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看點!全國碳市場一周年交出怎樣的成績單?
自2021年7月16日正式啟動,全國碳市場已上線交易整一年時間。
從交易首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碳排放配額總成交量的410.40萬噸,到今年7月13日總成交量的1.94億噸,伴隨著市場活躍度的上升和成交量的累計,全國碳市場制度體系初步構建、碳市場運行總體平穩、碳市場激勵約束作用初步顯現,已成為展現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窗口。
(相關資料圖)
來自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12日,全國碳市場總共運行52周,累計成交額達84.91億元,已經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全國碳市場建設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也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全國碳市場的建設,是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
從2017年國家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建設工作,到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自此,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從研究、試點、設計,正式進入了運行、發展、完善的新階段。
回首一周年,全國碳市場建設碩果累累,令人欣喜。
——政策制度不斷完善。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印發第一個履約周期配額分配方案。建立碳排放數據核算、報告、核查管理制度,出臺了一系列技術規范,明確核算核查技術要求。制定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3項管理制度,明確了各方權責和運行程序。
——管理框架更加明確。經過第一個履約周期的運行,“配額分配—數據管理—交易監管—執法檢查—支撐平臺”一體化的管理框架,打通了各關鍵環節間的堵點、難點。
——交易系統平穩運行。由湖北省和上海市分別牽頭建設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和交易機構,組織建設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交易系統和溫室氣體排放報送系統,并順利實現上線運行,實現數據在線填報,實時跟蹤記錄碳排放配額的持有、變更、清繳、注銷等信息。
一年來,以全國碳市場為引領,各地不斷探索完善碳交易數據質量管理工作,提高碳排放數據的規范性、準確性和真實性。
浙江省印發了《浙江省重點企(事)業單位溫室氣體排放核查管理辦法》,對核查機構開展環境信用評級。湖南省印發了《關于深化長株潭金融改革的實施方案》,對碳金融和碳信用提出具體要求。陜西省制定印發了《陜西省碳排放權交易實施細則》,進一步規范和明確了職責和要求。
全國碳市場運行平穩取得積極成效
84.91億元,是全國碳市場運行52周239個交易日的累計成交額。
其中,第一履約期基本達到預期,共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年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約45億噸,履約完成率為99.5%。
除了規模大,平穩也是全國碳市場運行一年來的一大亮點。
作為全國碳市場注冊登記結算功能平臺,碳排放權登記結算(武漢)有限責任公司目前已與12家結算銀行進行對接,其中兩家結算渠道已正式上線運行,7家已進入業務測試階段。截至今年7月8日,累計完成了237個交易日清結算,清算總額達169.81億元,自啟動交易以來,無一日發生交易清結算異常情況。
運行平穩有序,價格則穩中上升。通過市場機制,碳市場首次在全國范圍內將碳減排責任落實到企業,增強了企業“排碳有成本、減碳有收益”的低碳發展意識。
數據顯示,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以來,交易價格在40元—60元/噸范圍內波動,7月12日全國碳市場收盤價為58.00元/噸,較2021年7月啟動首日開盤價(48元/噸)上漲21%。
穩步上漲的碳價更是體現了碳排放控制的成本,傳導了碳減排的壓力,有力推動了重點排放單位特別是排放大戶積極減排。
企業從以前只算“錢”賬,到如今多了一本“碳”賬。從“一本賬”到“兩本賬”,全國碳市場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作用初步顯現。全國碳市場生機勃勃,也為產業綠色發展、低碳轉型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例如,陜西亞華煤電集團錦界熱電有限公司和華能銅川照金煤電有限公司兩家企業通過購買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抵消配額230172噸。
同時,猶如一股強勁的綠色新風,全國碳市場帶來的低碳理念風潮,已經成為長期促進全社會生產生活方式低碳化的有效方式,為應對氣候變化增添了活力和信心。
以高質量數據推動碳市場穩步發展
今年3月14日,生態環境部公開曝光了多起碳排放報告弄虛作假典型問題案例,引發了輿論的廣泛關注。其聚焦的重點是數據的真實性。
數據質量事關市場信譽,是一個健康市場的基礎和前提。在碳市場建設和運行過程中,數據質量是一個多方關注的重點話題,也是全國碳市場擴容、增加市場活力的基礎。
質量管理不能完全依賴于一年一次的核查工作,要通過常態化的日常監督管理,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將相關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基于此,碳市場數據質量日常監管機制的建立至關重要。據了解,生態環境部將建立國家、省、市三級聯審的日常管理工作機制,對企業月度存證數據和年度排放報告的及時性、規范性、準確性、真實性進行常態化審核把關。
另一方面,生態環境部將基于大數據的信息化手段,與注登、交易系統及環保大數據互聯互通,動態掌握企業碳排放相關參數情況,強化留痕管理,及時向地方預警異常數據,建立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考核通報機制。
除此之外,穩步推進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建設也是下一階段的重點任務之一。自愿減排交易機制是全國碳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全社會廣泛參與減排行動的又一項重要制度創新。
目前,生態環境部正在研究制定《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和有關技術規范,組織建設全國統一的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力爭早日重啟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備案和全國統一注冊交易。
“發電行業碳市場將對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發揮積極作用?!眹H能源署(IEA)針對中國碳市場的最新評估報告(2022)如是說。如今,全國碳市場實踐不僅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建立碳市場提供了借鑒,還為促進全球碳定價機制形成發揮了積極作用,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與認可。
風物長宜放眼量。全國碳市場已走過一年光景,積攢了一定的經驗,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展望未來,全國碳市場發展還將在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帶動行業企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快綠色低碳科技變革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