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勞動者|劉文憑:為智慧煉鋼插牢科技翅膀-焦點精選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海報新聞記者 朱曉沖 濟南報道
劉文憑,現任山鋼股份萊蕪分公司煉鋼廠生產技術室主任師。2007年,劉文憑畢業來到煉鋼一線,到精煉車間當了一名普通職工。冶煉鋼鐵精品是劉文憑的初心和夢想,看到火熱的鋼水通過各種加工,最終變為成品鋼時總是特別自豪,也正是這份自豪,讓她快速成長為生產骨干并在精煉崗位一干就是七年。
面對小噸位轉爐無法增設副槍系統的問題,劉文憑提出了“在小噸位轉爐上增上爐氣分析檢測自動煉鋼系統”這一大膽舉措。經過近7個月100余項創新攻關,成功將無人工干預智能煉鋼技術“移植”到小噸位轉爐上,成為全國小噸位轉爐智能煉鋼的“樣板車間”。
但由于業內沒有成功的智能精煉爐事例可循,劉文憑帶領職工經過三個多月的艱苦努力,成功攻克了國內第一個爐頂旋轉給料機配加增碳劑等技術,打通了自動加揭蓋、測溫取樣等二級模型,成為全國首座真正意義上的“一鍵式”智能精煉爐,填補了國內智能精煉的空白。
近年來,隨著高端品種鋼的生產越來越多,劉文憑發現自己所掌握的冶金技術和知識已經無法滿足新品種開發的需求,于是,劉文憑同廠里的技術骨干多次到梅鋼、馬鋼、湘鋼、柳鋼、唐鋼、包鋼等先進企業對標考察,回來后及時組織召開共享會,暢談學習體會、找出自身差距、制定趕超目標。
“我的夢想就是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產中的難題。”憑著對知識的渴望、對夢想的追求、對創新的探索、對事業的執著,劉文憑先后有20多項技術創新項目取得新突破,推動了煉鋼工序品種開發的不斷深入,年創效益近千萬元,主導開發的幾十個新鋼種具備了批量生產的能力,擦亮了山鋼產品品牌,提升了企業美譽度。
作為勞模創新工作室負責人,劉文憑牽頭成立了山鋼股份第一個“跨工序、跨專業、跨單位”的智慧煉鋼創新工作室聯盟,先后有《分鋼種精煉窄成分渣系適用性研究與應用》等10多項技術創新項目取得新突破,年創效益近千萬元。聯盟的《基于LIBS的LF精煉過程鋼渣成分在線分析技術研發與應用》等5個項目計劃于今年年底結題,將進一步推動智慧煉鋼指數的提升。
近些年,她主導開發的幾十個鋼種打入亞馬爾項目、中俄元首項目等海外工程,主導完成的技術創新項目有近20個獲得公司及省級以上獎項,先后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篇,授權專利9項。
站在企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深化改革發展的關鍵點,劉文憑這朵“火中玫瑰”將用自己的智慧推進山鋼智慧鋼廠的建設,用自己的平凡工作為山鋼“爭上游、走在前”插牢科技翅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