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四五期間將加大環衛作業頻次、開展雨污廢水分類收集,探索垃圾制氫……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城市管理發展規劃》的通知,《規劃》中指出,到2025年,將實現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達到98%以上、參與率達到95%以上、自主投放準確率達到并穩定在90%以上。完成生活垃圾設施異味治理。生活垃圾焚燒和生化處理能力達到3.1萬噸/日以上(焚燒處理能力達到2.2萬噸/日以上、生化處理能力達到0.9萬噸/日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7.5%以上,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城市管理發展規劃》的通知,《規劃》中指出,到2025年,將實現以下目標:
1)市政公用服務更加優質、便捷、高效、精細,民生保障水平顯著提升。全市公廁等級達標率達到99%,城市道路機械化(組合)作業率達到97%。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達到98%以上、參與率達到95%以上、自主投放準確率達到并穩定在90%以上。完成生活垃圾設施異味治理。
2)城市運行保障體系更加安全、高效、清潔、低碳,服務保障能力顯著提升。生活垃圾焚燒和生化處理能力達到3.1萬噸/日以上(焚燒處理能力達到2.2萬噸/日以上、生化處理能力達到0.9萬噸/日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7.5%以上,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4年內,完成生活垃圾和垃圾資源化管理規劃
《規劃》指出將完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置體系,促進廚余垃圾和農林廢棄物協同資源化處理。及時查處曝光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違法堆放行為,實現動態清零。因地制宜、多措并舉,加大農村公廁升級改造力度,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戶廁建設改造,逐步消除不達標公廁。有序推進農村地區剩余村莊煤改清潔能源。建立健全農村人居環境運營管護長效機制。
《規劃》指出將加大作業頻次,環衛保潔實現無死角、全覆蓋。打造一批可“席地而坐”的公共空間,滿足市民群眾休閑娛樂等需求。規范建筑垃圾“產、運、消、利”等環節處置行為,各執法力量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依法嚴厲打擊建筑垃圾偷運、遺撒、亂倒和運輸車輛涉牌等違法違規行為。
《規劃》指出將加強生活垃圾分類設施建設。因地制宜設置居住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加強生活垃圾分類驛站建設。新建居住小區配套建設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站點,做到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合理設置大件垃圾、裝修垃圾暫存點和可回收物中轉站。
《規劃》指出將強化生活垃圾分類設施管理。升級改造分類投放設施,完善開蓋、照明等便民功能,加強日常維護保潔。規范治理全市2.9萬輛環衛低速電動三四輪車,完成11800輛環衛車輛規范化涂裝。實施密閉式清潔站升級改造。持續開展生活垃圾清運不及時專項治理,暢通全品類全流程生活垃圾收集運輸體系,解決垃圾桶站滿冒、不干凈問題。
《規劃》指出支持氫源保障技術創新和應用試點。合理布局電解水制氫規模,提高綠色氫能比例,構建低碳、經濟的綠色氫能供應體系。探索利用垃圾沼氣、污水污泥等生物質制氫,研究在阿蘇衛循環經濟園區等開展垃圾制氫的可行性,促進本市可再生能源高效循環利用。
《規劃》指出將通過以下方式構建垃圾資源化處理體系:
1.加強可回收物體系建設
完善可回收物體系布局,健全源頭交投網絡,合理設立中轉站,加快推進分揀中心建設,構建相對充裕的本地可回收物收集、運輸和分揀能力。完善市場化機制,支持規模化企業全鏈條運營,鼓勵物業管理、環衛作業等單位發揮各自優勢,分工協作,引導居民家庭開展可回收物分類,做到應分盡分、應收盡收。完善用地保障、車輛通行、低值可回收物補貼等支持政策,制定可回收物交投點、中轉站和分揀中心建設管理標準,提升可回收物體系管理水平。
2.加快資源化處理能力建設
按照“市級統籌、分區平衡、適度協同、骨干支撐、留有冗余”的原則,注重當前與長遠、應急與常態的有效銜接,加快補齊垃圾處理設施短板。
加快建設生活垃圾焚燒設施。2023年底前,完成大興區安定循環經濟園生活垃圾焚燒廠、順義區生活垃圾處理中心焚燒三期建設。2025年底前,完成豐臺區生物質能源中心、平谷區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技改升級工程(二期)建設。加快推動通州區再生能源發電廠二期、朝陽區垃圾焚燒廠三期和延慶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
有序推進廚余垃圾處理設施建設。2025年底前,建成順義區、平谷區、密云區等廚余技改、應急、新(擴)建項目,力爭全市廚余垃圾處理能力達到0.9萬噸/日以上,補齊廚余垃圾處理能力短板。
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暢通土方砂石循環利用渠道,形成以固定設施為基礎、臨時設施為補充的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結構,提升與建筑垃圾產生量規模動態適應的處理能力。增加裝修垃圾處置設施,除首都功能核心區外,其他各區至少設置1處裝修垃圾處置設施。到“十四五”時期末,裝修垃圾資源化處置能力滿足處置需求。
3.推動設施綠色高效運行
推進垃圾綜合高效處理。樹立全固廢處理理念,推動垃圾處理設施園區化集聚,實現設施間廢棄物循環利用、協同處置。推進垃圾焚燒、污水處理、能源供應等多種市政設施功能整合和綜合設置,建立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大力推進糞便、餐廚垃圾與生活污水協同處理,積極推進廚余垃圾處理設施沼氣資源化利用,探索飛灰和焚燒爐渣綜合利用途徑。
打造環境友好型、社區友好型垃圾處置體系。加強污染物排放控制,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開展已封場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實施垃圾處理設施清潔化、密閉化升級改造,提高設施污染物控制水平,2025年底前完成全市垃圾處理設施異味治理。
規劃環境影響說明
《規劃》也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環境影響進行說明:
(一)規劃協調性分析
規劃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以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為目標,以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為主線,合理設置城市管理各項目標指標。規劃實施可有效推進現代化城市治理體系建設、提升城市運行保障能力。規劃重點項目未占用生態保護紅線,嚴格項目準入,與北京市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三線一單”)、北京市生態環境準入清單有較好的符合性。
(二)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規劃實施項目采用清潔能源和先進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清潔能源使用比例的提高、集中供熱面積的增加、電廠余熱的回收利用、垃圾焚燒余熱的發電等均可減少大氣污染物和碳排放量。規劃實施項目對廢水、污水、雨水采取分類收集處理,處理達標后回收利用或排入市政污水管網;對項目運營過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土壤環境影響的環節采取防滲措施,嚴格落實源頭控制、分區防滲、自行監測、應急管理等相關制度。規劃實施項目產生的生活垃圾、一般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均分類收集處理,處理處置率均可達到100%。綜上,規劃項目實施對生態環境質量影響較小,環境影響可接受。
(三)規劃方案綜合論證
規劃依托京津冀協同發展,建設多源多向天然氣供應體系,重構綠色低碳供熱保障體系,完善生活垃圾全流程管理體系,從供氣、供熱、環衛事業等多方面滿足城市管理發展需求。同時,規劃重點活動注意避讓禁止建設區和生態保護紅線,不斷優化能源利用結構、供熱結構以及生活垃圾處理結構。規劃實施后將形成安全、高效、清潔、低碳的市政保障體系,在規模、布局、結構等方面具有較好的環境合理性。規劃方案有利于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削減污染物排放、降低區域碳排放水平,有利于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有較好的環境效益。
(四)環境影響減緩措施及管控要求
1.環境影響減緩措施
規劃實施應體現“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原則,全面落實“三線一單”管控要求,嚴格執行優先、重點、一般三類管控單元環境準入要求,強化生態環境源頭防控;嚴格執行區域污染物總量控制要求,全面控制大氣、水環境污染物排放量;加強企業環境監管,排放廢氣企業應采用先進工藝和生產設備、密閉性好的物料貯存容器和輸送管線,最大限度減少無組織廢氣排放;做好雨污分流和配套管網建設,廢水、污水經處理后回收利用或排入市政污水管網;強化源頭控制、分區防滲和管理,降低對地下水、土壤環境的影響;做好各類固體廢物分類收集、轉運、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減少固體廢物產生量,提升固體廢物資源化綜合利用率。
2.環境管控及準入要求
(1)空間布局約束:嚴格執行產業、工藝準入和禁限要求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嚴禁占用生態保護紅線等禁止開發建設區。
(2)污染物排放管控:嚴格執行各項法律法規,以及國家、地方環境質量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加強區域污染排放控制,重點從污染物種類、排放量、排放濃度上管控開發建設活動。
(3)環境風險防控:嚴格執行法律法規文件要求,完善環境風險防控體系,提高區域環境風險防范能力。園區、企業及設施管理單位應采取風險防范措施,制定風險預案,合理規劃各風險源布局以減小環境安全隱患。
(4)資源利用效率要求: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要求,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堅守建設用地規模底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執行北京市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系列行業標準。
(5)準入要求:落實北京市生態環境準入清單(2021年版)要求,規劃項目實施應符合準入清單的各項管控要求。
關鍵詞: 污水處理