 丁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