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體市場面面觀】“兩個效益”彰顯文化企業使命擔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年以來,我國文化產業表現亮眼,文化消費需求較快釋放,文化新業態行業快速發展,文化企業利潤實現較快增長。
文化企業如何在強國建設中彰顯使命和擔當?第十五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榜單給出了清晰答案。比如,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出品并投放市場影片14部,累計實現票房145億元,占同期國產影片票房的57%。博納影業出品的《長津湖》系列兩部電影最終累計票房約98.5億元,成為中國影史票房成績最高的系列電影,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通過發揮社會效益的巨大力量來實現對市場效益的引領,堅持雙效統一,是文化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的關鍵。
追求市場價值并不等于文化產業發展要將市場作為主要衡量標準,更不能為了短期內獲得豐厚的經濟回報,就刻意迎合消費者某些低審美需求。文化企業是精神產品的供應商,生產的文化產品首先應正確引導社會價值,投放優質健康的文化內容。保利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擦亮紅色演出招牌,推出《千里江山》等一批經典和原創劇目;完美世界推出中文音樂盒《花臉》,讓全球超4000萬用戶首次聽到了中國非遺文化瑰寶秦腔之美。事實證明,堅持正確價值導向必然受到市場高度認可。這些文化企業之所以經濟效益好,正因堅守文化價值,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多元的審美需求。
我國已成為圖書、電視劇、動漫等領域世界第一生產大國。但要看到,我國每年雖出版40多萬種圖書,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作品還遠遠不夠;我國動漫產品數量劇增,但能體現本民族特色的產品仍然鳳毛麟角。下一步,文化企業還要在“量的提升”基礎上加快實現“質的飛躍”。
核心競爭力要增強,創新腳步要加快。一方面,文化菜單要進一步豐富、細化。我國文化市場供給一直很豐富,但仍存在大量重復、同質化的內容,分眾化、個性化的產品還不夠多。文化企業要在多樣化市場需求中“百花齊放”,用創新產品充分激發潛在消費需求。
另一方面,文化產品的“含科量”要增加??萍技映?、數字賦能,正是推動文化火車加速的不竭動力。近年來,以創意性和新技術為特征的文化產業新業態層出不窮,以數字藏品為例,已經與文物、音樂、游戲、影視充分融合,釋放強大版權價值。在用好新技術的同時,文化產業依然要堅持內容為王,用技術創新倒逼內容革新,用市場競爭力彰顯企業使命擔當。 (作者:姜天驕 來源:經濟日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